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期刊微课研究的分析

2018-01-29 03:29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微课文献研究

杨 琼

(晋江市池店镇江滨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比尔·盖茨曾在与乔布斯的一次对话中,对未来教育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未来教育有可能是学生自己观看视频学习课程,而课堂时间则被教师和学生用来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1]当时,这种想法受到了信息技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而微课(Microlecture)的不断推广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看法,微课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广大用户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以及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微型化资源形态的社会性网络软件流行于各个领域,如微博、微信等,随后微课成为继它们之后的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兴教育形态。微课,顾名思义,是相对常规课来说的一种微小的课程,用以讲授某一知识点或突破某个教学问题,它通常由简短的微课视频及配套资源所组成。[2]2011年,胡铁生率先在我国给出微课的概念。[3]随后,随着我国微课实践的不断推广以及国内外微课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微课的概念和应用不断得以丰富。各个时期或是各个学者对微课概念的理解,[4]对当前国内对微课概念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新方式,微课被我国信息技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研究。我国关于微课的研究现状如何?文章拟从中文期刊中有关微课研究的文献出发,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解读我国微课研究的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加以分析。

一、调查方法

由于文章主要探讨我国的微课研究,因此将研究内容限定在中文期刊,以我国当前收录期刊最多最全的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题名或关键词含有“微课”为检索项,检索该数据库内所有时间段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10日,共检索到5932篇文献,文献包括有关微课的学术论文以及消息。

二、结果

(一)发文量的变化情况

由于文章的文献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调查到的2017年数据不全,因此在观察微课研究发文量的变化规律时将2017年的数据剔除。剔除2017年的数据后,中国知网的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微课文献的发文量见表1。

表1 知网中有关微课文献的发文量随时间的变化Tab.1 The change trend of micro-lecture document quantity in CNKI

2011年,胡铁生在国内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微课的文章《“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3]。随后的2012年,我国期刊共刊发了3篇有关微课研究的文献:胡铁生等撰写的《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5],刘慧霞等撰写的《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6]和罗刚淮撰写的《从“微课·微型课题·微型讲座”例谈教师的教学研究》。[7]由表1可见,2013年以后,有关微课的文献数量开始急剧增多。短短6年间,有关微课研究的文献迅猛增长,而这些文献多是关于某个领域中微课的应用研究。由此可见,微课在我国的推广极为迅速。总体而言,自2011年我国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微课的文章后,微课这一新颖的方法迅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有关微课研究的年均文献随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多。

(二)文献集中度情况

刊登微课的文章数量前10名的期刊依次是:《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亚太教育》《教育教学论坛》《才智》《电脑知识与技术》《中国教育信息化》《学周刊》《职业》《科技视界》《科技展望》。由这些期刊可知,有关微课的文章主要刊登在教育类刊物,部分有关微课技术性研究的文章在刊登在偏技术类的刊物,其主要内容是微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调查的文献中,关键词主要有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改革、高职、慕课、大学英语、信息技术、软件设计等。由这些主要关键词来看,当前有关微课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应用、设计研究等方面。我国微课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在基础教育、高职甚至高校中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讨。

在调查的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周勇祥和冯智慧,都发表了5篇文章;发文4篇的作者有10人。相对于其他研究领域,短短6年间这些作者就对微课发表如此多的文章,可见微课研究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并形成了一定的核心作者群。

有关微课文献的发文量前5名的单位见表2。由表可见,当前,师范院校和高职院校成为研究微课理论的核心力量。师范类学生主要由师范院校培养,学生毕业后将走上讲台,因此,师范院校自然而然地成为研究微课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由于本身教育的特点,微课得到积极的推广,也得到良好的效应。其实,在基础教育领域,一线教师已成为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主力军,但是一线教师都分散在各个学校,因此单单从具体单位的发文量无法看出。

表2 微课发文量前5名的单位Tab.2 The top 5 units of micro-lecture document

(三)文献被引用情况

5932篇文献在中国知网中被引用的前5名见表1。由文献被引用情况可见,当前在期刊发表对微课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微课应用和发展研究方面。胡铁生连续发表了3篇文章,成为当前微课研究引用量最多的作者,足见其在微课界的权威地位。

表3 有关微课研究的文献在知网中被引用前5名的情况Tab.3 Micro-lecture document is cited on the top 5 cases in CNKI

三、结果与讨论

(一)微课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自从2011年,胡铁生在我国首次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微课的文章后,除去前两年的缓慢发展期,从无到有,短短三四年间,我国产生了近6000篇有关微课的文献。可见虽然我国微课起步晚于国外,但是微课近年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我国组织开展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作品大赛,首次给出提出“微课”概念。2012年,佛山市又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作品大赛。随后,江西、浙江等省也相继开展了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大赛。2012—2013年,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举办了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等。随后,各地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开始举办各种级别的微课比赛。伴随着微课逐渐在我国的推广,与微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数量快速增长。而研究的成果则进一步指导并促进了我国微课应用的良性发展。

在这个数字化学习时代、碎片化时间有效利用时代,微资源如微视频、微博、微信等应运而生。微课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是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因其草根化、网络化、精简性等优点,能够满足当前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曾经的课堂录像教学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模式转向更为灵活、精简的微课模式,这种转变更符合当前网络时代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当前异军突起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普及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微课的发展。

(二)微课研究的主体和主要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一线教师是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主力军,而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偏重于实践应用,其理论素养相对来说比较弱一些。当前,微课主要被开发并应用于教育领域,而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应用该新式教育方法的实践者。很多一线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为理论,将其刊发在各类期刊上供同仁一起探讨。这些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有益地验证和促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微课理论探索。在微课理论研究方面,师范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成为核心力量。师范院校的师范类性质决定了其在教育领域理论研究的权威地位,而他们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也成为很多教育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高职院校由于教育内容的特殊性以及职业性,微课的推广更为快速,效果也较为显著,因此,这类院校的教师也成为微课研究的核心力量。

当前,有关微课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应用、设计研究等方面。虽然微课的概念目前各有各的见解,但是这并不影响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学应用主要集中为微课在各个学科的应用,如数学、英语、语文、信息技术、地理等。在教学应用中,教师比较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微课来有效提升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对微课的研究是实践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在设计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微课的选题、构架以及制作等。对参加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教师进行的调查表明,84.63%的教师认为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设计。[8]因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常见的方法不大适用于信息化时代的微课设计,而教学设计却又是教学的基础,因此,微课教学设计是当前实施微课教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三)当前微课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我国关于微课研究的文献,多是教学应用。从文献的题名来看,《微课在……的应用》《学科微课的教学探讨》等诸如此类的题名最为普遍。从文献的内容来看,有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很相似,只是表达方式略有不同而已。从文献的研究深度来说,多数文献只是简单地应用分析,甚至有些文献出现概念或者对策自相不呼应、不统一的情况。总体来说,在微课研究的过程中,研究成果良莠不齐,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甚至可以说多数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入。

虽然我国微课研究近几年得以快速发展和完善,而且全国上下举办了各种级别的微课大赛,各类媒体和教育部门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对于微课的教学评价如何界定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9]由于没有细化的评价标准,而且各个学科的评价标准也未得以界定,因此这也是当前我国微课先行者的困惑之一。

另外,微课的教学设计也是推广微课教学的难点之一。从文献来看,教学设计的文献量虽然不少,但是优秀的文献却不多。

2.应对的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在“微课热”时期,数量众多的微课研究文献顺势而生。这促进了我国微课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且对实践者有一定的指导和启发意义,但是优质的研究成果却远远不够。相关研究或是应用人员应通过网络、文献、培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自身对微课的认识,在了解并掌握微课真正概念的基础上,再对微课的各个领域进行理论分析。国外的微课研究相对国内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样,因此,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微课理论务必要谨慎,要根据自身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应直接生搬硬套。

虽然我国当前研究微课的文献数量不菲,但是关于微课评价却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也有不少文献对微课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总体而言,完整的微课评价体系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良好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微课研究和应用人员更好地利用微课,因此,相关部门在组织和推广微课教学的时候,应尽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指引,既要考虑专家的评价也要考虑学生的评价,综合多种因素,尽可能地保障评价的客观性。

微课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复杂系统工作[10],其开发设计的方式和途径比较多样。过半的教师认为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设计[8],质量较高的微课在内容呈现、技术运用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强一线教师的微课设计的理论、实践、技术、方法等的培训。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

[2]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5]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6]刘慧霞,马建伟,闫秀英等.微课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2,2(4).

[7]罗刚淮.从“微课·微型课题·微型讲座”例谈教师的教学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0).

[8]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

[9]王冰.高校外语微课研究现状调查:基于CNKI知网文献分析[J].海外英语,2016(19).

[10]李志敏,衣秋杰,郭兰兰.微课教学模式探索[J].大学(理论版),2015(5).

猜你喜欢
微课文献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