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有效开展计算教学的策略

2018-01-25 20:31莫少敏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莫少敏

【摘 要】教师应遵循小学计算教学的特点,从优化课堂计算教学的引入、探究等环节入手,注重把计算教学结合在生动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计算活动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真正感悟算理、生成算法、形成技能,从而真正实现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课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教育中,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通过近十年在农村小学从事计算教学的实践和与老师们讨论、交流及研究中,不难发现,农村小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比别的课型要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计算教学扎实、有效呢?其涉及诸多因素,现仅从情景、操作、交流、活练这优化计算教学课堂的四要素,谈一些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引“情”激“趣”,恰引算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对所学材料本身感兴趣。”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情景内容,提高学生對所学内容的兴趣。

(一)就地取材,优化情景内容

学生学习计算时往往会觉得比较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备好课,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对教材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并对其进行选择、调整、补充等创造性的处理,实现教学情景内容的优化。优化的途径包括:

1. 选择情景内容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情景内容的选择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社会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及时将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信息呈现给学生。

2. 选择情景内容时要注重实效性

计算教学情境不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要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有力的思维支撑。虽然学生对情境很感兴趣,但这仅仅是外在的感官对学生的刺激,对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及探究算法并无多大意义。因此,计算教学情境应该巧设。巧设的情境将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发挥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例如,下面的“小猴采桃”情境图:

师提问:请大家边看图边想,每只小猴采了几个桃?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每筐10个,2筐就是20个。

师:2个10就是20,换句话说,20就可以看作什么?

生齐说:2个10。

师:那计算20×3,我们可以想成2个十乘3,得几个十呢?

生:6个十,6个十就是60。

师:二三得六,6个十就是60,所以,20×3=60。(边说边板书)

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计算20×3可以怎样想吗?(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表述)

3.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选择、调整和补充。

例如“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这部分知识,教材分成一次进位、隔位进位、连续进位这几个课时编写。基于这三块内容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和重点即解决进位问题,教师可以把这三块内容结合起来教学。实践证明,这样选择和调整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进位的基本原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算理算法后,水到渠成地把乘数拓展延伸到三、四位数,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内容增加了,但并没因此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这样的处理方法何乐而不为?

(二)联系课余活动,延伸计算情境

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玩,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如农村小学场地空旷,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在操场上玩耍,笔者就在空地上画上一个个大大的格子,在每一个格子里写上对应的数字,然后和他们一起来玩“抢房子”的游戏。游戏的玩法是让一位学生报题,其余学生“抢房子”。如,听到出题的学生报“+2”,其余的学生就用最快的速度跑向并写着数字“6”的格子,以站到格子中为胜。这种将计算融入游戏中的做法深受学生的欢迎,且使学生对某些计算题记忆非常深刻。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张贴12张自制的口算卡片,每周换一次,鼓励学生们两人一组互相进行比赛游戏,只要每天口算1至2遍,完成得好的学生就奖励小红花。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计算学习积极性,口算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二、用“操”唤“思”,感悟算理

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新课标要求将学生培养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知识的接收器。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在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等加强直观操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主动地去探究算理。

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中以“34+25”为例,可先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3捆4根加上2捆5根,该怎么加?从“捆与捆加”“根与根加”的过程中体会“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紧接着结合摆小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相加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为了使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方便,列算式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而抽象出“34+25”的竖式写法。

三、以“交”促“优”,生成算法

叶澜教授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应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归纳反思,对算法进行有目的的优化,从而生成属于自己的较为高效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以“练”趋“活”,形成技能

(一)口算练习,经常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1. 每堂课上适当安排口算训练。在授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3~5分钟进行多种形式的口算练习。只有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换形式进行训练。可通过听算、视算、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3.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让学生随父母上街采购物品时口算钱数等。

(二)估算练习,渗透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六条。估算从原来大纲中作为“选学内容”发展到现在课程标准中重要的必学内容,其地位已得到重视。而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堂课就能解决的显性目标,需要在每一堂估算课和与估算相关的课堂活动进行渗透,因而需要教师予以特别的关注。

(三)计算习惯,培养好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好计算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培养学生“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验”是指:第一,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想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三,仔细计算,认真书写;第四,检查、验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书写很认真的学生,教师除了用小星星奖励外,还举办作业展览,以此鼓励其他学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计算不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特点上都发生了变革。我们要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掌握好新教材计算教学的特点,不断改善教学方法,边教边学,多探索,多发现,多总结,从而真正实现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农村小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