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2019-09-10 08:55戴瑞芸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天游峰课文思维

戴瑞芸

我想说:“老师,你想得有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我更想说:“老师,你想得有多远,孩子就能走得更远!”我甚至还想说:“老师,其实你什么都可以不想,只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就一定能永远走得比你远!”

老师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你的期待有多高,学生就能有多大的创造性。为了让语文课对学生有更大的诱惑,也为了语文课存在的必要,让我们一起“引爆”学生的思维。“引爆”的工作其实很轻松,就是让学生的嘴巴说起来,让课文的文字活起来,让思维的翅膀飞起来;“引爆” 的工作其实是需要小心翼翼的,我们得细心地观察课堂的进展,及时地发现思维的闪光点,巧妙地加以引导;“引爆”的工作其实也很刺激,也许学生在争鸣中永远没有共鸣,也许争鸣还会引发争吵,也许课堂会因此而乱得不可开交;当然,“引爆”也是最让人陶醉的,因为这一刻学生们会真正意识到“我是站立的思想者”。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可能,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在课堂中引爆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思维,围绕课文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起共鸣,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前进行点评。

客观性层面:为什么作者放着美丽的天游峰不写,去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反应性层面:大家假期有没有爬过山了,大家觉得上山累吗?

诠释性层面:请大家用文中的几个词语来形容天游峰的扫路人。

决定性层面:老人为什么不离开天游峰?假如你某天遇到了这位扫路人,你会对他说着什么?

一、设置悬念,揭题激趣。(5分钟)

上课伊始,我先板书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本文是以写什么为主的文章?

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文章的标题上面,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放着美丽的天游峰不写要写天游峰的扫路人?既然课文写人为主,前面又加了天游峰,這就让我们不得不先了解天游峰了。引导学生找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朗读,体会感悟。

二、精读课文第二、七自然段,体会天游峰的高险。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天游峰的.

从“第一险峰”“九百多级”“一根银丝”“抛”“仿佛要断掉”“飘飘悠悠”(好不得意)等词可以看出天游峰的险峻。

“一根银丝”指什么?(指的是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的九百多级石梯,远远望去它仿佛是从空中抛下来的,多么险峻)

理解“好不得意”在这里的作用。(从作者的得意可以看出天游峰确实很险。)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正面描写)

2.“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这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天游峰的险,引导学生体会登峰的不易,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登峰如此不易,老人却依旧坚持扫路?为下面体会扫路老人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作铺垫。

三、精读其余部分,感悟扫路人的性格特点。

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体会天游峰的“险”体会扫路人的“乐”体会作者的“情”,下面逐个解决:

1.体会天游峰的“险”。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天游峰的高、险。再出示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能把   学生引到学习第二、七自然段中,学生找出不同的句子,我就顺势板书:天游峰高、险。游客:望而却步。然后再让学生读,想象天游峰的高险,引导学生体会登峰的不易,为下面体会扫路老   人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作铺垫。

2.体会老人的“乐”。接着要着手解决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为了便于授课,使教学程序更加有条理,我把以上的大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关的小问题:(1)这是一篇写什么为主的文章?(3)写人的文章就一定抓往人物的什么来写?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依次板书: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3)分别找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3.体会作者的“情”。提出问题: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找出相关的两个句子:(1)30年后,我再来看您!表达出对老人真诚的祝福,祝他长寿。(2)“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表达出作者对老人怀着崇敬之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理解了这一问题,是为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天游峰课文思维
文化遗踪
“啰唆”的技巧
武夷山归来
理解课文的小妙招:比较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