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迪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如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指示,如何落实全国、省、市各级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如何更好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功能,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为建设“美丽温州”服务,值得大家探索、研究。
目前,学界对思政理论课育人功能、育人路径研究较多,温州高校一线思政教师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探索较多,但是对于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学主导的教师队伍建设却关注较少。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师被赋予更多的责任,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关乎青年学子的思想导向,关乎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实效。因此,探索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2017年5月19日,温州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周江勇强调“做好高校思政工作,最关键是要打造一支忠诚可靠的教师队伍,配足配齐力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明纪律规矩,更好地担当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温州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做青年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正如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四个引路人标准: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做好青年大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青年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青年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青年大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理论来自实践,最终还要指导实践。理论自觉、自信和研究要为理论宣传和教育教学工作而服务,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前提基础,也是思政课教师肩负的时代重任。习近平指出:“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方向是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原则,把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自身要学懂弄通,并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而探索创新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强化思政教师的带头示范与指导引领作用,帮助青年学生付诸行动、学以致用、力行实干,努力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温州有着较为丰富的高校资源,有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肯恩大学等6所本科院校,有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职业院校。它们是温州经济改革发展的隐形动力,而温州的众多大学生也是推进温州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温州”的重要力量。
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除了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还应该将浙江的“八八战略”在温州的实践探索、温州打造西部休闲产业带的规划蓝图、温州乡村振兴战略等传递给学生,做好理论工作的“宣讲者”,引导学生通过“新青年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小分队”等多种形式服务社会,吸引在温的广大学生投身于温州的改革发展之中。但当前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思政教师作为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立德树人”重任,对思政教师的管理与要求理应更为严格。然而,目前温州各高校对思政教师的管理“较为宽松”,如果没有兼任行政工作或班主任工作,基本处于“有课则来,无课即走”的状态,不可避免地导致少数思政教师工作责任心欠缺、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创造性不够。由于工作时间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交流,距离感也随之增大。思政教师如果没有深入学生,没有更多地融入学生、了解学生,脱离了学生基础,其育人实效也自然会“大打折扣”。
温州高校思政教师整体实力还有待提升,尤其是高职院校,还存在一定量的在读研究生为主要对象的“外聘教师”,行政人员兼课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专职的思政教师人员相当欠缺。就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队伍而言,其年龄结构、职称层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职称人才偏少,科研骨干人员不足,“传—帮—带”的作用还不够明显。在人才引进上,温州高校所提供的待遇保障与温州当前的生活压力,难以吸引优秀的博士人才,尤其是高职院校,基本还是以引进硕士研究生为主。然而本土培养的优秀思政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在获取相应职称后,又容易向杭州的相关院校流动,对整个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个巨大的打击,造成温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有待加强。
目前,在浙江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各思政理论课程都建有相应的交流群,例如“浙江高校思品课研究会”“概论之家”等,每年举行暑期备课会,各高校同行教师可相互交流、学习。然而,温州市级还缺少思政教师校际联动的平台,温州各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基本上是“各自为政”,针对当前遇到的共同难题,例如课堂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等在校际交流、校际研讨、校际合作上还较为欠缺,如何把温州的各校思政课教师“拧成一股绳”,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思政课“低头族”现象,从整体上提升温州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增强教学实效,还有待加强。
思政教师引进要严把入门关,要坚持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教学科研能力强、工作作风优良、师生信得过的教学人员充实到思政教师队伍中来。人才的引进也要坚持“五湖四海”原则,要广纳人才。2018年,温州各高校参与由市统一组织的面向全国双一流高校的择优招录工作,也吸引了部分优秀的思政人才,并根据自身条件给予相应的待遇保障。2018年5月,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的通知,对人才引进给予更多的制度保障。
引进思政人才只是第一步,更要注重精心培养。要尽快让引进的思政人才适应和融入温州高校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通过“传—帮—带”促进成长进步,进而激发其创造力,发挥其工作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最根本的还是要稳定留住人才。为稳定温州思政教师队伍,有必要对外来引进的思政教师在生活保障上适当给予照顾,以缓解经济生活压力,让教师们能安心工作;有必要在工作条件上给予充足保障,思政教师上课班级多,基本以“合班课”为主,教学任务重,教学的后勤保障务必要配套跟上;有必要在职称评定、晋升上对思政教师出台相应政策,让思政教师们在希望中奋斗;有必要对思政教师队伍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思政教师是学校思政工作的核心理论,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同样需要关心与关怀,积极营造关爱思政课教师的氛围,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尊重。笔者建议温州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打造温州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可试行“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尽管当前教师的考评权限在各高校,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性,有必要建立起统一的思政教师考评机制。在建设温州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所面临的工作积极性不强、工作创造性不够、工作能力较为欠缺、服务社会性不足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深化温州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考评改革,倒逼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建立和完善思政教师考评机制,来促进和激发温州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
笔者认为,应由温州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温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及各高校人事部门,统一制定思政教师的考评机制。针对思政教师的工作特点,考评体系应包括师德师风、工作纪律、教学能力、指导学生、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等方面去综合评定。对于“师德师风”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一票否决、零容忍;对于“工作纪律”要严格规范相关考勤制度,出台相应惩罚措施,杜绝“人情”;对于“教学能力”由校教学委员会或校督导委员会统一评定,适当减少学生对教师打分的权重和比例,防止少数教师出于顾虑,在课堂上的乱象不敢严管,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管理较为反感和敌对,在教师测评中给予不客观的评价,有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教学能力连续几年评定较差,确实不适宜思政教学岗位的应该予以调离;对于“指导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有兼任班主任和指导学生社团的任务,思政教师要“立德树人”,就应该深入学生、融入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专业所学去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有了深厚的学生基础,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也会更有实效;对于“科研成果”,要积极鼓励思政教师参与教改研究、参与各级思政专项课题申报,既要根据思政教师的职称等级给予相应任务量,又要严格把关,适当增加现场答辩环节,防止材料弄虚作假;对于“服务社会”,思政教师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指导学生参加“乡村振兴服务小分队”“温州新青年下乡”“温州市民监督团”“温州大学生义工队”等。以考评体系为目标,去指导和引导思政理论课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科研工作。
当然,在市相关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温州各高校的思政教师考评机制依据本科与专科、公办与民办、专职与兼职等层次和类别,适当有所区分,以更切合实际,更便于操作、执行。
温州各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是一个大集体,不能“各行其道”,而是要团结协作,“拧成一股绳”,为温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有必要建立增进交流沟通的校际联动机制。目前,全国建有思政教师信息数据库,浙江省各思政理论课建有“交流群”以及暑期备课会制度,在此基础上和在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建立温州市级的思政理论课协会组织,可由温州本科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来组建,选出会长、副会长,制定协会章程,定期召开全体会议,以此搭建起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校际联动平台。实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实现温州各高校思政资源共享,思政教师的精品课件、典型案例可相互借鉴,通过教学经验分享会、精彩示范课等形式,让优秀思政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出来,也可邀请优秀的思政教师跨校去举办“思政大讲堂”,从整体上提升温州高校学生思政理论课的满意度;二是解决当前温州思政理论课教学的现实难题,针对思政课堂管理、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思政第二课堂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探析温州思政教学改革新路径,切实加强温州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学艺术与教学素养,提升育人实效;三是推动学生思政社团的校际联动,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与带领下,鼓励学生思政社团与兄弟院校社团开展交流合作,把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此来推动思政理论课“活”起来;四是着力于温州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温州思政教师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大家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温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教师有着新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地处中国经济改革前沿阵地的温州高校,其思政理论课教师应该更具有政治敏锐性,不仅要宣讲好理论知识,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同时结合温州改革发展的实践,讲述好“温州故事”、传播好“温州精神”、解读好“温州蓝图”。例如,在《概论》课程中讲授乡村振兴理论时,就可结合温州“个十百千万”计划实施路线图来深入讲解,温州提出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重点,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为抓手,让温州“三农”更有奔头,这样就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为立体、生动,并引导和号召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之中,为“美丽温州”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温州现有11所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9万多人,这是温州人才后备军,也是温州经济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动力之一。如何引导温州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结合专业所学服务社会,如何激发温州在校大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更多温州高校毕业生留在温州,为温州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凝聚人才,温州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面向温州全体大学生担负“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作为9万多温州高校学生大学生活的“引路人”“人生向导”,理应有所作为,这也是温州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与核心举措。
2018年4月,教育部决定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并已印发工作总体方案,这为温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温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温州9万多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立德树人”,关系到温州各高校青年学生如何积极投身温州改革发展大局。尽管笔者对新时代温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举措,但对于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温州,在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浙江“八八战略”引领下、在创建“美丽温州”蓝图中,需要一支什么样的思政教师队伍,以问题为导向,倒逼温州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性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