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词阅读鉴赏是高考语文必考题,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读懂、读会一首古诗词,必须交给学生阅读方法,掌握阅读的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阅读;《浪淘沙令》;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学生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教材分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含苞待放的五代词”专题里的一篇经典之作。是李煜的一首“绝命词”。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学习过李煜在同时期所写的《虞美人》,因此对于李煜深沉的亡国之痛、复杂矛盾的心理及写本文时的坎坷遭遇应该很了解。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把握李煜后期词的词风,进一步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了解词的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提高对不同风格诗歌的鉴赏能力。
总体构想:适当运用多媒体图像、音频资料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视觉感受和细腻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地走进诗歌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经历与参与,以学生自己鉴赏本词为主,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审美情感,积累鉴赏方法。通过设计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来加强他们对本词中特定意象的理解,品味詩词的意境。
教学目标
1. 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品味,学生能够感受词中深沉的亡国之痛。
2. 通过活动体验,探讨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品味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使学生能辩证的、历史的眼光看待李煜其人其事。
教学准备:课前下发有关李煜生平、前后期作品示例、词坛贡献、后人评价的自主阅读材料一份,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浪淘沙令》课件、朗读音频资料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造情境(多媒体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并放映电视剧《赵匡胤》里和李煜相关的画面。)据《乐府纪闻》记载,本词和《虞美人》一词,成为李煜致死之因。感怀故国之情可见。我们在必修课本中已经读过了他的《虞美人》,体味到了他内心里如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的另一首“绝命词”——《浪淘沙令》。谈谈你所了解的的词人和写作背景。明确:投影李煜后期的肖像画并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知人论世。对于写作背景和词人的介绍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有助于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课前已经查阅了相关资料,掌握了一些信息,但可能是零散的,杂乱的,教师的展示是为了更有条理和针对性。能够从杂乱无章的资料中整理出有用信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二) 朗读——明词意 初读,感受诗韵之美。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自主感悟
要求:1. 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 结合学生朗读实际,师生共同点评后欣赏录音范读。(配以《汉宫秋月》的乐曲)。
3. 请一男生诵读,其他学生合书聆听。(读完后师生共同点评)(诵读提示略)细读,把握文章脉络。学生自由朗读全词,结合书下注释,疏通词的大意。教师(投影)问题引导。写这首词的时候词人的处境如何(结合课前自主阅读材料)?词中记叙了一次梦境。词人因何梦醒?醒后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请用一句话概括本词的内容。(整体把握文本的行文脉络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助于细化解读。)
(三) 品读——悟情感 学生品读全词,找出自己最喜爱诵读的几句,展示。
谈一谈如何处理选出的句子的朗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处理。
综合前几位同学的品读,请说一说,在这一首词中,李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明确本词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朗诵全词。(学生自我朗诵后个别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再次做朗读指导:1. 感性的表现:字音、节奏、语气、语速。2. 理性地把握: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理解词的作者,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
(四) 赏读——入词境 学生再读全词,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读词中的任意一处。并在赏读后用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体现出来。
教师预设:1.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情景交融。用细雨滴落声营造出孤寂清冷伤感的意境。2.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虚写。对比。与上下文对照,虚实结合。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3. 词的上片。倒叙的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以“梦欢”来反衬。4. 炼字。“帘外雨潺潺”中“潺潺”:拟声词,细雨的滴落声。既是诗人梦醒的原因之一,又以动衬静,暗示环境的寂静,从听觉角度摹写而非视觉,照应了“帘外”二字。“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寒”。一语双关,既写天寒,更是“心寒”。用客观的天气摹写内心的感受。“独自莫凭阑”中的“莫”。用自我劝慰的口吻,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五) 拓展——析词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李煜作这样评价:“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请根据本节课所学词中的内容来简要说明。明确:“赤子之心”强调的是一个“真”字。李后主沦为阶下囚,却能情真意切地表达出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真挚动人。如词中“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但李后主对故国之思,只限于对淫靡的荒唐生活的回忆,只表达了亡国之悔之痛,全没有对之所以亡国的深刻反省,正因为“不为阅世深者”,全凭一腔真情。(质疑、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能够对古人的思想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分析理解,也是中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又要做到积极引导、点拨,发挥好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每节课的小结既是对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文本所表达的重要思想的回顾。)
布置作业 结合所学《虞美人》《乌夜啼》《浪淘沙令》《破阵子》四首作品,归纳出李煜后期词的一些共性特点,写成一篇小论文。
作者简介:龚丽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