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课堂视野下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2018-01-29 03:29郭志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本工艺流程导学

郭志东

(宁德市高级中学,福建 宁德 352100)

2017年高考,福建省考生已是第二年使用新课标全国I卷。高三师生的备考可谓尽心尽力,可从考试结果看,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这不禁要反思,面对现行高考,高三复习教学策略是否科学?如何对复习模式和复习内容重新进行设计,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组织,实现学本为主,提升学生能力素养,增强复习的实效性呢?

一、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设计——融合专题复习与类型题复习

(一)突破固有模式,重构复习框架

传统的“三轮复习”模式以拉网式的知识扫描、题海式的练习测试,[1]常常使高三师生疲于应付。这种复习模式第一轮复习是按照高中课本的章节顺序复习,第二轮复习是分块复习,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所达成的主要是知识目标,而学生是否真正达到高考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能力目标,从学生面对全国试卷众多陌生新情境,却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效进行转换运用来看,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认为,为进一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训练的高效性,应当突破现行的“三轮复习”固有模式,对复习整体架构重新进行设计,整合原本的一轮二轮复习,转变为专题复习与类型题复习有机融合的方式,并辅以必要的专题训练。高三上学期,以专题复习为主。针对化学各个核心知识点深入开展复习,做到“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并适时融入类型题复习的策略指导;高三下学期,以类型题复习和理科综合训练为主。针对选择题、实验设计与探究题、化学工艺流程题、化学反应原理题、有机合成路线题或物质结构性质题等类型题进行专项复习,科学合理安排类型题专项训练和理科综合测试训练,做到考后“即改、即评”,还要做好理科综合应试的策略指导,切实提高高三学生理科综合能力。同时根据学生训练和测试中所存在的知识薄弱点、疑惑点,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微专题进行复习强化。

(二)聚焦核心知识,夯实知识基础

高考试题虽然常变常新,但只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研究历年高考试题,就不难发现考查点还是落脚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应聚焦高中化学核心知识,按认知逻辑关系重新排序整合,笔者列出了23个核心知识点专题和9个策略指导微专题(见表1,选考内容按《有机化学基础》)。通过这些专题的复习,可以较好地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表1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览表

(三)注重能力培养,形成学科素养

高考考试大纲化学部分明确指出:重点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力以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全国卷化学试题能力立意的特点显著,图表信息题尤为如此,是考生的主要失分点。例如,2015年全国I卷28题(节选):已知 反应 2HI(g)=H2(g)+I2(g)的 ΔH=+11kJ·mol-1,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v正~x(HI)和 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是什么?

该题考查的知识落脚点在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的影响,但题目赋以了陌生的新情境,试题新颖,设计巧妙,重点考查了学生图表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做到正确快速解答,首先要求学生应具备图表型信息题解题的基本策略,针对坐标曲线图形要做到五看:一看面,二看线,三看点,四看量,五看要不要作辅助线。此题可沿v为1.6画一条辅助线,由v正=v逆可判断此时处于平衡状态,当温度升高时,v正、v逆都增大,有A、B、D、E四个点符合,但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促使平衡正向移动,由 x(HI)减小、x(H2)增大,可判断只有AE两个点符合。全国试卷类似的试题还很多,这就要求平时的复习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浅层学习为深度学习,增强问题意识,发展高阶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组织——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

为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实效性,要努力将“教本课堂”转变为“学本课堂”,教师应将“教”转变为“导”,师生一起来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以实现“学”这一核心。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是指以问题学习为主线,师生共同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师生和谐成长。[2]在问题导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是问题解决的协助者,而学生是问题的生成者,是问题解决的主要参与者。问题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和思维能力的养成。

化学工艺流程题是高考重要的题型之一,其试题情境陌生,涉及的元素化合物通常是中学课本中未曾出现的,而且工艺流程图较复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要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现以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策略微专题复习为例,来谈谈如何通过问题导学来组织教学。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学的关键,该专题复习可设置如下问题:课前问题:化学工艺流程题通常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流程图中的流程具体包括哪些环节?

课中问题1:工艺流程中矿石的溶解常可以是酸溶或碱溶,如何提高浸出速率?

课中问题2:工艺流程中除杂包括物理除杂和化学除杂,如何依据工艺流程图来推断浸渣成分或粗产品中可能含的杂质?

课中问题3:工艺流程中最后从滤液到产品,一般要经过哪些实验基本操作?

课中问题4:如何依据工艺流程图的逻辑关系,准确书写相关的陌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后问题: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试着总结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策略是什么?

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分析整理、反思总结,既明确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常考点,又可建立起相应的思维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而不是仅仅就题论题。当然,课堂中要借助一些试题情境,一般可以选择近几年各省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工艺流程图要从简单到复杂,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思考与领悟,进而加以抽象概括。

例如,可以选择2015年全国I卷27题为情境之一: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 Mg2B2O5·H2O 和 Fe3O4,还有少量 Fe2O3、FeO、CaO、Al2O3和 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课堂中应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表达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共同分享解决浸渣成分、净化除杂方法、粗硼酸所含杂质等问题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在这知识建构和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只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而不是正确答案的讲解。因为教师并不能将自身能力素养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知识的内化以及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要学生亲身经历参与才能完成。[3]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简单浏览题干明确生产目的,针对问题获取题干有效信息,比对流程框图进出物质差异,理清反应原理规范解答问题。

另外,教师还应当注意,不要因为化学工艺流程题经常要求书写陌生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就随意扩展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范围,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与精神压力。还是要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只要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就能轻易解决相关问题。例如,2017年全国I卷化学工艺流程题,题中已给出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经盐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等信息,通过分析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便可得到另一产物为Fe2+,再依据守恒思想便可写出离子方程式:FeTiO3+4H++4Cl-==Fe2++TiOCl42-+2H2O。 再有,题目要求写出 FePO4、Li2CO3和草酸高温煅烧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则草酸(H2C2O4)中C元素的化合价应当由+3价升为+4价,可推断另一产物为CO2,再按照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配平法,便不难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三、结语

新一轮高考改革即将来临,在高考新模式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采用等级评价,势必会造成高三化学课时大幅度削减。如何更加高效地进行化学复习教学,笔者认为,采取专题复习与类型题复习有机融合的方式,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在学本课堂中坚持以“学”为核心,通过问题导学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解决问题的素养与关键能力,这也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1]经志俊.聚焦题型减轻备考负担 优化模式提高复习效率[J].化学教学,2015(1).

[2]韩立福.学本课堂:走向“学习的世界”[J].中国教师,2016(5).

[3]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J].教育研究,2014(3).

猜你喜欢
学本工艺流程导学
化工工艺流程题中常涉及的考点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