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法于课内用法于习作

2018-01-25 07:52陈兆翠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扫路天游峰老奶奶

陈兆翠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笔者以《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课内习得的表达方法运用于习作实践中,在修改完善习作的过程中,推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天游峰的扫路人》主要描写了作者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作者运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格的方法值得品味与借鉴。

在初读整体感知扫路人自信、豁达、热爱生活等特点后,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是通过哪几方面的描写来写扫路人的,引导学生圈点批注、品味诵读描写扫路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披文入情,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篇课文除了写扫路人,还着重写了天游峰。重点品读描写天游峰的段落:“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的?这样写对表现老人有什么作用?学生抓住“九百多级、银丝、抛、飘飘悠悠”等词语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体会作者直接描写天游峰的高和险——“顶天立地、层层叠叠”,运用反复手法——“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侧面烘托天游峰的高和险。在这样的险峰上,游客们光登山走路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品读到这里,学生自然会领悟到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去描写天游峰高和险的意图,运用环境描写更好地表现出扫路人的性格特点,表达对扫路人的敬佩赞叹之情。

习得方法,拓展延伸,用法于习作。笔者出示一篇短文片段,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文章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品质,并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环境描写,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恰当加上环境描写,使表达更加生动。

“我们弄堂里管自行车的老奶奶满头银发,横挎着个包,身穿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一次又一次地向停车人收费。每当看到她我就想:这么大年纪,真是爱钱如命!可是……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到公园去玩,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出弄堂,乌云密布,________。我没有带雨伞,只好到弄堂口的过街楼下躲雨。刚冲到楼下,看见一个身影手里拿塑料雨布不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车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风冒雨,竭尽全力拿着遮雨布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目睹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呀,不好,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风刮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盖,谁知,风_______,刚遮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她蹒跚着搬起几块大砖头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时,老奶奶活像一只从水里捞出来的‘落汤鸡’,而她却不当一回事似的,只是用手捋了一把淋湿了的头发,微微地一笑。 不一会儿,人们纷纷来取车。当看到干干的坐垫时,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得法于课内,用法于习作,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扫路天游峰老奶奶
丹山碧水
文化遗踪
2019年我国扫路车市场回顾及2020年前四月市场分析
武夷山归来
热心肠的老奶奶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扫路车多功能配置分析及研究
老奶奶的汤匙
木瓜老奶奶的云
徐工“环保小蜜蜂”纯电动扫路车正式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