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研究

2015-10-19 13:04高原王土央
科技视界 2015年29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校企协同

高原 王土央

【摘 要】分析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稳固校企合作关系、优化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质量监控等环节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进行了详细阐述,构建优势资源互补共赢的产学合作教育有效模式。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校企协同;产学合作

1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打破了高校内部孤立、封闭的“象牙塔”人才培养方式,成为深化实践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职业素养的一种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管理粗放等问题,人才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

(1)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涉及校企双方多要素、多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往往双方权责不明,看似都能管,实则无人管。

(2)缺乏系统的培养体系,教学内容空洞滞后。学校进行校外实践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的专业技能,让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模式、培养职业素养;而企业出于成本和安全考虑,往往只愿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重复劳动,学生无法接触主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甚至有时学习内容大多为参观和听企业介绍。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校外实践教学涉及的专业前沿技术一般,实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明显[1]。

(3)指导教师队伍中,企业导师往往缺乏理论基础和授课方法;而高校指导教师则多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的毕业研究生,缺乏生产工作经验,导致指导队伍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指导的能力不足,学生无法将书本知识和企业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在企业要学什么[2]。

2 产学研结合,建立稳固互信的校企合作关系

在发达国家,校企合作蓬勃发展。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建立了3000多个合作教育用人单位网络,成为产学合作教育的领导者;美国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高校约占全美高校的1/3,企业办学达到51%;日本有2/3的企业与大学开展深入的合作,大企业中有90%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3]。另外,英国的“三明治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都已成为产学合作教育的成功典范。在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的今天,企业亟需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因此,聚集了知识和科研人才的高校和走在行业前沿、追逐市场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实现智力和技术的共享,是互补共赢的必然选择。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要着眼于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开展产学研全方位纵深合作,具体包括:

(1)由校企双方领导、专家组成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双方对口部门组成日常管理机构,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准则、责任归属、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细则,明确区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管理规定应在公平的前提下,找到双方的利益共同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并签订有效的双方协议。

(2)从市场角度着眼,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功能从单一的学生实习模式扩展为包括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培育、企业文化建设、技术改革、工艺创新、技术服务与开发、就业指导等内容的综合性平台,把企业利益纳入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目标中,让企业切实体会到校企合作培养的效益[4-5]。

(3)高校是知识和科研的摇篮,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在专业理论方面的研究优势,完善产品研发流程,使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高校则可以加速成果产品化进程,获得企业科研资金的注入。这些科研成果和产品研发流程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形成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4)通过组织中青年教师进企业进行挂职和轮训、对企业指导人员提供学历提升机会等多种方式,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并通过优质师资对学生的指导,增加学生对企业生产的贡献。

(5)通过推广企业品牌、提供优先招聘毕业生等配套优惠条件,降低企业今后人才的引入成本和培养成本,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4]。

3 校企联动,优化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

校外实践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互动性和传承性,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专业技术的运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亲缘连接。因此,必须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立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力避“有地方去就行”的盲目观点,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资源选择适当的合作企业,实现专业对口。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人才需求和企业管理模式,分学科、分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避免无视企业特点的“一刀切”,确保企业有能力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并乐于提供教学条件。

(3)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不是单纯的学期末的生产实习或课程设计,而是一个贯穿本科阶段的多级培养过程,因此,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资源合理规划每年在基地教学的课程和课时,形成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梯度培养方案,提供四年不断线、教学内容新颖而贴近市场需求的实践培养环节。

(4)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科技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利用企业生产流程紧跟行业前沿、产品设计吻合社会需求的优势,充分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内容与社会需求关联度不高的弊端。

(5)基地的教学内容中必须涵盖职业发展规划、职业素养培育、企业保密制度等内容,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4 建立多向考评体系,加强质量监控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日常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基地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包括:

(1)对学生在基地的学习表现进行考核。此项考核由校方指导教师评学、企业指导教师评学和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得出。

(2)对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此项考核涵盖学生评教和督导组评教两部分。

通过考核,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并反馈到教学体系设置环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同时,通过工作量计算、教学奖励等方式对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并在职称评定时予以倾斜。另外,还需每年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主要包括:基地每年培养学生人数、学时数、校企双方指导教师人数及结构合理性、设备使用情况、建设成果(技术革新、撰写教材、发表论文等),从而推动基地稳定、合理、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孝云,杨安.产学研结合推进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276-278,307.

[2]汪俊辉,胡烨.理工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81-82.

[3]杨霞,张继河,张宏玉.基于“协同效应”的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225-228.

[4]高原,袁华.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4,16(183):203-204.

[5]杨镇光.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366-368.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