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嘉
【内容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强调学生学科素养,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往往导致学生因学习难度大而产生厌倦和挫败心理。而主题教学法是作为在二轮复习中培养、锻炼学生学科素养与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二轮复习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主题教学法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全国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中的一个显著亮点就是“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2018年新课标考试说明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全国卷不是考“死”知识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堆砌能力。通过分析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全国卷的“材料”与“现象”并不是教材知识的直接呈现,而是作为教材知识基础上的补充、拓展,更加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素养。所以只有将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能力的学习,转化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保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有利于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避免培养目标过于宏大而没有边界,过于庞杂而结构不明。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以此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我们应对全国卷考试的一个着手点。
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面临的困境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是贯穿于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但不同的学习阶段偏重的能力会有所不同。历史一轮复习注重基础知识过关,强化主干知识,提高解题基本能力。此阶段可以侧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素养;二轮复习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二轮复习重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将一轮复习时较为零散的史事置于特定的时间框架下,运用特定的时间术语叙述史实,提高归纳认识历史新阶段特征的能力,并可以在独立的探究中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以掌握总结历史学习的规律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二轮复习是学生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飞跃阶段。
但进入二轮复习后,部分学生对学习都有所懈怠,不少学生遇到瓶颈,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二轮复习的内容似曾相识,滋生厌倦心理;再者是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大,能力要求提高,情绪烦躁。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二轮复习效果,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这是高三历史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三、时空观念与主题教学法实践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时空观,历史的时序性要求学生要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做到考虑每个历史问题时都能先做好时空定位,在此基础上能联系时代的背景来分析历史问题,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认识。历史问题不仅与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还与过去、现在相联系,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一定时空下将历史信息进行整合,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并且能够能横纵向构建中外历史发展的体系框架,对历史事件做出合理解释。
主题教学法是以主题立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重新规划、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法可以把散布于三个必修模块中的知识按时间顺序进行灵活整合,设計一个具有思想内涵、能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主题。主题教学法所要求的能力正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经过时序性综合整合的教材知识,摆脱教科书按专题设计内容的束缚,主题更加鲜明,历史事件的联系性更强,避免“炒冷饭”之嫌,学生感觉知识焕然一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既然主题教学是要培养锻炼学生的时空观念,那么主题的确定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当中,讨论时间段的划分,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整体认识历史的过程。
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按不同的标准,划分的时间段会有所不同。在课前,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时间为依据,梳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历程并根据各阶段的特征将中国近代史进行主题归纳。学生通过思考,根据领导阶级与指导思想的不同,将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两大阶段,这是最基本的时间段划分,中等层次的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以空间为基础,分析中国近代史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之间的变化与联系,对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做更为细致的阶段主题划分。这一任务对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较高,不少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只能依据其中一本必修的单元专题来进行简单的阶段划分。此时,教师应适当的引导:中国的近代史其实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逐步近现代化的过程。如此一来,学生联想到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渐深入的进程。教师再引导学生,中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学习的程度不同,学习的方式、对象、方向也有所不同。在教师不断的引导下,学生最终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划分为三个学习主题: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4-1919)、近代中国的新方向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19-1949)。主题是对某一阶段历史特征的高度概括,好比一座房子的框架,剩下的工作就是将砖块——知识点,一层层有条理的砌上去,并用水泥浆——知识点间的联系,将砖块紧紧浆在一起,便建成了牢固的房子——知识体系,而搭建房子的技能,便是对历史的理解。
结束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无论是教师的素养,还是学生的素养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上是笔者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在高三二轮复习中贯彻时空观念培养的尝试,权作引玉之砖,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参考文献】
[1]张汉林.从历史学谈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5):14-18.
[2]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6).
[3]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J].历史教学月刊,2016(2):21-26.
[4]刘永欣.主题教学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中的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124-125.
[5]李先斌.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例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0):164-165.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