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究运用于散文教学浅析

2018-01-23 11:28戴晓蒙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写作

【摘 要】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指导学生从作者看似繁杂的表述中领悟情感。将微探究运用于散文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着重寻找细小突破口,以点带面领悟情感的丰富层次,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散文微探究;写景与抒情;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91-0034-02

【作者简介】戴晓蒙,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南京,210012)教师,一级教师。

微探究是针对教学中大而化之的风气,针对教师忽视学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微探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挖细品,完成对经典文本的学习。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局限,作者往往在漫不经心的一笔中凝结自己的情思,也会在一些不经意的段落中展现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不少教师在面对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细节时,常常会选择大而化之的简单处理方式,殊不知散文的精髓就在这一次次的轻视中丢失殆尽。微探究教学恰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教学方式——它将散文中闪光的碎片捡拾,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评析发掘其深层韵味,让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深度。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是现当代散文中的经典篇目,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高一《想北平》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微探究的方法来挖掘散文教学的内涵,品味散文语言之美。

一、微探究应基于学生的疑问

微探究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发现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想北平》之前,笔者让学生提前预习和记录下初读感受。笔者将学生上交的初读感受整理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该文过于平实,不是他们印象中的名篇——甚至有学生表示出对此文的不屑,认为自己写的都比这篇文章有文采。学生有这样的初读印象其实是很正常的。老舍先生自称是个文艺界的“小卒”,他的作品朴素坚韧,散发着温润的气质。老舍的文章踏踏实实地向我们展示出了那些普通人也曾关注的瞬间,记录下可能被记忆吹散的小故事。他在写作中获得满足,也让读者惊叹;他的笑和泪都蕴含在那看似毫不起眼的表达中,《想北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如此有个人风格又如此易被误读的作品正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于是在课堂伊始,笔者首先展示了学生的疑问并组织学生讨论、概括此文给人印象过于平实的原因。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基本确定了以下几点:(1)文章没有写北京的名胜;(2)语言朴素;(3)抒情直白不含蓄。在这几点中,最值得探究的就是第一条了。因为文中每一处景物的选择都是作者主观的选择,最能体现出散文作家的志趣,所以笔者就以《想北平》中多处生活化的场面描写为主要任务来组织学生进行微探究,力图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其中蕴含的情感。

这样,这节课的探究任务并非由教师提前预设,而是教師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梳理,挑选有价值的挖掘点进行探究。这样的探究任务在教学中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促进学生对文体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微探究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探究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它不关注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只关注对探究对象的探究是否深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面面俱到,只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多处细节,从小处切实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鉴赏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

在《想北平》的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梳理老舍笔下的北平有哪些景物。学生发现了蜻蜓、塔影、积水滩、小蝌蚪、院子、树、城楼、北山西山等。这些景物有些是大段的描写,有些则只有只言片语,教师在此鼓励学生无论字数多少都可以进行微探究。接下来学生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处或者多处景物进行鉴赏、探究。例如,有学生对“蜻蜓”这个景物的描写尝试进行解读——学生发现文章中蜻蜓一共出现了两次,一次是“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次是“苇叶上的嫩蜻蜓”,他们都有着美好柔弱的特点,又像是作者本人的心理映射。在这样的景象烘托中,学生看到的是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追忆。带着这样的认知,学生再去读第六段中的细节描写,解读就非常流畅了:细碎的描写恰是一个孩童眼中的真实世界,老舍在不慌不忙中追忆着故乡的一切,表达着对过往生活的无比怀念。学生在深层解读中慢慢达成了共识:名胜古迹属于游客,只有寻常巷陌的北平才属于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这样的探究不仅仅是对散文的鉴赏,更是学生审美境界提高的表现。

三、微探究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微探究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解读都如上文所述一般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体悟进行。微探究的主体是学生,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例如,在探究到“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一景物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困惑——老城墙可以算是特色,那“长着红酸枣”又有怎样的深意呢?当学生提出这个困惑时,笔者的内心非常高兴。微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文本语言保持敏感,从细节品味情感。文章中“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的确是一处文字闪光点,如果没有进行微探究教学,只是对散文主旨和情感进行分析是很容易忽略的。于是笔者指导学生整合古诗词中的“城墙”“女墙”等词语,品读其中的沧桑感和时代感;从景物的色彩角度对“红酸枣”进行理解,去体会老城墙的勃勃生机……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这处景物描写的认识从开始的不解到恍然大悟再到由衷赞叹。微探究中应适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文字写法特色入手,更容易品得散文平实文字背后的美学价值。

四、微探究应实现由读促写的目标

在完成对文本的品鉴后,笔者又设计了写的环节,要求学生选择一处景物描摹心中的故乡。通过对《想北平》一文中寻常景物的探究,学生在习作中反映出了新的审美情趣:不少学生并没有选择故乡的传统景物进行描写,而是选择个性化的细节来表达自己情感——有学生借由南京的鸭血粉丝表达对泼辣南京味儿的想念;有学生细致描写了一张书桌来表现对年幼求学经历的追忆……在学生的这次习作中极少再看到“走马观花”式的景物描写和空洞的情感表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此部分的书写和分享表现了超出预期的兴趣,这或许是微探究可以继续前行的一个方向。

对散文某处写法的微探究其实就是将课堂内容做整合并深入,它让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学生会认识到,当我们与细腻的文字接触时会有一种莫名悸动,这种悸动激励着我们深入其中,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将作者的个性体验转化成自己的人生领悟。

猜你喜欢
写作
小议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的创新
信贷调查写作实例
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