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华
摘 要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设计出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教案,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能够顺利且高效的进行。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将以《一块特别的石头》为教学切入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考与探索设计教学活动,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一块特别的石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240-01
一、教材分析
《一块特别的石頭》是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该文讲述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小的时候对家乡一块特殊的、巨大的石头产生了一些疑问。在疑问的催促下李四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追求,在多年坚持不懈的研究下终于解开了这块巨石的奥秘,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全篇文章叙事简单,通俗易懂,十分适合四年级的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但是要想通过文章内容来让学生对李四光的精神进行感知和体会,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大多数都很端正,并且对这种故事性的语文教材有高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但是我也发现,学生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和分析方面的能力都较为欠缺。而本文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去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的过程,从而带领学生去了解问题和斯奥问题,以引领学生理解李四光的坚持不懈、热爱科学等精神。基于这样的学情情况,笔者在开展《一块特别的石头》本文教学时选取了导入法、小组合作法两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认识重点生字,并且会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特别、著名、地质学家”等词语。同时要引导学生能够自我读懂课文,能够体会故事的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过程中去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从而感受其用于探究、勤于思考等可贵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篇文章教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很善于发现问题等可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画图导入:笔者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石头,先让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学习内容产生疑问和好奇心,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2.谈话激发:通过画图来让学生看到这块石头,鼓励学生来进行问题提出。
3.人物导入:通过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李四光,问有没有学生认识他,和教师所画的石头结合起来,为后续的语文教学活动做铺垫。
4.板书书写:根据上述的导入活动,在黑板上写出今日的课题——《一块特别的石头》
在该环节教师要注意,提问要趣味,同时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来进行问题的回答,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大胆地鼓励学生。以营造一个趣味的环境,让学生的心情都变得轻松自在,同时对这一张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
(二)初读课文
1.带领学生认生字:生字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自我阅读课文,教师先带领学生将重点的字词进行读音、字形、结构上的讲解,让学生先认识生字。
2.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教师通过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们有感情的配合音乐进行课文的自我朗读,要求有感情并且出声音,教师在学生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在旁边监督,及时在学生出现阅读问题时进行帮助指导。
3.同桌相互读课文:在学生们自己读课文后,让学生们配合相互读课文,以检查学生们的识字情况。
4.教师选取学生分节指明读课文:教师让学生们进行自我举荐、自我举手等方式,挑选学生分节的来朗读课文,以检查学生的读音、情感、识字情况。
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在轻松地阅读环境下自主的参与课文的阅读。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进行读课文环节中和学生一起阅读,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要尽可能的分配教材的阅读,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1.提出教材问题: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包括:“特别”的石头,特别在哪里?李四光为了解开这个问题都问了谁?结果是什么样子的?反复阅读文章,“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找到说这句话的语气。李四光如何“打破砂锅问到底”,解开这个谜题的?李四光为什么能够解答这个问题,源自于他什么样的精神与性格?
2.分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将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下让学生们相互合作来解答问题以获取答案。
3.挑选小组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每个问题挑选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回答,并且为小组的回答打分评价。
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教材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探究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能够解决。同时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能够配合题目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文章总结
(一)总结文章重点:结束完上述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对该课文的文章主旨进行知识重点总结。
(二)总结人物形象:教师要突出李四光的人物形象和精神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郝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教案回归于本位[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