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秀萍,唐祥金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104)
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校企双主体育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以平衡和充分的教育供给来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成人成长成才[1]。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模式之一,产(企)业学院成功衔接起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密切了政行企校师生之间的有效融合和深度协同。基于晋苏沪实证调研及其分析结果,高职旅游英语等专业亟需进一步筑牢“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命运共同体[2],亟需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体制机制建设以真正激发企业重要主体作用。
结合教育部行指委和教指委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标准修订的整体部署,笔者自4 月上旬以来聚焦晋苏沪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有计划地展开调研工作,力求能比较全面地把握该专业层面上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工学结合的基本范式、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知行合一的基本遵循等概况,以更好地顺应“新时代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心全意育人”的新期盼[3]。
行业调研涵盖涉外酒店类、导游旅行社类、出入境类、景点景区类4大主体行业。企业调研面向国企5家、民企4家、私企3家,其中包括“2018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 强”第53 位的“同程旅游”(WWW.LY.com)和“携程旅游”(WWW.ctrip.com)等OTA新兴业态的龙头企业,调研岗位包括人事总监及以上7人(一半为这些深度合作企业的旅游专业(方向)带头人);人事(业务)经理占9人(全部为该专业冠名班和订单班的企业班主任)。院校调研涉及院校长、系主任、专业带头人16人次,分别来自国家和省级示范(特色)校和高水平高职院校4家、旅游专门院校3家、综合性市属院校2家、民办院校2家、省级职教联盟理事长单位与新加坡合办院校1家。毕业生调研涉及122位,以旅游英语专业为主,也关注该专业发展岗位等。研究评价机构调研,重点是“同程”产业发展研究与大数据中心、上海携程网络技术中心、江苏教科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上海教科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晋苏沪省级高职师资培训中心等8家机构。小型深度研讨4场次,既立足新时代校企“双重主体”育人,又兼顾境内外、在线旅游与实体门店等。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4]。上述调研数据显示,79.1%的受访者认为“旅游专门人才培养能满足现行的行企人才需求”,有76.9%认为“当前专业课程体系能体现职业导向”;针对涉外酒店、导游旅游社、景区景点、出入境等主要职业面向,该专业认可度接近89.6%,而且有77.3%认为“企(行)业学院起到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同时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有25.6%的受访对象反馈该专业“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企需求”。至于专业课程体系,有20.5%毕业生认为“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而认为“课程内容陈旧老化、不实用”占比达23.6%。这与常红梅教授主持完成的先期调研结论,有异曲同工之处[5]:针对2012 版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在全国同类专业中的实施情况,常教授及其团队面向全国49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研,发现有24.2%的受访者认为英语类专业群应更加重视“行业需求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此次教学标准的修订与专业调研,有近31%的受访者认为“企业重要主体作用跟不上产教深度协同育人需求”。针对“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担忧的”,认为“学生实习会影响到生产效益”占比54.5%,还有30.8%则认为“难以支付实习报酬”。同时有11.1%的受访者觉得“学生实习(训)难以管理、质量不能适应行企要求”,甚至有25.2%的企业担忧“合作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为企业服务”。针对“制约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17.6%的受访企业认为“缺乏合作平台和系统保障机制”,而高达34.3%的受访者觉得“政府缺少有效的政策引导”。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首要的是学生特别是“三校生”的职业素养。在晋苏沪三省份的旅游业用人单位中,有23.8%认为“毕业生职业素养跟不上现代服务业需求”,有32.6%的行业企业认为“能吃苦是毕业生最重要的素养”。而调研显示,“旅游毕业生怕吃苦”的占比达23.1%、“遇事怕担当”的占比21.6%、“带团跟团不善沟通”的占比16.3%。此轮专业调研有一倾向性研判,就是机器人有可能取代流水线、生产线的部分岗位,但未必能取代柔性大、个性化的服务性工作。旅英专业毕业生一招一式,尽显良好的职业素养,独具在乎客户和品质服务的“匠心”。
教学决定生存,协同育人是根本。背靠苏州这一“大树”,旅游专业始终携手“同程旅游”等名企共建学院,旨在协同各方并紧扣校企“最大公约数”合力育人育才。“先成人再成才”,是政行企校师生的共同心声,也是此轮调研最广泛的共识。当下的“互联网一代”,“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6],但未来的“现代旅游人”应比其他同龄人更能吃苦、更在乎职业岗位,更能从校企导师手把手“传帮带”中悟初心、练匠心、葆恒心,入职后能胜任别人不愿做、不会做、做不好因而也是难以替代的岗位工作,入岗后能始终绽放出自信、阳光和正能量,微笑服务发自内心、工匠精神刻在心中。“同程旅游”等企业因为能够源源不断地汲取到所亟需的人才“红利”,从而积极主动地把“育人为先”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挂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
功能决定结构。正是以“提供对口的人才供给”为切入点,旅游专业始终“紧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7]。该专业因契合行企需求而“接地气”,能持续获得“同程旅游”等名企所提供的具有实时水平的实训支持和优质资源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政行企校师生“命运共同体”之间这种相生相伴的互惠共赢,恰是校企“双主体育人”不竭的“源头”与“活水”,有助于统筹好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不可替代的学习场所、衔接好产业需求侧和专业育人供给侧这两大诉求,最终达成“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之共建初衷[8]。正所谓“适合的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教育。而那些与市场相脱节的专业,因招生就业两不旺而渐渐出局。根据《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江苏高职2016 年有19 个专业停止招生。山西对232 个这样的专业不安排2018 年秋季学期招生[9],以次倒逼回归“育人为先”的专业定位、深耕“产教协同”专业领域。这一“无形的手”及其对旅游英语等专业汰弱留强等自然法则,也是此轮专业调研和修订中最触动我们心弦的。
服务决定地位。行业企业既是合作育人的重要主体,也是专业服务的重点对象,更是协同创新的主导力量;它们最直接地面对市场,最快捷地反应市场。作为一所根植于苏州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其旅游专业始终紧跟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紧贴产业前沿、行业走势和企业需求,紧随“同程旅游”等名企并与之“同频共振”,从新生入学伊始就融入“大一”冠名式、“大二”订单式、“大三”融入式协同育人。针对全球最大的独生子女群和最大的网民群及其学情新变化,教师、教室、教材、教法、教风等“五教合一”育人,也力求以99后和00后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我在乎你”的温度、温情、温馨来触及其灵魂,入眼入耳、入心入脑。教师似师傅,教室似车间,教材多出自岗位操作手册和工作流程规范,或是一张张旅游线路的设计图,或是一份份出团跟团的计调单,或是一页页过往游客的回访卡。教案设计80%源自企业一线和岗位素材。这场被称为“心灵革命”的课堂改革,校企导师是主导;学生是直接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通过企业学院而浸润于“拥抱变化”的同程文化之中,大学三年能一以贯之地走近企业、了解产业、融入职业并提前适应岗位,毕业时能成长为深受欢迎的“准同程人”。
企业学院深度协同的旅游英语专业双主体育人,旨在聚力于“就业的岗、职业的证、专业的课、技能的赛、职场的训”全面提升每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个中的关键在保障性体制机制地不断创新,而核心是“同程旅游”等深度合作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的持续发力。
产教融合,产是支撑、教是核心,首要的是育人。协企业学院之力,旅英专业精准对接地方旅游产业链和需求链,育人才、做项目、强服务,合作招生与就业、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共担实训与实习、共助培训与科技服务、共推党建与工会共建。为稳步推进专业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全面融通,江苏省政府6 月25 日推出《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办学,要求加强用人需求预测与行业用工标准建设,企业按职工数2%安排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实习,省财政还按每生每月200~400 元的标准来专项补助企业因承接实习而产生的效益上的影响,以维护企业参与实习(训)育人的权益。对实习期满后留用(续签1年以上劳动合同)率达50%以上的基地,省财政按每留用1 人补贴1000 元拨付专项补贴,以缩短“校内实习(训)与企业生产设备上的差距”和弥补“校内实习(训)基地难以满足教学之需”等短板。而学生(徒)作为实习主体编入企业生产班组并从事完全的顶岗工作与相应的劳动所得和工伤保险等权益,还有三方协议及校企双方责权利等,伴随着《高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落地生根而渐渐得以厘清。凡此种种基础性制度建设,规范并有效保障产教深度协同和校企合作育人,也有力回应了此轮专业调研中行企共担实习(训)的种种关切和忧虑。
校企合作,校是龙头,企是基础。校企之间原本就是一种互为“主客体”的需求与供给的利益共同体,其中“同程旅游”等名企借力于“同程旅游学院”等合作平台,持续融入专业与人才定制、技术技能积累与服务,校企“双重主体”育人持续融入三年的学业、创业、就业之中,旅游产业文化进校园、“同程旅游”文化进课堂、职业文化进教程。旅游专业团队每5年一轮脱产6个月,深入到“同程”邮轮部、日韩线和实体店等跟岗实践,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原理、技术手段、技术工艺、技术操作植入校园、注入专业、化于课程,并以鲜活的教学活动设计春风化雨般地引导学生内化为技术思维、技术态度、技术文化和技术素养,润色无声地融企业要素于育人之全方位,以提升学生胜任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来自“同程旅游”等名企的专业带头人和“同程大学”的技能大师、技术精英等,以其行业影响力和专业话语权也融入到冠名班、订单班、菁英班的教材共建、课程共担、实训共助、文化共融之全过程。恰是企业学院这一桥梁,畅通了引企入校入教入研渠道,助推了校企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管和校企双带头人双导师的互聘互兼。江苏今后5 年每年认定100 家左右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并从中遴选一批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包括产业教授)担任兼职教师,省财政以2 万元/人(团队)的“奖补专项”予以扶持,以支撑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10]。这些真招实招,不断激励着地方名企育人主体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校企深度协同有平台、有舞台、有支撑、有保障。
工学结合是手段,知行合一是结果;学习内容即工作内容。旅游专业群始终立足工作过程导向,紧盯职业岗位群狠抓“工学交替”,同时紧盯学生(徒)狠抓“做中学”,将典型岗位的工作内涵嵌入“导师制+模块化”教学设计,将职业能力细化于“同程店长班”和“菁英班”等项目化教学之中,协力共育苏州“全域旅游”所需的一线“主管”及以上岗位人才。旅游英语专业所对接的行企亟需什么人才,主体岗位亟需什么技术技能,校企就合力共建什么课程、“课堂革命”就培养什么技术技能。“同程旅游”等名企创新驱动走向哪里,“地方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哪里,专业群就办向哪里;专业群育人实践不仅跟着社会跑,甚至还要领着社会跑”[11]。新时代催生了“文旅融合”新走势、“旅游电商”新业态、“在线营销”新模式和“APP 支付”新方式,基于“三室”学习和“三岗”实践的旅游专业“工学交替”育人模式,也相应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学技术技能、学做人做事。正因为如此,《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力推学历与技能并重,强调“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还明确了“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和办法与职业学校教育实现互认和衔接”。江苏5月新推出《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并规定: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50%以上,应用型本科招收高职毕业生比例逐步达到30%,以筑牢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和夯实中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所有这些着眼于育人根本,又着力于从生源抓起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配套政策措施,必将助推旅游专业高质量协同育人和服务发展能力。
现代高职教育之本在合作育人。育人主渠道在课堂,育人主体在校企协同、党政工团学与专业团队。共建“同程旅游学院”等合作平台和一揽子推出规范性、保障性、政策性制度文件,已汇聚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之力,激发起旅游英语所对接的行业和所合作的企业全方位深度协同。此轮专业调研也表明,江苏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近2/3的新生来自外省,近1/10为少数民族生源;山西部分高职院校“三校生”占比达66%,上海等部分高职院校对9类“三校生”予以免试录取的特惠条件以吸引和留住这类生源。该专业学生的新动态与学情的新趋势,地方旅游产业升级与行企的新走向与新需求,赋予校企“双主体”育人以新机遇与新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充满着新期盼,期盼在旅游专业层面实现企业的“做”与学校的“学”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期盼在合力落实保障机制过程中厘清和保障政行企校师生这一“命运共同体”各方权益,更期盼像“同程旅游”这样的紧密合作企业能率先发展成为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并持续地引领和发挥重要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