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婕(北京舞蹈学院 100000)
“空寂”从字面意思来说不是一个容易用语言来形容的词,可以有无尽的想象。我理解的“空寂”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1,是一种无需过分表达却又在意境之内的手法。此意境正如我国传统的国画,他是没有底色的,画作皆用简单、流畅的线条表达其丰富意蕴,大量的留白给人一种“空纳万境”的意境。
“繁复”则是与空寂完全相反的一种状态。例如16世纪中后期开始在欧洲出现的巴洛克、洛可可这样的艺术形式,亦或是清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镶滚彩绣,无处不是运用了繁复的装饰手法。可见古今中外,无论是服装还是建筑或是其他的艺术形式,“繁复”的出现又形成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意蕴。
我也将运用“空寂”与“繁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呈现一种盛大、庄严而又繁琐的风格与简洁、干练而又意味深长的方式所形成的强烈的对比来完成一组极具表现力的设计作品。
我选择了这一部凄美壮阔的爱情故事——歌剧《霸王别姬》,这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历史典故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正所谓“一百个读者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眼里也有我所理解的《霸王别姬》。这部剧的特殊点就在于她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刘邦,而是叙述项羽、韩信、虞姬、虞姝四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虞姝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且这一角色的出现使得四个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我想将虚实对比运用到赋予个性的人物角色中,将不同人物的个性从服装中表现出来,使画面和谐富有美感。
比如火烧咸阳后项羽和韩信有一段关于胜利后是否归乡的辩论,两个人的服装应该形成强烈的对比,项羽繁复,韩信则精简,这是为了体现两人性格与胸怀上的对比。这种强烈的色彩节奏感两相辉映,能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感染力。
1.“空寂”——我的服饰设计中独特的“留白”
留白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使空虚之处与已有的画面相结合从而展现一种类似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而在我的设计中最倾向于效仿中国古典艺术中留白手法的是虞姬的一套服装,传统深衣加少量的立体褶皱,意在表现其内心的纠结与抑郁,结合人身体的线条在服装上留出了大量的空白,压褶工艺在用以体现歌剧服装应有的体量感的同时又营造了一种神秘感,让人回味无穷。
韩信,他满腹经纶、雄才大略、敢于直言,但我又觉得他城府极深且不可一世。因此在他的服装风格上,我想使服装整体看起来简洁,干练,但在细节的处理上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加上有浮雕感的刺绣让服装看起来简单其实细看是大有文章。
另外,渔夫这一角色的造型从整体看来是虚幻的,这一角色是在结尾刀剑相向、惨绝人寰的背景下略显温情的角色,是一位来自家乡的渔夫为了救项羽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前来搭救的人,我认为这个角色一定是有神秘感的,所以银白色制造出烟雾迷蒙的感觉,整个外轮廓是虚无飘渺的,使他仿佛是一位来自仙境的人。
2.“繁复”—我的服饰设计中的实
剧中,虞姬不仅是绝世美人同样还才貌双全,弹得一手好琴也舞得一手好剑,在其另一个造型上利用这种繁复塑造了其温柔外表之内强硬的心理。这一套尽显英姿飒爽的戎装,在达到了人体与服装和谐的前提下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而创造一种别样的服装样式。
另一套繁复的服装在项羽身上可以完美的表现,他作为西楚霸王不仅满腔英雄气概同样也柔情似水、但项羽虽然心存大志却不会谋略。所以服装上我想将项羽的铠甲设计得繁复华丽,使其在体现他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的同时又显得有些愚笨。效果图的绘制也会以较大的动态来表现,使其“形”“色”和谐,让项羽这个角色在色彩和形象的流动中变得丰富,生动,绮丽。
对于服装效果图如何展现是我一直以来摸索的问题。对于《霸王别姬》这样的历史剧来说,是否要写实成为了首要问题,而一旦写实后,无法突破和创新又成为了另一瓶颈。因此我认为既要在写实的前提下设计又要有自己的突破和创新就一定要从绘画的形式上进行改变。
我借鉴了很多《中国一百帝王图》2中的绘画形式,作者卢延光笔下的人物大多在意境之中。因此我经过不断地尝试最终结合了这种绘画方式从而完成了服装效果图。同时我抓住了虚实对比所形成的视觉效果而在以往歌剧服装效果图的基础下利用人的动势或某些自然因素的带动(例如风吹衣服的摆动)或人的心理和状态等来体现所谓的“空寂”,就是用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让画面变得有形起来。最后,装裱的过程也极为重要,不仅构图要合适画框的选择也要小心谨慎。
选这个剧最初的原因也纯粹是因为个人的喜好,就这样怀揣着激动和对设计美好的幻想逐步着手创作。紧接着便开始了画草图写论文这样的无限循环,过程中突然发现,其实像这样的历史剧并不是一开始想象的那样容易设计。原来我只是作为一个观赏者去喜欢这段历史故事,一旦转换了位置就需要注意到方方面面,史实、款式、颜色。当你想要突破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限制就出现了,因此为了达到在往后的创作中不论从审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上都要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并达到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注释:
1.摘自晚唐·司空图 《诗品·含蓄》.
2.卢延光.《中国一百帝王图》[M].2002年1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商汤图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7月.
[2]吴金茂.中国画的留白[M].辽宁师专学报摘抄,2004年5月.
[3]卢延光.中国一百帝王图[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