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苗苗,马冬梅,王 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由于其具有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感,使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于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但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其留置时间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本文就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及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作如下叙述,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以及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识:在留置期间,患者更衣或活动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如敷贴污染、卷曲、穿刺部位疼痛、发热等,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平时应将患者留置肢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避免留置部位受压和用力;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淋浴时将置管肢体抬高,禁止淋湿等[2]。
1.2.1 置管前准备: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并排气至头皮针连接处。选择合适的静脉血管,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避开关节,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上肢浅表静脉,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直径5 cm×5 cm。
1.2.2 置管:打开静脉留置针,将输液针头刺入留置针肝素帽内,深度以刚刺入肝素帽为宜,松开输液调节器,待液体充满肝素帽内后将输液针梗全部刺人肝素帽内,排完气,关闭调节器,去掉留置针针套,松动留置针针芯,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 cm,退出针芯约0.5~1 cm,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固定肝素帽,标注置管日期并签名,调节输液速度,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宣[3]。
1.2.3 封管:临床上常用为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即在封管时将脉冲式与正压封管相结合,此时封管液在管腔内可形成涡流,因其冲力更彻底地冲走管壁内腔附着的药液[4]。有研究对静脉留置针的封管速度这一因素进行了临床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速度不同,封管效果差异明显。缓慢推注组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堵管率,因此在封管效果上缓慢推注法明显优于快速推注法[5]。封管液的最小量取决于导管的类型和大小,患者的年龄,输液治疗的类型,中华护理学会2011《输液治疗护理杂志》单次使用小剂量装的预冲式注射器建议最小量为导管内部容积的两倍,但对于采血或输血,可能需要更大的容量[6]。正确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达到要求的留置最长时间[7]。
1.2.3.1 肝素封管。对于凝血机制障碍者,封管液首选生理盐水,但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等患者,由于发生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黏稠度增加,使用稀释肝素液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要好。对于稀释肝素液的配制,美国BD公司出版的《输液治疗护士手册》建议:每毫升生理盐水含10~100 u肝素,相当于1支肝素钠1.25万u稀释于125~1250 mL生理盐水中(肝素的浓度应为不引起系统抗凝,且保持导管通畅的最低浓度);儿科患者应使用1~10 u/mL浓度的肝素盐水。用量3~5 mL,待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注射1 mL肝素盐水,再边退边注射[8]。
1.2.3.2 原液封管。采用原液正压封管只局限于刺激性小的液体,而且对严格限制滴速的液体和患者不适宜,即在输液将结束时,调节头皮针位置至肝素帽边缘,使液体快速滴入30~60 s,滴速100滴/min,然后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拔除输液管;在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后应彻底冲洗管道以减少药液残留。
1.2.3.3 生理盐水封管。采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即在输液将结束时,将头皮针退至肝素帽边缘,缓慢注入5 mL生理盐水,当推到余1 mL时,边推边用小夹子夹住延长管,拔除输液管即可。
1.2.3.4 当药物与生理盐水不相容时,应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冲管,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或稀肝素封管。
1.2.4 留置针的固定:采用U型固定法,将其三叉部高于留置针的穿刺点约1 cm,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选取在延长管的近段即延长管前1/4段,使U管内液体不流动,阻止血液回流,使血管内血液不会因血流对留置针的侧压力而使血液流入留置针Y型软管内造成渗液回血及血栓形成,使血液凝固堵管[9]。
1.2.5 留置时间:目前,美国BD公司依据INS发行的2006年版《静脉输液护理实践标准》和美国CDC的标准,将其留置时间统一为72~96 h。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建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应严格按照美国输液治疗学会标准,留置72~96 h[10]。
1.2.6 置针期间的护理:留置针期间,护士在每日输液前要注意观察患者留置针的情况,如敷贴开裂,要及时更换。询问患者输液期间的感受,有无疼痛、肿胀等不适感,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及穿刺周围的皮肤是否有红肿等。一旦疑似患者有静脉炎等的发生,需立即将留置针拔除,并更换穿刺部位。输注刺激性较大的液体,可减缓输液速度,输液结束后及时封管[11]。
穿刺针角度太大或太小,都易损伤血管前壁或后壁,皮下组织,导致皮下血肿。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前应选择血管弹性好,走向直,避开关节等处的血管。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血肿的发生。如出现血肿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早期血肿部位局部按压后给予冰敷,48 h后可用硫酸镁溶液湿敷,若血肿过大难以收,可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血液[12]。
黄新花[13]认为静脉炎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留置针及配套产品使用中的物理机械损伤、环境温度影响、药物因素、患者个体差异、穿刺技术熟练程度及护理等。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严重时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可伴有全身发热症状。根据INS(Intravenous Nursing Society)有关静脉炎的分级标准[14]制订。I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样改变,未触及硬结;II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未触及硬结;HI度: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样改变,可触及硬结。
2.2.1 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彻底消毒穿刺部位,输液的各衔接部位(如肝素帽、可来福、输液接头),每次连接时均应用碘伏消毒后待干使用,避免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在输液过程中要根据药物的性质、pH值、渗透压、血液流速选择穿刺部位,刺激性大的的药物
要将药物充分稀释后再输入到血管内,化学消毒剂要完全待干后再进行穿刺,输注速度不宜过快,避免一定时间内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可避免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
2.2.2 输液过程中根据血管的粗细选则套管针的型号,以适宜的进针角度穿刺,应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避开近关节及关节部位的血管穿刺,保持合理的输液速度,妥善固定留置针可避免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宜选择手臂背侧的血管而不宜选择手臂内侧的血管,在临床中观察手臂内侧血管静脉炎的发生率远高于手臂外侧的血管[15]。
2.2.3 如发生静脉炎,可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疗效较好。镁离子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收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从而使血管舒张;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应抬高患肢,并禁止静脉注射,注意患处勿受压。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安普贴对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有预防和治疗。静脉穿刺部位上方近针眼处用安普贴直接外敷;如意金黄散适量加白醋调至糊状后均匀涂抹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沿血管静脉炎走向均匀涂抹3~5 mm厚喜疗妥软膏并沿血管走向轻轻按摩,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另外,有文献报道生土豆切成薄片贴于患处,对静脉炎有很好的疗效[16]。
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的原因包括选择封管液剂量不正确、封管操作不当、静脉输高营养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后冲洗不彻底、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穿刺手臂用力或活动过度等[17]。通常导管堵塞有两种可能:血栓堵塞在管腔内,即为血凝块堵塞或输注高营养液时,部分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另外,导管冲洗不彻底也会形成堵塞。此类堵塞,既回抽血液不畅,亦无法推注肝素钠稀释液,则拔除置管。另外在管腔口形成血栓活瓣,如发生堵管,禁止使用加压推注、挤压输液管等方法,防止血栓进入体内引起栓塞[18]。为预防导管堵管,留置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确保封管液剂量准确,浓度合适,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可效地减少堵管的几率。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超过4天后,炎症反应明显增大,机化血栓也明显增多,从而导致塞的几率增加[19]。
吴在德[20]报道,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久病卧床,肢体制动,久坐不动均导致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致血栓形成。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位置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因素。护理人员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尽可能首选上肢粗、直静脉,从远端开始并注意保护血管,同时嘱咐患者适度活动。
田园[21]认为渗出(Infiltration)和外渗(Extravasation)经常被混淆,但是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对此,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给出了两者的定义: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其治疗一般采取局部冷敷,不主张抬高患肢,而是让患者自己选择最舒适的体位;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一旦证实外渗,护士需要立即连接空针尽可能抽吸导管内及组织内残留的外渗液体,然后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局部注射解毒剂[22]:普通无刺激药液渗漏时可热敷或抬高患肢。化学性药物外渗可抬高患肢,局部冰敷,必要时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碳酸氢钠外渗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局部皮下注射。甘露醇外渗时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多巴胺外渗可用酚妥拉明封闭,从而减轻药物对组织的损伤[23]。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了解留置针的各种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从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穿刺的痛苦、次数,以及经济负担,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因此,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及改进,进一步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