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1-25 11:23梁海滔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梁海滔

摘 要:学生运算能力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能够不断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水平。为此,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强调运算能力培养的作用,确保学生对不同运算方式加以掌握,基于核心素养对其独立运算的能力加以培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数学思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使其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基于此,文章将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基于核心素养导线探讨具体的培养策略,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运算的目标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此期间,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思维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培养其数学运算能力。其中,运算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对其数学素养加以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运算知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由此可见,将核心素养导向作为背景,深入研究并分析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特征阐释

一方面,层次性特征。运算主要是从简单至复杂发展,所以在认知和掌握运算方面也一定要有序,层次性突出。在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方面提出的要求可以划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即准确计算、快捷计算、灵活运算。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对运算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形成系统认识,有效融合运算技巧和发展思想。

另一方面,综合性特征。运算能力并非独立存在,而是要有数学知识作为重要基础。其中,运算能力和联想能力、记忆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都存在紧密的联系,也必须有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支撑。所以,小学生要想提高数学运算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和培养。

二、核心素養导向下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以下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从正确认知运算内涵、合理创设生活情境、灵活运用多元运算方法、重视生活实际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直观模型作用五个方面探讨培养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1.正确认知运算内涵

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认知运算内涵。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学为例,学习加减乘除的时候,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原型。其中,加法就是移入、增加以及合并等模型,而减法则表示了减少、加法逆算以及对比等模型。另外,乘法则代表了相同数的和,同样也是倍数、面积计算以及组合等方面的模型[1]。对于除法而言,则代表比率、均分与乘法逆算等方面的模型。在课堂教学中,并非要向学生告知以上词汇,而是要利用教材内容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与学生贴近的情境与学习工具,确保学生能够切实感受这一改变。

在加减乘除计算过程中,无论是意义或者是方法,都存在内部联系。若以计数单位为切入点分析运算,那么乘法也是加法运算。3×3就是3个3累积相加,也是计数单位的加法运算,而除法则可以看做是减法。只有在理解运算内涵方面不断拓宽,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

2.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必须要使学生切实感受数学运算乐趣。为此,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为学生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以不断增强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在此情境当中真正感知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强大魅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教学为例,教师即可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为学生安排相应的角色,扮演顾客与服务员,使其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感知日常生活中的运算问题,并在自己的思考之下解决[2]。具体情境如下:小红在文具店中买了10本单价为4元的笔记本与4支2.5元的中性笔,试计算出需要支付多少钱。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到运算情境当中,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模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算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对其运算能力加以全面培养。

3.灵活运用多元运算方法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指的就是学生对多元思维加以利用,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通过问题解决可以使其思维更加活跃,并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学习基础尚未牢固,有必要对其数学素养的培养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具体培养期间,教师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加以引导,通过全新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对新型运算方式进行探寻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在多元化运算方式之下,可以使学生数学潜能被有效激发,培养其数学素养。

在教师讲解相同数字加法知识的过程中,即可将乘法运算引入其中。这样一来,确保学生对加法运算知识进行巩固,对乘法应用法则加以掌握。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对多元化运算方式加以利用并完成运算,使其运算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即可使学生数学素养水平不断提升。针对高年级学生,培养其运算能力的作用更加重要,能够为其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3]。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在学生运算中,对其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全新的解决路径,使其固定思维得到转化,实现运算模式的有效转变,找到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在学生熟练掌握多元运算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其数学素养水平不断提高。

4.重视生活实际基础性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运算始终存在,所以通过数学运算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也逐渐成为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开展数学运算教学期间,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一般情况下,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对课堂运算知识加以利用并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布置这种实践类型的作业,即可使学生问题解决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同样对其掌握运算知识的情况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运算能力不断提升。

数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且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所以有效结合数学运算和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运算知识,并在运算期间切实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核心素养,也可以充分发挥数学运算的重要作用与价值。由此可见,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应当有效融合知识内容和实际情况,保证学生运算能力得以增强。

5.充分发挥直观模型作用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落实,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也有所调整,将直观模型小棒、数轴以及点子图等引入其中。在直观模型的作用下,使学生在理解算理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帮助[4]。所谓算理,具体指的就是计算道理,算法则是计算方法,为不断提高运算能力,就必须要正确区分算理与算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灵活应用数学建模亦或是采用画图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状况,借助相对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试题解答的过程。

在讲解有关时间计算问题的时候举例:A同学离家时间是6时30分,到校时间是6时45分,请问该同学从出门至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在讲解此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并回答。随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即可对教具时钟进行使用,向学生演示6时30分值6时45分所经过的距离。通过时钟发现,时间经过了三个格,而每个格代表的是5分钟。这样以来,学生就可以计算出具体的时间,为15分钟。除此之外,也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学生在理解题目内容的情况下,用45减掉30,即可得到该同学出门至学校所用的时间是15分钟。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研究与分析发现,运算始终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内容。特别是小学生,运算能力可以为其后期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运算能力加以培养,能够保证学生借助合理的数学思维与公式等完成数学运算,对数学运算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而这也正是数学素养的灵魂,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运算知识形成系统理解,并不断增强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连波.张阳.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运算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上),2018(2):166.

[2]尚海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下运算能力的提升[J].中外交流,2018(31):273.

[3]崔淑君.关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运算能力培养的思考[J].读与写,2017(31):154-153.

[4]叶庆军.关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高年级运算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3):184-185.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