摘 要:面对一年一度的高三备考工作,如何能提高备考工作的有效性,让老师和同学能轻松一些,让高三生活有趣一些,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长期探索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备考过程中和学生们尝试并践行的方法,并且已在教学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提高;高中生物;复习;有效策略
一、 用好四种资源
(一) 用好教材
1. 要用好教材的原因:到了高三复习时,有不少教师完全丢开教材,脱离教材,依赖复习资料;学生脱离教材,有的甚至连教科书都不带了,结果是备考辛苦,高考结束又遗憾多多。
我们知道,高考信息“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在课标有对高中生的基本要求:在阅读生物方面的资料时,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用好教材,用足教材提供的信息,包括插图、表格、概念图、问题探讨、旁栏思考、技能训练、课后习题等。纵观近几年我省生物学科高考试题,还真有这样的考题。举例1.2014年高考选择题1中关于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在必修1,P42页图3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就有说明(见下图1)。
举例2.2014年高考选择题3中关于组织液生成与回流,在必修3,P3页插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中表示得明明白白。举例3. 2015年高考选择题3中,A选项“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C选项“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如何选择呢?原来在必修1,P122页,小字内容“细胞衰老原因中的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举例4.2015年高考选择题5.选项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在必修三P37页:“病毒会侵入机体细胞,有一些致病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选项C“ROUS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体的癌变无关”,在必修1,P126页,就有“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这里不再列举。其实,在教材编写时,每一个板块都有编写的目的,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好教材。
2. 使用教材的建议:
(1) 教师要督促同学们带上教材,课堂上引导学生熟悉教材。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某个知识点时,和同学一起在教材中找依据;该勾画的内容要勾画。经常这样做,同学和老师对教材内容就熟悉了。
(2) 老师要和同学用同一个版本的教科书,避免讲课过程中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
因为每年的教材可能有或多或少地变化,例如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曾经是产生淋巴因子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則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又如浆细胞曾经叫效应B细胞,糖原曾经叫糖元。
(3) 教师自成一体的资料要及时根据教材变化修改和删减,以免增加学生负担或干扰学生思维。
(二) 用好教辅资料
我们在高三复习备考试时都少不了教辅资料,如何充分发挥教辅资料的作用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第一、先学后教。一定要每位同学自己先完成,我再点评讲解;第二、多学少教。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存在问题的题目独立查阅参考答案,再不能解决的有小组讨论解决,小组合作都有困难的老师再解决。第三、监督检查。“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监督检查”是帮助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三) 用好高考原题。
用好近3~5年高考题,老师要反复做高考原题,熟悉高考出题原则和高频考点,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高三复习时尽量早让学生接触高考原题,师生共同分析高考考点,汇总高频考点,做到各个击破。我在复习时,第一步,分年度做每年的高考原题,以高考原题为蓝本突破每个知识点;第二步,在五月份,我和同学一起统计、比较、归纳连续3~5年高考考点(见下表),再次各个突破;通过比较,我们再次查缺补漏,做到万无一失。
用高考原题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此为载体和同学一起分析列年考点,并各个突破,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树立同学们对老师备考安排的信心。
(四) 用好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信息
1. 用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课前没有预料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暴露出学生思维出现的问题,也可能是对授课的延伸和补充。不论是哪种情况,作为教师都要善于捕捉,适时点评、及时肯定、及时鼓励。
2. 用好每次考试生成的信息,上好试卷讲评课。每次考试教师一定要做质量分析,就是要抽样调查,找准疑点,建立知识点档案。真正做到基于学生问题进行教学,做到答其所疑、释其所学。
二、 培养三种能力
高三复习备考,时间紧、学生任务重,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做到兼顾各科学习,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规划学习时间的能力,培养学生坚持落实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的能力。重点介绍如何培养学生及时反思总结的能力。
进入高三复习,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典型题集本,用于记录每次练习或考试中学生自己出错的题目、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收集的典型题目,就是学生自己的常考常错题,是学生查缺补漏的最好资料;准备一个知识点归纳本,用于记录在每次模拟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要全班对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统一编号,我定期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详细规范的记录。同时,我也同样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本子记录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和常考常出的错误,作为我高考前查缺补漏的依据;一个本子记录进入高三复习后处理过的知识点,用于考试大纲发行后我查缺补漏的依据。有了这两个本子,我们师生都能及时反思,提高了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处理两种关系
借用教育专家的话:教育无非就是师生关系,教育无非就是欣赏;教育无非就是关注、教育无非就是唤醒;有时说服我们的并不是那个人讲的道理,而是讲道理的那个人。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1. 师生关系:课堂上师生平等交流、师生间眼神交流,教师有激情、师生相互充满信心,相互关注、相互关心。
2. 生生关系:同学间保持友善、平和、包容的心态,耐心倾听,特别是要有容得下别人优秀、能真诚地为同学进步鼓掌的心胸。
四、 建立一种机构
建立合作学习型小组,落实分层管理理念。我每接一个班的课,我首先要对学生分组,选出组长、对每组组员编号,如第一组一号、第二组一号等。这样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组自己的编号,还有自己的组长,有了自己的团队也就有了归宿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检查作业、做实验、讨论释疑、考试评估等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在我任教的班级,建立了由教师、科代表、小组长、组员的分层管理流程,保证了每一项教学任务都有同学牵头负责检查落实,实现了高效教学、高效备考。
总之,有效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基础教育改革,探索育人的有效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勇于探索、不断践行,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明秀,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