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提升能力

2018-01-30 12:04赵红
考试周刊 2017年42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义项

赵红

摘要:

在高三的复习中,通过一定的训练,文言文专题是学生最易提升的板块。但现实却是,学生在遇到課外文言文阅读中的“拦路虎”时往往容易手足无措,以致无谓丢分,非常可惜。文章从学生在文言文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从落实教材、系统积累、加强推断、构建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实践,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并巩固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

文言文;学生现状;复习策略

进入高三后,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态度认真、端正,学生也期望通过科学有效的复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在高三的复习中,相较其他阅读专题,文言文的增长点相对较大。因此,针对学生高三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和备考尤为必要。那么,在文言文这个专题,学生主要有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呢?针对学生的问题,又有哪些解决之道呢?

一、 学生在文言文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部分学生不喜欢古文,惧怕文言文,有畏难心理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学生古文的阅读量少,阅读经验不足。高中阶段选入教材的经典文言文只有17篇,加之学生这方面的阅读量少,积累非常薄弱,语感更是无从谈起,能力的提升自然更是无稽之谈。 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增加了古文的阅读难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习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该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恰如一个长期置身英语环境中的孩子,英语的综合能力往往能够很快提升。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语言本身的思维方式问题。所以,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若是能以文言文的思维进行思考、表达,文言文的学习就更好突破了。③现行的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中小学古文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高。学生在文言文的启蒙阶段,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而非系统性的把握和鉴赏,这为高中文言能力的提升带来很大难度。

(二) 多数学生文言知识积累不够,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阅读古文有语言障碍,无法真正读懂文章。只能了解文本大意,无法落实或推断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无法概括分析文本的内容。究其原因是学生古文实词、虚词的积累量偏少,义项构建不完整,还缺少必要的传统文化常识。

(三) 缺乏合理的古文学习方法,导致古文学习的效率不高。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当然也不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较强,主动想办法突破文言文,但是更多的仅是立足于机械做题,缺乏读古文的合理方法。

(四) 缺乏科学的解题指导和有效训练,导致成绩难以提高。

二、 高三文言文的复习策略

针对学生在专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之高三的学习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非常必要。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突破,以期切实提升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一) 严格落实教材文言文的复习

虽然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数量不多,但是均为经典名篇,语法较规范,是学生学习文言知识的范本。根据人教版教材,所选文章的题材情况为:传记类,6篇;抒情散文,3篇;说理散文,8篇。这些体裁的选择与高考的选文有很大的一致性。学生应掌握各类文章的结构特点。此外,必修5中还有两篇关于古文的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古代文化常识》以及初中一些经典篇目的梳理。 这些也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重点所在。为什么这样说呢?除了教材是根本、是经典外,历年的全国卷考题当中均有对课内典型实词的迁移考查。近七年的全国新课标卷中,一共考查了28个实词,其中,很多是课内实词。所以在文言文复习中一定要牢牢抓住教材这个母本。那么,如何针对教材进行行之有效的复习呢?

1. 熟读成诵,建立语感

关于教材复习,最重要的就是熟读成诵、建立语感。我们知道,读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在课堂中使用最多的就是默读和朗读。这里的熟读主要是指朗读。为什么要朗读呢?而且还要熟读成诵呢?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可能更多侧重于朗读。而且多数古文音韵和谐,值得熟读。古文的最大魅力之一,除了表意之外,更大的就是音韵。而且古文学习既需理性学习,也需要感性认知。王力先生也曾说:“背书就是重视感性认识。有了足够的感性认识,才能提高到理性认识。”

2. 重视教材中的重要字词、语法知识以及文化常识的积累

①立足于每篇课文的“挖空”练习,要求字字落实,裸文自查。 ②立足于整理归纳的文言练习,要求掌握重要实词、虚词的常见意思和常见句式的用法。 ③借助文章及课下注解,梳理总结常见文化常识。

3. 重视课后练习题,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例如:《荆轲刺秦王》第1题:“熟读课文,理出故事梗概,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主要是从文章脉络和人物形象这两个角度思考文本。《归去来兮辞》课后第一题的第2小题,“中间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师说》侧重在文章结构上的考查,《烛之武退秦师》侧重人物形象的概括。在回归教材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概括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熟悉的文本中和故事中强化概括能力。

三、 关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法”等知识的系统积累

我们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必不可少。在复习期间,可以借助现有的复习资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相关知识,有序积累。在积累的时候,一定要特别重视文言实词的积累。古代汉语大概有一千二百个常用词,高中阶段应必须掌握120个实词,实词积累量若能达到三四百个就能比较容易突破文言文。所以,一定的积累非常重要。

其次,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一定要了解其常用义项,必须要识记其“本义”和“基本义”。 多义词的义项一般可以划分为“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和“基本义”极为重要,它们是其他义项的基础。识记时可从造字法入手,了解本义,同时,应简单梳理各义项与“本义”或“基本义”的联系。 因为,我们都知道,最牢固的记忆方法往往不见得是纯粹的识记,要想真正掌握一个实词的多重意思,更有效的方法可能是理解其本意与常用义之间的联系。古代汉语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会意字,因此,了解必要的造字方法,懂得一定的推断方法,对于学生掌握一个词的用法非常有用。endprint

比如“绝”。会意字。我们首先就需要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本义。绝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從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本义:断,断绝。常用义:气息中止(抢呼欲绝),横渡(而绝江河),超过(空前绝后),停止(绝脉)〈形〉才技特异的(绝妙好辞)〈副〉绝对;全然(绝无仅有)。

第三,积累文言虚词时,应让学生记住文言虚词的典型用法,培养学生根据语境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特别要提醒的是,由于一纲多本的原因,对于课内的虚词语句,我们只需识记那些没有争议的句子。没有必要纠结那些有争议的句子。

第四,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积累的基础上,介绍文言语法的基础知识和“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判断技巧,再辅以练习,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判断。最后再固化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 加强对词义猜读、推断的指导

在教材梳理结束后,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基础之上,就可以辅之以一定推断方法的指导。比如对实词的推断,可以补充一些常见的推断方法,如:

(1)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这是在文言文推断中最常用的一种推断方法。 因为重要实词虽然有很多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但到了真正语境中最合适的只有一个。(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我们知道,文言文非常讲求音韵的和谐,同时也会注意结构上的整齐。 (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文言文的语法虽然没有那么完备,但是一般也较规范。“主谓宾、定状补”的形式。了解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也可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文言文的推断中。例如:“械以来”中的“械”在省略的主语之后,由此,可以推断“械”解释为“用枷锁拘捕”。 (4)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如:《鸿门宴》中“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是责备之意。(5)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如:“对案不食”(《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案”与“举案齐眉”的“案”是一个意思,解释为“放饭菜的有四条腿的托盘”。只是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联想推断时一定要多想课内出现过的典型例子,或者成语。切不可望文生义,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五、 科学训练,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推断能力后,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翻译题和断句题,针对这两个题,针对学生情况,我们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再结合必要的训练。①翻译题:指导学生逐字逐句,一一对应引导学生的分点意识。注重翻译的“信”和“达”。同时注意翻译六字“留、补、换、删、调、贯”,比如:“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中第一句的“简”学生理解成了形容词,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该句省略的主语。②断句题:细读文段,辨明标志。细读文段,凭借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辨明标志,修正断句。常见的标识有:虚词(特别是语气词),表示对话、引文的“曰”“云”等词,文言固定句式,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前后推敲,近似选项综合比较,突破难点。(3)读写结合,提升文言综合素养。我始终认为,对文言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言思维进行表达,虽然这是理想境界,但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可以进行适当地尝试。这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词汇积累,又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同时还训练了文言思维。事实证明,学生的表达当中往往有很多智慧的火花,这往往让我欣喜、感动、雀跃。下面仅摘录两则近期同学们的评断短文(《宋史 孙沔传》)

短文一:益州曾公赞曰:“余观《宋史》,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当世,何者?忠勇之士不见用,而奸佞之臣盛阙。夫孙沔者,非无出人之材,然锐于蠹财,假公而济私;非无壮士之勇,然不守士节,纵淫而无检。呜呼!举止无状者,岂独沔?深乖典常者,畅凤池之欢;登北固亭者,叹凭栏之痛!使忠勇者得而用之,其庶几可济,谁得而后恨百年?呜呼哀哉!”

短文二:郑公赞曰:孙沔其人,材猛过人,知政务,晓军事,明贤愚,辨曲直,劾宰相之盛而不惧罪,攻亡首之众而不乘危,其于国者,可谓正矣,盖其才高而放旷者若此。然于其身也,则跌荡自放,不尊礼法。爱其画而构陷其人,不信也;为父母而剔割其民,不仁也;守杭州而蚁役其卒,不义也;食君禄而淫纵其身,不忠也。其才高不及张衡、贾谊之辈,放浪甚于阮籍、杨修之徒也。是所谓“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者乎?此之谓恃才而失节也。

事实证明,孩子们不仅仅对文章人物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还把眼光放到了整个宋史,甚至整个历史长河中,并与其他人物进行比较,同时还注意了音韵的和谐。行文洋洋洒洒,让人惊叹。 在不断地尝试中,也让我感叹,高三孩子们的灵感和思维的火花其实一直都在,只要你给他机会,他就会闪光!

六、 整合教材,形成纲目

如果说每篇经典文章就像散落在教材中的珍珠,那纲目式的整理就是串联珍珠的那根丝线。只有对教材内经典文章进行有机地整合,才可能让学生更加系统、宏观地把握文章。

根据教材(文言文)的编写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类整理,形成纲目式书架,从而总结出阅读不同文章的方法。

如:纲目式书架——人物传记为例

课内传记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廉蔺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一般思路: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叙述典型事例,解说典型性格——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同样可以进行此类尝试,学生一旦建立了纲目式的阅读体系,心里就有了更多宏观的建构。纲目式书架,就类似于我们的高考考纲,学生对纲目了然于心,就能从宏观、整体角度理解文本,不至于一叶障目。对学科优生,能够更加全面审视文章,对学科薄弱生,也不至于心里慌乱。

总的来说,针对文言文专题的复习,只要我们始终关注学生、抓住教材、注重积累、强化推断,再辅之以一定的训练,相信一定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力.大家小书 古代汉语常识[M].北京出版社,2016.

[2] 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义项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Enhanced Precision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