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8-01-25 07:16张利敏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中小学生对策研究

张利敏

摘 要: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呼吁为中小学生减负,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通过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成因进行分析,从营造有序的教育竞争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家长走出教育焦虑的误区几方面入手,以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深层成因;对策研究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当前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长足的努力,多次出台解决课业负担问题的政策,如《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等明确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毋庸置疑,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任之一就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击破课业漩涡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压迫,充分展示素质教育的魅力。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

1.唯学历意识浓厚,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至深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其背后有着浓重的历史和文化根源。我国从古至今都有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悬梁刺股、铁棒磨针的典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其意蕴就是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使得学生想要获得赞扬,满足家长和教师的期待,就得承受更多的学习任务,完成更多的课业。这不仅与当下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而且很容易引发学生的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疾病和极端行为。

2.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家庭普遍期望值高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有教育内部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因素渗透其中。较高文凭的取得需要非常好的成绩,而好成绩的取得又依赖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家长为了能使自己的孩子进入名校,获得好的学习资源,得到优质的教育,不惜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竞赛班和家教班,额外给孩子增加作业和练习。把社会就业竞争给家长的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把家长对社会分层的担忧转移到孩子身上,对孩子高投入、高期望,使得孩子产生了很大的精神负担,承受很重的课业负担。

3.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作业布置过量

有序的教育竞争环境是确保教师抱有一种纯洁作业心态的前提,在以分数为本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分数成为万人关注的焦点。教师、家长和学生只有加入这场分数的角逐,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赢得社会的关注,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考试分数的教育举措都成为社会欢迎的举动。这使得原本全面、多维、立体的教育观和教育理念被扭曲,使教育教学方式偏离人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健康成长被遗弃在一边。这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错位,学生成了“造分机器”,教师的作业布置失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策略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减负是一项社会化的教育工程,把童年与少年还给学生,是社会、家庭与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1.营造有序的教育竞争环境

有序的教育竞争环境是确保学校教育专业化发展,全面履行其教育职责的环境,将社会人才竞争、职场竞争与基础教育学校适当隔离起来的一道屏障。基础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过早与专业人才选拔联系起来不利于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真正摆脱短期应试评价的框架限制,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是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是教师布置的作业过多。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最好办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教师要摆正教学与作业、课内与课外、学生学习与身心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并依靠学生的能动性去教育。这样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减少,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还给他们,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必然得到良性发展。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家长走出教育焦虑的误区

各个阶层的人都试图改变自己的阶层状况,实现阶层的流动,这就给当今的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压力,这些压力造成了他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焦虑,并最终形成了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因此,国家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不同阶层社会人的福利政策,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注重效率上的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缓解家长面临的社会压力,才能消除生存与发展给教育带来的焦虑和紧张,给学生提供一个温馨愉悦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使其免受课业负担的压迫。

参考文献:

[1]李晓栋,李晓娜.生本教育理念下减轻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6(3):113-116.

[2]凡勇昆,邬志辉.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问题的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2(6):30-34.

[3]范永丽.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深层成因与综合防治[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52-57.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中小学生对策研究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