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见解

2018-01-26 08:07米家扬
黄河之声 2018年5期
关键词:感知力音高旋律

米家扬

(安顺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音乐学视唱练耳课开设两学年,四个学期,我国高等师范的视唱练耳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和识谱视唱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的发展音乐审美能力,初步掌握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视唱练耳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基础课程,是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传统视唱练耳课包括了视唱、练耳两个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是整体但又独立的研究方向,而在现代的音乐学教育实践中,视唱练耳则涉及乐理、和声、曲式等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把握这门课程的特点,既不孤立又不笼统的开展教学,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它的基础奠基辐射作用。

一、视唱练耳的教学原理

(一)随着现代音乐教育日趋成熟,视唱练耳课不能只是局限在视唱、听辨等教学内容,而是在通过听、唱、读、写引导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分析、鉴赏,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结构,节奏变化,旋律线条,和声变化等形态美,扩大视唱练耳课的审美内涵。

(二)自古以来,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不言而喻,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深远的影响。在音乐的发展和传承中,视唱练耳起到了很大作用。视唱练耳课通过对学生提高音乐感知力、记忆力及想象力,让学生建立和积累音乐语言,并通过视唱练耳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三)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以西方的音感体系对学生进行音感训练,学生主要在西方音乐中积累音乐要素和语言。然而我们国家传统音乐也是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让学生在视唱练耳课训练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西结合,让音乐包容性更强、音感基础更为广泛,以世界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各方面的改革,扩大音乐文化视野,熟悉和理解各种音乐的语言结构和音调特征,进一步传承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

二、视唱练耳课的教学思考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教材有很多,普遍存在重局部、略综合的弊端,有的教材多注重视唱部分,有的教材重视对节奏、和声训练等内容。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可根据“一纲多本”的原则,对现行的教材进行选择和删减或使用补充教材,试想两年课程只使用一本教材势必使相关教学有很大缺陷,不仅如此,教师要防止教材使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应科学的选择和使用教材,让教材既有艺术性、科学性,又有民族性和多元文化。

(二)根据不同成长阶段身心发展状况来看,视唱练耳教学需求有很大差异。如:节奏律动应在幼儿阶段,音高训练和识谱技能应是在小学阶段,在高中以后包括大学阶段,听觉能力基本定型,因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单音、双音、和弦的听记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大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士对音乐作品综合要素的听觉培养,而不是局限在单音、节奏等听觉训练。因此教师应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教学效果差,学生上课情绪不高,不配合教学等原因。

三、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

(一)视唱教学

读谱视唱是通过对乐谱准确生动的音响再现,掌握音乐语言的基本方式。视唱是以音乐感知力为出发点,在读谱过程中,建立音高、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调性、音乐结构、多声部思维等音乐听觉。通过视唱教学,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表现力,促进音乐鉴赏力的形成和发展,在视唱过程中要用良好的姿势流畅的视唱,声音要求通畅均匀,正确划拍,准确表达旋律中的节拍关系,要做到音高准确、节奏正确、速度合理,同时要注重呼吸,准确唱出旋律的分句,正确表现旋律中的表情记号。在长时间的识谱训练中要让学生熟悉首调唱名和固定唱名法,这两种唱法各有优势。在教学中,由于训练方式单一,学生须克服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趣味和娱乐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练耳教学

练耳是培养音乐听觉的重要手段,听写是获得良好音乐记忆力、内心音乐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记谱法,在音高关系的建立中,需要强化各个音程关系的不同和声变化,只从单音入手,没有具体的音程关系,会让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性。由于旋律综合了音高、节拍、节奏、调性等音乐要素,教师可以从简单旋律模唱开始,从听记旋律速度,节拍,旋律节奏特点、音高组织方式入手,通过背写乐谱、旋律填空、移调等方式,加强各类型旋律整体感知力,熟悉不同调式旋律的音调特征,培养良好的音级感进而到调性感,掌握音乐旋律的重复、模仿、级进等发展方式。还能通过背唱中外名曲音乐主题,积累音乐语言,锻炼音乐记忆力。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刺激-反应-强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逐步提高音乐感知和音乐记忆力。

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应吸收音乐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形成适合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合理运用现代音乐教育手段,使得视唱练耳课不再是枯燥乏味单一的唱谱和听记练习课,而是为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提高音乐记忆力,音乐审美和音乐文化传承为目标的综合课程。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感知力音高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美术活动中幼儿色彩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7月,盛夏的旋律
关于小学美术教学感知力的提升策略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