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创设有趣的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依据数学内容提出多个问题,以此布置悬念,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主动探究新课程,在探究中积极找出答案,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疑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之前,根据数学教材内容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之后,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带着问题探究出答案,不仅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处于被动的状态,更加主动地归纳数学知识,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 小学数学课堂“设疑”的重要性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觉数学教学非常枯燥乏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设疑,从而落实提问教学法,也就是说在授课前,可以依据数学内容巧妙地设置悬念,之后,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索出答案,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有利于构建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课堂,逐渐学生进入到最佳的状态,主动解决心中的疑惑,积极思考和分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带着问题探究新课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探究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覺性和主动性,最终在探究中整理出答案,对数学公式、定理、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势必会提高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由此可知,小学数学课堂上设疑的重要性。
二、 “设疑”艺术,让小学数学课堂有趣起来
(一) 立足于教材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改变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运用提问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立足于教材提问,制造悬念,而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因疑生趣,逐渐增强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预习新课程,在自主预习中认真探究数学知识,仔细归纳知识点,充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学生不再感觉数学课程非常乏味,渐渐地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探索知识,进而自主梳理出答案,在学习中更加独立自主,完全依靠自己探究出答案,进而主动举手表述,使课堂氛围一下活跃起来,对于学生出色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加主动解决问题,必然会提高学生预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表明以设疑的方式布置悬念,让小学课堂有趣起来,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 联系生活提问,调动学生主动探究
小学数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提问时,可以联系生活发问,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逐渐意识到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促使学生主动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从而积累学过的知识点,有效提高数学素养。充分可知结合生活提问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就可以展示出闹钟提问,时针和分钟有哪些特点?如何判断出是几点?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认真观察钟表,思考之后总结出答案,开始主动举手发言。此时,应以此引导学生作答,对于学生表述的内容予以补充和讲解,渐渐地学生明白如何认识钟表,在生活中能够准确读出钟表显示的时间,表明联系生活提问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构建了高效课堂,势必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多角度发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提问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多层次地发问,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从而主动探究新课内容,在探究过程中自主总结答案,不再过于依靠教师讲解,逐渐增强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展示出一些粉笔盒、牙膏盒等等,一边介绍两种物体的特点一边提问,长方体有几面?正方体各边平行吗?以及各面相互对称吗?从不同角度发问,促使学生主动拆装,认真观察两种纸盒的特征,进而归纳出答案,开始踊跃举手表述,不仅活跃了教学氛围,还激发学生争相发言。整个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印象深刻,并快速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更加清楚不同物体的特征。由此可知,从各个角度提问,使学生产生悬念和兴趣,有效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设疑非常有必要。
(四) 课前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为了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在授课之前提问,以此布置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始主动探索出答案。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先展示出多种图形,之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不仅做到设疑,还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积极观看不同图形的特点,仔细分析和对比,最终判断得出窗花图案属于轴对称图形,有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区分能力。在学习新课程时,能够快速辨识出轴对称图案,学习效率显著提高,进而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加快教学进度,势必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讲解新课之前,可以根据不同的新课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对找出答案感兴趣,便会产生探究的欲望,积极主动探索出答案,方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 总结
综述,设疑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驱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在授课时,要注重以不同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可以结合数学内容发问,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问,促使学生发挥出发散思维,认真思考之后,主动探究数学课程,在探究学习中自主归纳和整理出答案,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秀梅.“设疑”艺术 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39-40.
[2]戈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新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106.
[3]宋彦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N].陇南日报,2010-10-04(004).
[4]曹美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04):80-81.
作者简介:
陈良梅,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绸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