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数学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又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巧设情境,凸显数学味,值得探讨。
关键词:巧创情境;数学味;教学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一直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它能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在活动中实现情感体验。但在情境创设时,我们往往只注意了趣味性和直观性,而忽略了情境背后蕴含着一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因此我们要巧妙地整合教材,结合其中的数学关系,创设生动有效的数学情境,凸显“数学味”,让“数学味”变为情境设计的原味,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我觉得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有真实性和趣味性。所创情境既要符合客观现实,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 要有“数学味”。要注意数学生活化但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知道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紧扣教学内容,凸显“数学味”。
(3) 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方式。如要想把抽象性的问题简单、直观化,可利用课件或视频,创设直观性的图形情境;如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时,可创设操作性的活动情境;如学生知识理解不够深刻时,可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设情境,凸显数学味”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巧设故事情境,增添数学情趣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了,如果能根據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编成简短的小故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边讲“数位宝宝的故事”边用课件动画地出现:数位妈妈有许多孩子,从小到大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他们分别都有自己的房子,瞧,调皮的数字3住进了不同的房子里,它就有着不同的意义,谁能来说一说每个房子里的3各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什么?写作什么?这时淘气的数字0~9都来了,让我们看看它们住进哪间房子,各表示什么意义?用什么数表示?这时学生跃跃欲试,顺理成章地进入到读数和写数的练习中,尽情地品味数学。其实教材中有很多问题就是数学故事题,我经常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在趣味数学“买几瓶饮料”的教学中,我先边出示题目边讲故事:过年了,笑笑家来了12位客人,妈妈赶快去超市,想为他们每人买一瓶饮料,超市里有很多类型的饮料,最后发现冰红茶在做“买三送一”的活动,妈妈决定买冰红茶饮料,需要买几瓶饮料呢?学生觉得很有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很快就有同学向我汇报了各自不同的做法。
二、 巧设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学中我及时捕捉一些有趣并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细节,巧妙结合教材,创设真实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并解决问题,经历从数学原型到数学模型的创造过程,不断感悟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我在教学《买文具——认识人民币》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小商店”买卖文具的生活情境,我让每个小组各开一个商店,小组长扮售货员,并戴好工作牌,其他组员扮顾客,拿着自己的钱去买一件喜欢的文具。接着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与售货员讨价还价,积极地付钱、找钱,最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反馈交流:你买了什么文具?付了多少钱?怎样付钱?并评选出了“文明顾客”和“优秀售货员”,学生在这一充满强烈生活气息的“购物”活动情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的感性认识,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兑换,培养了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与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 巧设探究情境,感悟数学魅力
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就要创设一个能够制造认知冲突的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自己去探索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在活动中感悟数学魅力。如:出示24÷8+32÷8 和1÷8+3÷8,第1题学生很快地算出得数,可第2小题却被难住了,这时我问:这两题题型一样,用相同的方法计算行吗?为什么?那怎么办?通过提问给学生制造了矛盾的冲突,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探究中,学生经过观察、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最后得出了答案。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大家准备了12个完全一样的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一个大长方形,有几种摆法?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提问面积相同的长方形形状一样吗?怎样验证呢?这样设计的问题层层深入,诱发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勇敢地去探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巧设问题情境,启迪数学思维
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学中如果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能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挖掘数学的本质和内涵,使课堂充满数学味。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中,我先让学生利用数字卡片和数位表等开展尝试探究,让学生在操作活动和小组交流中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提供思维含量较高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1)你能用2、4、6这三个数字组成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组一组、算一算。(2)你是怎样排列的,所得到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吗?(3)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活动,很快就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学生自主探究从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引到能被6,9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在活动情境中巧妙地创设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同时启迪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总之,良好的情境设计为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供了相当大的保障。在数学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巧妙地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积极去体会数学的奥妙,让“情境”在数学的天空中重焕应有的光彩。
作者简介:李冬梅,福建省永春县实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