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问题探讨

2018-01-30 05:56王东升
理论观察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数字环境转型发展

王东升

摘 要:党校所要培养的新型党员干部是个人素质高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和掌握高新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高教学水平和党校图书馆的智力支撑作用,党校图书馆在数字技术时代下转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承担自身责任,才能为党校事业、党校的发展提供一份重要的力量,建立数字技术思维下图书馆的新型阅读模式,推动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

关键词:黨校图书馆;数字环境;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12 — 0200 — 03

党校是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关键所在,也是对各级当领导干部培养和教学的主要阵地,其担负的全党学习的重大责任是普通图书馆所不具有的。阅读与交流不仅是我们获取知识、分享信息、提高精神境界的必需,更对我们构建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数字技术阅读应运而生,社会各阶层以及党校图书馆越来越离不开移动网络阅读。移动阅读进入了发展黄金时代,碎片化阅读使得“浅阅读”和“泛阅读”充满人们生活,与此同时,造成人们注意力分散和阅读长文的能力下降,缺乏理解,只能充当被强制接收信息的角色。因此,数字技术对于阅读即使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克服移动阅读的弊端,完美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电子书阅读器与图书馆的阅读完美融合,推动阅读和交流与时俱进。所以,党校党校图书馆转型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促进学员阅读并满足学员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成为党校党校图书馆转型推动的重要内容。

运用数字技术思维去推动党校图书馆的转型也并不是盲目的去执行,也并不意味着运用数字技术的手段就一定能成功推动党校图书馆的转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下,我们在做活动策划时也要事先调查学员的阅读兴趣,充分考虑学员的实际需求,从而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校图书馆怎样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当代人的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思维用于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推动并能发挥其充分的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清楚障碍,解决难题,为新时代下的党校图书馆注入新活力,开发微观化、多样化、时效化的阅读方式紧紧切合党校学员和教研人员阅读和学习上的现代阅读习惯。

一、利用数字技术思维促进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一)利用数字技术思维促进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机遇

传统的党校图书馆方式已不能满足学员和教研人员对阅读、获取知识途径的需求,传统的图书馆阅读首先是过于耗费时间,需要人们抽出完整的时间泡在图书馆,不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及时的获取知识;其次图书馆书籍多,不易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或者所需要的那一部分知识;再者就是图书馆中一类或一种书籍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能同时满足多人的需求。鉴于此,党校图书馆转型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浅阅读”、“泛阅读”这种以浅层次阅读为主的形式并不能取代传统阅读中深刻、系统获取知识的手段。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完美融合各种高科技阅读手段,利用数字技术思维是促进传统党校图书馆系统化阅读快速发展的机遇。

党校所要培养的新型党员干部是个人素质高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体系和掌握高新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高教学水平和党校图书馆的智力支撑作用,党校图书馆在数字技术时代下转型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作用承担自身责任,才能为党校事业、党校的发展提供一份重要的力量。

(二)利用数字技术思维促进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挑战

虽然移动阅读已经是现代社会的潮流,但是同时也存在众多的制约因素。

1.移动阅读服务市场复杂

移动阅读的服务市场竞争复杂混乱。当前,电信运营商、 服务提供商、终端厂商三种力量作为我国移动阅读服务市场的主导,利用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各种阅读手段、优异的阅读性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而三大电信运营商并不是以提高阅读质量、丰富人们知识层面和精神生活的要旨而是以盈利为主,通常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等短篇幅的分享信息,拆散长内容来进行不完整的输送,虽然人们能简单轻松甚至娱乐的接受了这部分知识,但并不能够被人们所吸收,在人们脑海中形成深刻系统的知识体系。譬如高校图书馆是传递知识、提供资源的重要场所,如何利用数字技术阅读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修平认为:“大学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提供学术资源是我们最主要的职责和任务,移动阅读只是一种服务方式和手段。"因此,将教育与师生的兴趣需求相结合,寓教于乐,并能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才是将数字技术完美融合于党校图书馆转型。

2.数字技术自身的弊端

数字技术存在自身弊端,其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人的自主能力有限。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不容忽视的。另外一方面便是学员个人隐私可能会泄露,由于图书馆互联网阅读系统的不完善,用于注册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窃取,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因此,如何有效保护用户隐私问题便是必不可少的。

3.存在浅尝辄止现象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阅读带个我们方便、娱乐的同时,浅阅读现象越来越严重,众多人群对冗长的文字感到厌烦,没有足够的耐心阅读,浅尝辄止,自以为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其实不然,仅仅是断章取义罢了。造成这种想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人们趋向于实用主义,各种搜索是阅读、跳跃式阅读等不良阅读习惯的糜烂;二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也是拆散全文,传输部分文字,创造了导致浅阅读的条件;三是数字技术技术方便轻松,使用人群庞大。这种不良的传送知识手段和不良的阅读习惯容易令人思维懒惰,思考和判断力逐渐下降,更会令人产生依赖性,失去对知识深刻理解的兴趣;其次对学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对于大学生,不利于其知识框架的构成、文化理解的思维、人格的完善,间接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再者便是不利于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对于青年学员的危害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endprint

4.对馆员素质的要求提高

图书管理员需要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信息中帮助学员找到有用信息,是数字技术思维下推进党校图书馆转型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还是很薄弱的,成为移动阅读图书馆推动策略的障碍。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员不仅需要熟悉互联网还要具有专业素质、具备全面的知识,在处理好学员信息导航的同时还能不断充实自己,接收各类新技术新手段,适应新型党校图书馆的发展,与时俱进。

二、利用数字技术思维推动党校图书馆转型的分析和发展策略

(一)利用数字技术思维推动党校图书馆转型的分析

数字技术的思维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强调个性化服务,注重用户体验。移动阅读的蓬勃发展促使图书馆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利用大量涌现的新技术来制定更为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新策略,以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公民阅读。通过分析党校图书馆肩负的责任及经验特色,探讨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推动我国党校图书馆转型的良好发展。

(二)利用数字技术思维推动党校图书馆转型的发展策略

1.以形式为手段

阅读环境直接影响学员的阅读质量,图书馆作为阅读和传送知识中心,一贯的服务模式是通过流通阅览、参考咨询、阅读辅导、文献检索等形式相对被动单向地开展信息服务。但在移动化联网新形势下,改变墨守成规,塑造党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才是推动党校图书馆转型的正确道路,不断探索创新各种“微服务”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品质的提升速度。传统党校图书馆不免存在设备老旧的问题,因此构建良好的移动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及获取知识的效率,计算机和互联网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党校图书馆的阅读配套设施,布设无线网络覆盖,实现图书馆与学员的无缝隙交流,形式多元化,学员可以利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搜索所需要的书籍,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短消息等形式不断为学员推送个性化的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分析网易新闻、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等新闻阅读端,均设置社交分享服务,而且分享服务平台庞大,各种分享措施均能相互阅读,所以图书馆可以建立微服务互动平台,做好阅读分享服务,学员在阅读到优美的文字或者得到深刻的理解的同时可以分享给其他学员,营造良好的互动分享氛围,使的阅读和交流相互作用,呈现出即时性和分享性的特点,方便众多学员利用信息,图书管理员还可以在线提供专业的评价和指导,更好的完成信息推送以及知识的传递,实现多向交流,提高知识推动度,构成良好的知识传播和循环。

2.以内容为核心

注重阅读内容的质量,提倡深阅读、多元化阅读,达到开拓学员思维空间,培养学员的批判精神,激发学员的无限想象力的目的,所以,党校图书馆推动的信息和知识要精挑细选,内容准确而丰富,不仅有良书推送,还应有自媒体文章、名人介绍、讲座及书展通知、经典导读等等与推动学员进行阅读相关的信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的推荐就是为学员增加一位良师益友,通过各种形式推荐优美的文字、经典的作品的经典语句便可能会引起学员的读书兴趣,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广泛的进行对经典作品的推动,有益于人们系统性思维的形成,良好表达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为了使学员尽快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其对信息获取的素养,还应向学员增加对信息技术、优质阅读平台和阅读资源的共享和探讨。传统的数字技术用户服务工作包括用户发展、用户研究、流通推动、宣传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网络信息导航和用户培训与教育8个方面,但是我们仍需要努力开发新的知识服务点,学员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对其他学员或者图书管理员进行知识咨询,增强交流。针对互联网自身的弊端,图书馆向学员推送的信息中应杜绝黄赌毒等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恶俗信息,另外图书管理员和其他的信息工作者在分享信息过程中应该尊重个人隐私、保护个人数据,不得损害学员的利益,由此我们要积极参与信息公开,揭露并制止不正常的学员行为,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打击,保护学员的个人隐私。

3.立体化推动的策略

数字技术思维下的党校图书馆转型可以学习新闻阅读端OTO经验,开发和利用党校图书馆藏的资源。其一,借助数字技术的无线扩散功能将线下的书展讲座、书友会等活动进行大力宣传,使得更多的党员参与其中;其二,线上的阅读和分享行为可以转化为线下的实际好处,能够有效的推动线上的参与积极性,使得数字技术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整个社会。另外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举办线上图书展览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多层次的阅读活动,指导学员进行良好的阅读。

4.必要的完善馆藏结构,突出党校特色

数字技术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同质化,相同的内容被不同的传送平台或软件传达多次,降低了学员的阅读体验还会带来失望与厌烦,影响了在学员心中的忠诚度和阅读积极性。党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动就要重视传送内容的差异化和追求高质量的阅读信息服务,充分体现自身资源的丰富优势,可以采用按号索骥的形式,即向学员提供全书的索书号,方便快捷;线上的推动可以做得页面温馨、文字清新、版面规整、排列有序,还可以提供学员全文阅读的链接,学员可以直接跳转该文章或该书的全文阅读,提高对深阅读爱好者的吸引力。阅读理论中的地平线原理揭示了高过一般人视域的高质量内容会让人有收获感,这也是避开数字技术阅读同质化内容问题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在开发党校图书馆的互联网思维,运用移动阅读向学员推送优秀阅读资源的时候,创新自己独特的阅读推送风格,更要重视培养党校图书馆自己的优质自媒体,创建党校图书馆紧紧围绕党校教研人员和学员的需求,突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优秀著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理论书籍的重点推送阅读,突出党校的特色。

5.及时推送相关学习资料

数字技术技术提供学员的是方便快捷、实用的服务,及时有效的将相关新信息、新知识热点还有问题疑惑的解答和阅读指导传送给学员,减少学员的盲目性,节省学员时间,提高学员的阅读积极性。这样既可以节省资源还可以消除学员寻找有用资源的烦恼,提高学员的兴趣。实时的将相关关注性新消息、资源动态传送到学员手中,是推动数字技术思维党校图书馆转型的关键。

6.加强图书管理员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党校图书馆转型新模式,必然就对管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员需要熟悉互联网知识,还要具有专业素养以及全面的知识储备,以便及时更新自身知识,更快掌握最新互联网技术,因此,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做好学员的信息指导员,能够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对管内的纸质资源、数字技术资源等进行层次性、导读性的分类,使得学员可以系统深刻的阅读。新技术层出不穷,提升管理员的技术素质,才能使用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转型的发展。

在加强对图书管理员培训,提高其素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员对学员培训,使学员了解阅读形式的多样化、信息资源的多元化以及如何在丰富的馆藏和海量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学员更快解决困惑,使学员尽快融入到新的信息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员阅读的积极性,更能够提升学员对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新模式的认可。

三、总结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党校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教研人员与学员的需求,党校图书馆应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加快转型的步伐,吸收社会化阅读的优点,自觉承担起时代责任,充分发挥丰富、系统的资源和智力优势,、切实有效地推动移动互联时代的阅读习惯。数字技术思维在保证传统阅读系统性、深刻性的前提下,开展移动阅读推动服务,針对教研人员和学员关注知识点及时、实时的传动最新资源、信息动态,运用新媒体技术丰富党校图书馆转型形式,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对党员学员和教研人员获取知识的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杨颖.论信息化环境下党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路径〔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03):112-114.

〔2〕张小美,张倩.数字环境下的党校图书馆服务营销研究〔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6,19(6):39-42.

〔3〕刘亚.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 2014,(05):48-54.〔责任编辑:杨 赫〕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环境转型发展
数字环境下出版传播的变迁对读者选择权及出版格局的影响
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数字环境下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研究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