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珍
摘要: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的地位。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潜力,充分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本文主要从因素、策略
关键词:主体性;主动性;行为;策略;方法
所谓主体性教学要求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学生张扬个性,积极主动地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意志品质,情感和行为能力得以发展。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之一,在提倡“以人为本”、教育要直面学生生活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真的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是否实现了师生间真正的“人格教育”至为重要。
一、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行为
我们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应该说他们只能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尚处于一种未定型的但朝着一定方向,沿着一定规范前进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那么,如何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行为呢?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面对的是具有巨大可塑性和创造性的人。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情上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与智慧潜能。这样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问,才能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创设自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主体性教育,必须先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即应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首先是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阅读,自己欣赏,自己感悟,表现出充分的自由。而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可能选择的学习资料,扮演帮助、促进者的角色。其次,一个人是否能形成自我,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的机会和能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在教学中不妨多些交流用语,这些教学语言的恰当运用将大大促进学生说话的愿望与质量。
3、创设适宜探索的氛围。学生的个人智慧是有限的,个性差异是存在的,知识基础,思维品质,自学能力,学习速度以及学习兴趣、意志、态度等各不相同。因此,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兴趣,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具体情况灵活地交替运用“自学——交流——合作——引导”四结合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自学、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出现观点分歧的情况下,依据学生所持观点分作两组,然后引导小组合作,寻找支撑观点的论据。实践证明,师生间,同学间,进行有效地交流与合作,形成平等的共同探求真理的氛围,这样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达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4、注重学生情感调控。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的参与,他们认识世界会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孩子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课文所描述的对象都具有鲜明的形象。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利用课文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再现形象,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展示形象的方法很多,有实物演示,出示動静态的画面。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还要求教师饱含真情,教师要以自已的生命激活学生的生命,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感悟学生的“学生文化”,要让学生受感动,教师必须先感动。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描绘、表情、动作才能恰如其分地打动学生,采用的各种激情方法才能产生成为有效地教育资源,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实现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策略与方法
老师应该明确在语文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体。(1)老师应该明白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即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是课本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对于重点内容强调一下,剩余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老师只是在一旁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交流,体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并且老师应该放低自己的身份,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老师可以参与到其中,进行平等的讨论,倡导每一个学生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对老师的一些想法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小学语文老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和语文教学相关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想,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2)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老师们首先应该看到学生的这一差异性,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唐诗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学生编成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重点就是讲解唐诗中的词语解释,在课堂上他们主要能达到理解这些词语解释,并且会读整首诗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课下以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第二小组主要是给他们深刻讲解整篇诗句和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对他们的要求是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和整首诗大意,并在课堂上就会背诵整首诗。第三组也就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对于他们应该让他们既会背诵诗句,还可以理解并背诵诗里边的重点词的意思。这样老师对于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3)课上举行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学科,尤其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比如:古诗词,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受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影响,理解这些古诗词对他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正是由于这样,学生才更会有抵触心理。这时老师可以在在课堂上组织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主体性教育,必须注重学习主体的能动参与,教师客体的巧妙引导,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等关系问题。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只有学生乐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