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深度培养的机制与实践

2018-01-23 06:53李斌彭平锋赵小明李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

李斌+彭平锋+赵小明+李明

[摘 要] 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校企协同深度培养机制的构建思路,以期为创新独立学院与企业协作模式,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深度培养的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校企协同;深度培养;学制改革;无缝对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1. 09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1- 0223- 03

1 前 言

校企合作办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探索建立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满足经济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民群众“上大学”的强烈愿望,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举办的本科学历层次教育的高等学校。截至2016年5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 879所,其中独立学院266所,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培养中的困惑和问题,以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为例研究校企协同深度培养的机制与实践。

2 校企协同培养现状

独立学院作为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协作建立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为学生实习实训、创业就业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平台与通道,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保障校企深度协同等方面仍面临许多困惑。

一是企业参与人才协同培养的积极性不高。企业是以盈利為主要经营目标的市场经济主体,,尽管企业也有校企协同培养的意愿,但是总体不如学校那样主动。许多企业认为协同育人加大了企业管理的难度,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利润甚至可能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增加成本等,因此参与校企协同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校企协同培养的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建立的教学实习就业基地一般可以为学生教学实习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并提供部分就业岗位。但是,合作范围一般不涉及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其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没有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开展校企合作,导致校企协同培养的深度不够,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难以充分满足学校、企业及经济社会的多方需要。

三是校企协同的机制不健全。校企协同虽然目前已成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至今仍没有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尤其是独立学院如何走校企协同育人的道路还缺乏宏观配套政策和有效的合作机制。

这些问题致使校企协同育人实质性合作偏薄弱,还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要扭转现状,吸引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就必须创新校企协同深度培养人才的机制。

3 校企协同深度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笔者所在的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持续加强与企业、实务部门、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面对面沟通,构建校企协作人才深度培养机制、大力推进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等工作。通过校企协作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为企业和学生搭建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3.1 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创新校企协同深度培养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校企之间建立一个稳定的机构,制订协同制度和协议。对合作内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沟通协商,明确权责。确保校企协同深度机制的有效实施以及可持续发展。

二是寻求共赢机制。互利共赢是双方产生合作驱动力的根源。校企双方应该遵循双方的共同利益结合点开展合作。对于企业来说,应从开发与企业需求对接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战略高度参与校企协同,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为学生实习实训、生产管理、就业创业等提供支持,为学校提供企业资讯、行业规范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应从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战略高度参与校企协同,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导向优势。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为学生顶岗实习、参与管理、就业创业等提供时间和空间,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试验室、人力资源以及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授专家团队。在人才深度协同培养过程中寻求互利共赢的基础,使校企双方实现人才收益最大化。

三是制定激励机制。制定与校企协同培养直接挂钩的激励机制,促使广大教师走出学校,企业中具有丰富实际项目开发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走进校园。也呼吁政府积极促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激励政策,包括人事、财务、税收、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建议定期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奖励。媒体定期宣传报道校企合作的动态、优势和成果等,更好地传播企业信息、展示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从而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

3.2 加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企业问题为依托开展学制与实践教学改革

一是加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培养视角,分析独立学院的办学环境、办学定位状况,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作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思路,凝练特色,提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确定好校企协同人才深度培养目标。

二是推进“4122”学制改革。为保障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或社会实践的时间及空间,积极推进“4122”学制改革试点。其中第1-4学期进行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第5学期(指第4个学期暑假到10月初,合计3个半月左右)学生进入企业专业见习或社会实践;第6、7学期,学生根据专业见习的实际体验选择适合专业方向,修读专业方向课、实践技能提升课程;第8、9学期主要为专业实习、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endprint

三是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以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优化为抓手,紧密结合校企协作企业的需求与问题,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企业问题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强调“实用性”,将企业问题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资料检索、文献综述,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建议。实践教学强调现场“亲历性”,面向学生不定期发布来源于企业的工作性实践岗位,明确岗位要求和待遇等信息。学生亲历企业现场参与项目设计、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理论知识与实际经历相互印证,也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以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与项目中。通识课程设置强调“立体性”,以学术讲座、企业调研、生产体验等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了解专业及企业、行业前景。创新课程强调“灵活性”,以企业问题研究、专业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为载体,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课程强调“融入性”,以“学生提出项目—企业给予科学指导”,对成熟的学生创业项目大力支持并协助推向社会、推向市场;或“企業提出现实需求—学生开发实现”,有目的有规划地引导创业项目的选题、调研、开发到成功落地全过程。选修课程强调“特色性”,紧密结合企业、行业实际需求开设与企业经营、企业生产、产品研制开发、产品检测、产品营销等技能直接需要的软件、标准、技术、礼仪、素质等特色选修课程。

3.3 搭建校企协同深度培养平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机制

积极探索课程内容与行业规范要求对接、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需求对接的途径和方式,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主体之一。有效发挥市场的驱动作用,促进校企长期深入合作培养人才。

一是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学院和企业在专业培养方案完善、人才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发等多方面、多层次探索产学结合互利共赢新模式。着力搭建学科建设、校企战略联盟合作、“双师型”教师培育、网络课程中心、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等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专业和课程建设,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共同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做到培养目标对接企业需要,课程和教材对接行业规范,教学实践对接现场环境,课程及毕业设计对接工程项目,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接企业标准。南湖学院在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北京等地全方位谋划布局,搭建就业实习基地,以点带面,不断推进学院实践教学和就业工作。至今,南湖学院在共享本部实习基地资源的基础上,有校企共建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百余个。校企在理论与实践环节的全方位合作共育,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踏实务实的精神、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学生具备了行业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是开辟大学生实习就业的多元化途径。针对学生毕业实习难、用人单位要求高、工时长的情况,学院和企业共同商定实习的工作岗位和时间安排、培训和教学内容等。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前提下,按照实体企业、校外企业实习就业基地、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室等多轴联动思路,建设融教学、实习、实训、就业为一体的实践创新教学平台。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实践无缝对接。企业将人才培养计划植入实习管理中,践行现代学徒制育人新理念;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了解企业文化、工资待遇、生活环境等,受到了企业与学生的好评,人才培养与人才供需双赢。

三是建好实践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学科专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机融合,培养过程突出校企协作企业的深度介入,深入参与教学质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评价、教学评估实施、人才发现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 协同成效

以2016年度为例,我院学生在全国广告设计艺术大赛中,获湖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在第二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在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团体三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湖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中,获二等奖2项;在湖南省大学生力学竞赛、化学实验技能竞赛、企业模拟经营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各项赛事中分别斩获三等奖1项。毕业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和层次也有明显提升。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5%,年终就业率达到97.82%,105名学生考取研究生、选调生和国家公务员等。

5 结 语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应该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全国重点大学、地方高校、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学生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培养的核心内涵加以区分,在校企协同培养的机制与方式方法上也要充分考虑其差异性。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为例,开展校企协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可供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协同深度培养的平台建设、机制创新、模式改革等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Z].2012.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

[3]李斌,陈积光,陈乐求.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冶金教育,2014(5):52-54.

[4]王素君,吕文浩,刘 阳.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5]朱玉涛,马玉娇,赵娜.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10):79.

[6]陈涛,程明.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建设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6(5):58-61.

[7]张宁彬.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3.

[8]李斌,陈积光,胡卫东.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177-178.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面向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校企协同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探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行业引领,校企协同,打造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强化校企协同培育 提升人才培养效能
校企协同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