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兵
习作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明确指导方向,习作教学才能更具指向性。明确“指向性”,强化“方向性”,让每一次习作指导都能明确解决学生的习作问题,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升。
但在日常习作指导中,教师经常会忽略学生存在的关键问题,缺乏对学生习作的精准“诊断”,教学时也只是笼统地罗列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泛泛的要求。“描写不具体”“中心不突出”这些习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在习作指导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讲解,学生的习作问题依然层出不穷。阅读教学提倡“一课一得”,习作教学也要落实“一课一得”。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语感,还要能敏锐地“诊断”出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正是因为教师过分注重习作技巧和方法的训练,过分强调选材上的“新奇”,忽略了学生习作中的具体问题所致。一堂习作指导课,首先应该要关注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直指习作教学目标的共性问题。教师应该树立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所制订的习作教学目标也应该落在解决学生习作的问题上。
在学生的习作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描写不具体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一堂指向问题的习作指导课。
上课前,笔者找来学生习作中带有共性问题(描写不生动、不具体)的片段:
片段一:我一回到家,妈妈就叫我拿出试卷。她看到我数学只考了48分,劈头盖脸就臭骂了一顿。爸爸也火上浇油,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月考过后》
片段二:下课铃声响了,可是老师和同学们还没出来,原来小房间的门被锁了。同学们乱成一锅粥,我也非常着急。过了好久,门终于被打开了,老师和同学们得救了。——《锁门风波》
笔者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两个片段中有什么问题没写清楚?通过交流汇报,师生一起找到了症结所在。片段一中,“臭骂了一顿”没把“如何骂的”说清楚,“狠狠地数落”没把“怎么数落的”说清楚。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目标变得清晰了。选取学生习作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习作的教学目标,落实每一次的训练重点,强化指导的“方向性”,是习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习作教学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导,因而课堂效率低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习作问题,给予方法指导,低效的问题便能就此化解。针对学生习作“不具体”这一问题,习作指导的重点就应放在“哪里不具体”和“如何写具体”这两个问题上。学生习作中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源有很多,教师需要精准“诊断”,及时引导。就这两个问题而言,主要还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没有被还原。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还原真实场景,唤醒学生的经历。
针对这一问题,在习作方法的引导时,笔者设计了两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对话。让学生表演“臭骂了一顿”和“狠狠地数落”时的状态。一位女生在表演时,叉着腰,指着学生一通训斥:“考这么低的分数,还好意思回来。”见学生辩解,另一位男生歪着头开始数落:“每次都是粗心,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个坏毛病!考这么低的分数,我和你妈都不敢出去见人了!”学生模仿母亲训斥的样子,生动活泼,惟妙惟肖;模仿父亲数落的情形,有板有眼,活灵活现。真实的情景生活再现,扎实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将会把对话中习得的语言描写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创作中来。
环节二:经历唤醒。让学生根据片段二,回忆故事情节,还原当时的真实状况。
故事情节提醒时出示问题:门被锁之后,同学们乱成了什么样?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房间外面和房间里面)门是怎么被打开的?当时你在做什么?
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纷纷把故事的细节讲述出来。有了前面的语言表达训练,在回忆故事时学生就能够非常生动地讲述事情的经过。
“情景对话、经历唤醒”这两个环节就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唤醒记忆,再现真实场景,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习得习作的方法。指向问题的习作指导,就是把抽象的知识指导变成形象的方法习得,将笼统的知识变得精细,解决学生习作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习作过程中学会作文。
指向目标的习作训练,就是提倡“教什么就写什么”,让当堂所“教”为学生及时所“用”。直指问题的当堂片段训练,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检测,也是习作训练内容的必要选择。针对这一问题,课堂习作练习的内容可以精准定为:选择一个内容,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把故事写清楚。学生习得了方法,有感兴趣的话题,激活了创作的源泉,习作训练就得心应手。以下是学生小A的当堂训练片段:下课铃声响了,老师和同学们还没出来。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难道老师不饿,不想吃饭吗?正当我纳闷时,突然听到一位同学厉声尖叫道:“老师被锁在小房间了。”同学们立即炸开了锅。凡哥手舞足蹈地大叫:“好啊!老师出不来了。”同学们也七嘴八舌地叫喊起来,一起围在小房间的门外。班长周通灵机一动,指挥大家安静下来,向房间喊话:“老师,你有没有钥匙?”得到肯定回答之后,她急匆匆地跑回老师办公室取钥匙,可是还是打不开门锁。
锁门风波
这时,不知谁出了一个主意:让周通把钥匙从门缝里塞进去,这可把老师气坏了。老师气急败坏,大声吼道:“怎么把钥匙塞进来了?从里面怎么能开锁?”
突然,杨彦仔一个健步冲上来,使出全身力气,“嘭”,门打开了,老师得救了。
习作训练时,如果找错了训练点,习作指导就会失去方向。因此,指向问题的习作指导教学,要有指向目标的训练,落实“教什么就写什么”。
习作教学除了缺少方法的指导,更由于评价指向性不明确,导致习作评价没有重点,蜻蜓点水,杂乱无章。不仅一个内容在不同年级重复操练,甚至评价也是一样的。在教师的评价中,“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真实,条理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几乎成了通用的评价用语,于是也就出现了学生习作问题中常常有的习作怪象。
改变这一现状,要做到习作评价直指习作目标,做到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指向问题的习作评价,就是在习作目标的统领下,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 写什么就评什么”,检视学生的习作问题是否解决、习作方法是否掌握。
笔者在执教时,将习作的评价重点放在两个方面:即故事是否完整,是否运用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将解决习作问题、运用习作方法在学生习作中完成的状况作为评价的重点。
学生评价摘录:
小B:小A运用细节描写把当时的情形描写得非常生动。
小C:小A把当时的真实情况原原本本地写出来了。
小D:小A把锁门风波的故事写得很完整,也可以把老师得救之后的样子写出来。
指向问题的习作教学,需要更具指向性的习作评价,落实“教什么就评什么”“写什么就评什么”,强调习作目标和习作评价的一致性。在习作指导时,教师不能贪多求全,应重点落实,每节课都只选取一个点、指向一个习作问题、围绕一个习作目标引导学生习得习作方法,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有一个收获,获得某一方面的能力,习作能力才能得到螺旋上升。
让习作教学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在习作指导中促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指向问题的习作教学不可缺失,“精准指向”的习作指导,应该成为当下习作教学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