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竹枝词对木洞山歌禾籁及啰儿调歌词的影响

2018-01-24 05:36
北方音乐 2018年23期
关键词:衬词竹枝竹枝词

苑 丁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4)

木洞山歌是指流传在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一带的传统民歌,其包含木洞禾籁、啰儿调、劳动号子、风俗歌、表演歌等几大种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历经悠久的历史传承,从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词”、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歌曲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木洞山歌禾籁和啰儿调歌词反映的内容包罗万象:有表现日常劳作生活的,有追思怀古讲述历史的,有寄托思念倾诉爱情的,有幽默风趣嬉笑怒骂的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由于木洞山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其歌词结构多受到传统诗歌特别是唐“竹枝词”的影响,这一点在禾籁和啰儿调等种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木洞禾籁是木洞地区劳动人民在田间、乡野劳作时所咏唱的歌谣,包括高腔禾籁、矮腔禾籁、平腔禾籁、花禾籁、禾籁尾子等种类;啰儿调则是木洞山歌的启蒙歌,多为少年儿童在割草放牧时演唱,因其歌曲衬词中包含“啰儿”而得名。禾籁和啰儿调是木洞山歌体系里面的主体歌种,特别是禾籁的形式多样、传唱久远、曲调丰富、品种繁多、能歌者众、影响广泛、曲目数量众多,是木洞山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曲词体式和曲调特征与唐代以来巴渝民间流传的竹枝词颇为类似,系竹枝词在木洞地区的“嫡传”流韵。

唐代竹枝词,源自于民间传唱的“竹枝”,又称“竹枝曲”“竹枝歌”“竹歌”,是巴渝地区青年男女去竹林劳作时的对唱歌谣,一说是歌唱时手拿竹枝而得名,又说是歌唱时加有“竹枝”衬词而名曰“竹枝”。是巴渝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情韵悠长的民间清唱歌谣。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也引起一大批诗人爱好并拟作。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据此填成《竹枝词九首》,在淳朴清新的民歌风基础上赋予其文人风骨与意境。他的另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更是广为世人传颂,其诗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另一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作有竹枝词数首,其一云: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在经过刘禹锡、白居易、苏东坡、黄山谷、王世祯、郑板桥等一大批唐宋以来的著名文人大家依照民间竹枝歌曲调填写竹枝词以后,从而形成了影响深远且广泛的文人竹枝词,这反过来也对民间竹枝歌有所影响。

由于古时民间音乐入谱甚少,斯时之曲乐音声如今已难以考证,加之民间竹枝歌自身及记述它的相关资料严重不足,因此,刘禹锡记述其写竹枝词的时间、地点、特征、目的和民间演唱竹枝词歌舞情形的《竹枝词序》就显得弥足珍贵。其序云:

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婉转,有淇、濮之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今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此段引文记述了当时民间传唱竹枝的诸多情形,结合其它一些相关文献,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以下信息:从民间竹枝歌的总体情况来看,它是融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歌谣。其歌词语言如“沅湘迎神曲,词多鄙陋”,也即是浅显通俗;其唱有大体三种形式:其一集体齐唱,即序文所说的“联歌”;其二是个别吟唱,如于鹄《巴女谣》所写:“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其三是吟唱加和声,如皇甫松《竹枝词》所云:“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花侵隔子(竹枝)眼应穿(女儿)”,句中和句末分别插入“竹枝”和“女儿”的衬字作为和声。

唐代以来的民间竹枝歌大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句式结构,多数是七言四句;音节组合,一般为前四后三,即“倒七字”;音韵平仄,大多是每句第二字为平声,馀不论;句词语言,俚语本色;句词内容,多数描写乡土风情景物;音乐曲调,多为黄钟宫羽调;曲调风格,委婉含蓄;衬词运用,有的在句中、句末加“竹枝”、“女儿”等衬词。

虽然历经千载岁月,现今的木洞山歌中依然保留了不少这些竹枝歌的典型特征:

在句式结构上,木洞山歌的禾籁和啰儿调中的七言四句结构占了一半以上,仍然是主要在运用的句式结构。如禾籁歌头《山歌好唱口好开》歌词就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四句结构:

山歌好唱口好开,嘴巴一张唱起来。

唱个龙灯狮子会,唱个山歌摆擂台。

在音节组合方面,“前四后三”和“前二前二后三”的形式依然是占了大多数。如禾籁《双双对对唱山歌》就是“前四后三”的歌词结构:

你打青草/我捡柴,你不招手/我不来。

情哥情妹/把话洗,双双对对/唱山歌。

在句词语言上,当地方言在山歌中的大量运用也即俚语本色的特点仍然存在。如禾籁歌曲《饿死长年要遭凶》的歌词:

太阳当顶又当中,肚皮饿得捞垮松。

饿死老板是淡事,饿死长年要遭凶。

歌中的“捞垮松”也是当地方言,意即腹中空落落的,极为饥饿;“长年”是指长工。它们显示出方言独特的幽默和诙谐的风情。

句词内容上,木洞山歌仍然以描写乡土风情景物为主。在矮腔禾籁《家中铺起金窝窝》中,其歌词就是一首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歌曲:

稻谷花开香满坡,包谷结起胖砣砣。

水中鱼儿起网网,家中铺起金窝窝。

这首歌词通过分别描述稻谷、包谷(即玉米)、鱼儿的一派丰收景象,表达了农民收获的愉悦心情。它以“香满坡”来形容稻谷结实花开的盛况;以“胖砣砣”来形容包谷粒粒饱满的形状;以“起网网”来形容鱼儿满舱的欢腾,最终归结到家园丰收的主题。这首歌词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乡野金秋风光,衬托出歌者情不自禁的丰收时节喜悦之感、幸福之情。

音乐曲调上,徵调式和羽调式是如今禾籁和啰儿调中运用得最多的曲调。

在衬词运用上,禾籁和啰儿调中均有大量运用衬词与衬句的形态存在。

在演唱形式上,禾籁和啰儿调依然保持了集体齐唱,即古时之“联歌”、个别吟唱、一领众和等三种典型的表演形式。

由此可见,木洞山歌的歌词无论在句式结构、音节组合、俚语运用、句词内容、衬词运用等方面仍然继承、保留了大量竹枝歌的特征,这也是古代民间艺术在长时间不断的历史变迁中仍然得以传承的结果。

猜你喜欢
衬词竹枝竹枝词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书法《竹枝词》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苦竹
高节临风(竹)
运动会开幕啦
《竹枝词两首》其一
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