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方法对一个学习者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让中学生爱上数学,爱上探索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核心本质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习的快乐,关键的是让他们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本文结合实践,对数学课堂中学习方法的渗透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引导;渗透
从我们熟识的公式——“刻苦努力+正确方法+少说废话=成功”中,可以看出找到正确方法是通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你可以务实地刻苦努力,方法错误了,你仍旧会离成功很远,这个经典公式同样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被方法是否得当所主宰,可以说正确的方法让学生们能轻易地获得成功,而错误的方法则可能将学生带入“失败的深谷”。反观当前很多中学生不爱学、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对的、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数学就是教方法。处于重要生长期的青少年,谁找到了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谁就会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谁就会拿到智力开发的优先权,谁就会真正地爱上数学。怎样帮助学生们找到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呢?本文结合实践进行了详细解析。
一、 了解数学,从预习开始
很多教育者包括学生都会忽视预习这个重要的课前“热身运动”,在数学学
习过程中,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第一印象,会在预习中产生并形成。尤其是通过预习,学生们会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比如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会遇到哪方面的问题,哪儿是知识的难点等等,而这些内容就是学习重点,有了重点学生上课听讲就有了积极性与针对性,课堂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所以让学生们对数学感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预习。一是教给学生们正确的预习方法。如学会阅读,先粗读再细读,掌握一节课的概貌,形成印象。然后再结合老师的提纲进行细读,读重点,读关键,对课本中涉及的数学基本概念与运算公式反复读,并对难点与疑点进行记录,留在课堂解决。二是为学生们设计好预习作业,目的是为学生们勾画出数学知识的架构,既能方便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所以预习作业要形式多样且新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如学习“可能性和概率”时,留一个有趣的预习作业:分别在家里找一枚硬币和骰子进行自由投掷,投掷50次骰子,将每次点数进行记录,算算每个点数存在的概率;投掷硬币100次,对正反面出现的次数进行记录,算算正反面存在的概率。最后对以上概率进行比较,看看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这种半游戏半学习的“作业”,最能够吸引学生,在玩的同时也就轻松地完成了预习任务。
二、 学会数学,先会上好课
课堂是老师传授给学生方法的主阵地,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重要的
场所。学生是否能够学会数学,在预习中产生的种种疑问与困惑是否能够得到解决,并最终从问题的解决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几乎都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完成。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上课≠听课”,上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智力动起来。多看、多议、多练,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主动地去寻找方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很必要和很重要的。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时,不等式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即便课前做了很好的预习,但如果按照教材的例题直接讲解,学生学起来仍旧会感到力不从心,思维混乱。为了帮助中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弄个清楚明白,掌握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类比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同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x+3=3x-7”和一元一次不等式“x+3<3x-7”的计算过程。在计算的最后,一元一次方程系数化为“1”得出“x=5”的结论,而一元一次不等式两边均除以“-2”得出“x>5”的结论时,只要提醒学生们注意计算的最后,当系数化为“1”时,不等式两边均除以或者是乘同一负数,就会改变不等号方向。经历了这种类比过程,学生感觉知识变得简单了。而这种方法可用于多种学习之中,只要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反复运用此法,逐渐的这种方法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惯性和数学能力。
三、 爱上数学,总结后升华
分析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的一个原因,就是脑海中对于学过的知识没有“备份”。一节课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些东西在学生头脑中如果是“碎片化”的,那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失败的。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不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如在学习完了“平行线”有关知识之后,要让学生们归纳总结自己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平行线的意义、特征以及识别方法;然后就要明白平行线“特征”与“识别”两者的联系。总结与归纳并非简单的温故知新,而是在回顾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们进行“二次思考”,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是如何衔接的?自己掌握了怎样的学习方法?新的知识如何进行应用等等,可以说总结是对数学知识又一次的升华,是让学生们真正爱上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对“方法的知识”格外推崇,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中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最有价值的知识”,数学学习就进入一种“忘我”境界,并从此以良性循环状态贯穿学习始终。我們知道每个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就会创造出奇迹,希望每个教育者都能够帮助每位学生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数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高雪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07-108.
[2] 孙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5,(12):158-159.
作者简介:蒋消暑,江苏省淮安市城北开明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