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梅
在20世纪以前,统计学主要应用于生命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和社会统计。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到今天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统计的范围已遍及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成为通用的方法论科学。它被广泛用于研究社会和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并发展成为有着许多分支学科的科学。
统计学是一门专门与数字打交道的科学,与计算机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大数据时代下,在统计研究中,要用到各种统计软件,如SPSS,SAS,R等等。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是SPSS,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友好,有一个可以点击的交互界面,能够使用下拉菜单来选择所需要执行的命令,容易上手,对于初学者比较适合。软件只是工具,要对基础理论有足够了解,才能正确使用软件,所以统计基本理论知识是运用软件的基础,要想灵活运用统计软件,首先要掌握牢固的统计理论知识。
在经济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大数据时代下,我们时刻都面对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统计活动主要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企业制定今后的生产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作为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统计方法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领导者对统计的重视程度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
统计学概念比较抽象深奥,概念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错综复杂,学生短时间内难于透彻理解这些概念,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理解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感到理论枯燥难懂,认为统计公式多不好记,理论性的内容抽象不通俗易懂。所以短期内学生还不感兴趣,学统计出现厌烦懈怠的状态。
统计学和数学是密不可分的,统计的计算方法要依赖于数学,学统计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很多学生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数学基础不牢,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涉及到计算分析建立模型时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平时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也较少,计算机基础也不扎实,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感觉比其它学科难学。
目前,统计学教学基本上老师课堂讲,学生被动听,由于时间有限,实践教学没能实施,学生课外教学实习基地不完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只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动手的时间几乎没有,理论脱离实际,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应对期末考试而被动地去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科统计学教学包括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这些内容40多学时基本上不够用,学生课堂上几乎没有动笔的时间,全凭学生课外自己学习补充,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自制力不强,课外时间白白浪费,期末时候搞突击,最终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补考的学生也很多。
大数据时代下,加强学生统计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统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统计的兴趣和积极性,定期聘请一些统计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作讲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寒暑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搞社会调查,写出质量高的调查报告,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统计的方法理论,逐渐认识到统计的重要性,喜欢统计爱学统计[1]。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越来越多的统计数据都要借助网络渠道来搜集并进行数据处理,这就突显出统计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逐渐落伍,如果统计学教师不尽快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换代并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将难以再满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学需求,所以要定期组织统计教师参加学习,不断巩固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开展统计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2]。由于统计学和其它科目相比难度较大,教授统计学的教师最好是统计专业毕业。
通常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列举出一些实例,向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其次,也可以采用教师讲授法为主、学生讲授法为主、学生自学为主等等多种教学方法,挑选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的统计学教材一直都是一个框架,多年来基本无变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地更新内容,更新数据,增加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画表、画图等知识,使学生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编写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为学生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3]。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适应当今的形势,统计学的教学必须加强和改革,并且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适应新的时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