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活化”与“数学性”之间的平衡

2018-01-23 06:38王灵勇姜滢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材内容作业设计

王灵勇+姜滢

【摘要】本文从教材情境加工、教学素材选择、学生思维特征、探究活动有效性四个方面对“数学性”与“生活性”之间的平衡进行探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A-0045-02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即两者相对平衡时,数学教学就达到了相对完美。可见,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个“相对平衡”,才能使“生活化”与“数学性”和谐统一,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灵气。

一、从教材情境加工分析,要实现“教材素材”与“生活原型”之間的平衡

为什么学生能学好国语,却学不好数学?因为他整天都生活在本国语言的交往中。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片段,即使是前后有联系的也很快就会消失,那是因为这些内容都是教材或教师构造的,对学生来说完全是个身外物,在头脑中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调整教材情境,实现“教材素材”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数学内容找学生的“生活原型”,而这一“生活原型”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对教材进行了重构。

教材资源——童话故事:

重构资源——生活原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索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原本教材呈现的是小松鼠采松果的情境图,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在观察图的前提下提出“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与“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两个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让学生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诚然,这样教学尊重了教材的本意,但究其内涵笔者发现其除了带有童趣,实际意义不大。笔者在仔细分析了教材后,对教材进行了重构,预设了开联欢会的场面(部分),由学生身边的活动实例引出数学问题,使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从而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教学时,学生先列算式24+9=33(瓶),不够43瓶,而后43-33=10(瓶),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导向性,从而回避了学生“猜”说情境的内容(教学中常有发生),也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层次性。因此,这样的生活“原型”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这样“以生为本”将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而产生亲近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二、从教学素材选择分析,要实现“生活场景”与“数学本质”之间的平衡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生活场景”,能有效搭建“抽象知识”与“形象原型”之间的桥梁,但引入课堂的“生活场景”必须紧扣知识属性,在“生活场景”中突出“数学本质”的思考。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编码》一课时,在学生初步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后,教师引领学生搜寻反思“数字的编码”现象的生活原型。

生1:我知道生活中“112”表示免费故障电话,“114”表示号码查询电话。

生2:我知道“110”是报警电话,“120”是急救电话,“119”是火警电话。

生3:我知道“122”是交通事故电话,“12315”是消费者投诉电话,“121”是气象服务电话。

师:为什么这些特殊的电话号码都只有简单的几位数呢?(再次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与优点)

师:数字的编码离我们远吗?课前叫大家去收集一些用数字表达信息的编码,你们带来了吗?请同学们先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信息在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发现只要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的编码,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师:正如大家所举例一样,生活中的数字编码比比皆是。下面,让我们随着大屏幕,再次回味数字编码的魅力吧!(课件播放:“邮政编码”“火车站指示性编码”“车牌号”“条形码”“运动员编码”“旅馆房间号”“交通信号灯编码”等现实生活中的数字编码现象,以下是部分图片)

学生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之后,通过“自主反思”和“生活中欣赏”两种方式巧妙地引入了“生活场景”,使得“火车站指示性编码”“车牌号”“条形码”等多种领域的生活事物都与“数字编码”的意义建立了本质联系。在生活中寻找“数字编码”的活动为整个教学环节增添了浓郁的“数学味”。

三、从学生思维特征分析,要实现“生活经验”与“数学思维”之间的平衡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比较关注“知识目标”对新知建构的引领作用,而忽略“生活经验”对新知意义的感悟和促进作用。教学时,教师应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思维。

如,在教学《积的近似值》的导学环节教师出示:“三(1)班购买糖果奖励给学生,糖果的单价为9.73元/千克,王老师买了4.5千克,一共应付多少元?”

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之后让学生板演各种计算方法:

方法1:9.73×4.5=43.785(元);

方法2:9.73×4.5=43.785≈43.79(元);

方法3:9.73×4.5=43.785≈44(元);

方法4:9.73×4.5=43.785≈43.8(元);

方法5:9.73×4.5=43.785≈43(元)。

师:大家的想法有这么多,我们来评一评。你可以说自己的想法,可以夸夸别人的优点,也可以说说缺点。谁先来?

生1:我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把单价乘以重量,答案是准确的得数。endprint

生2: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正确,因为43.785元就是43元7角8分多一些,所以大约等于43.79元。

师:还有补充吗?

生3:我也觉得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是元、角、分,整数表示元,十分位表示角,百分位表示分,付钱一般情况下应保留两位小数。

师:真是位善于学习的孩子,其他几种方法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4:我认为第四种是比较合理的,约等于43.8元。生活中买东西付钱的时候都没有用到分。

(生全部应和着,并且有学生补充例子进行说明:“上次我到超市买了水果,应付21.54元,最后实际付了21.5元。”)

生5:我觉得第五种方法也是合理的,卖东西最后往往老板会优惠,43.785元大约是43元。我之前买东西21.45元也是只付了21元。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生活中有可能是这样的,但是数学中的四舍五入不合理,十分位满五要向整数进一,这样方法三更合理,但是生活中购物应该不会多付钱的。

生7:我有补充,生活中很多地方钱数要四舍五入,但有时必须保留两位小数,如银行算帐时,就一分钱也不能差。

师:说的真好,学习数学既要遵循数学的规定和原则,也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考量。生活中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相应的位数。

究竟该如何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积的近似值的必要性?如何取积的近似值?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领悟的。教师通过创设现实的购物情境,启发学生凭借自己的购物经验对“应付钱数”的合理确定组织了现场“辩论会”,并最终生成了“根据实际情况保留相应位数”的数学共识。教学过程正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展开。

四、从探究活动有效性分析,要实现“实践性”与“数学活动经验”之间的平衡

數学应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如学习“长度单位”以后,笔者设计了“测量教室的长”“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和同桌互相量一量一搾长、一步长、脖子一周的长度、腰一周的长度、双肩平伸的长度、身高等。

2.说一说:通过测量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秘密”?

生1:我发现双臂平伸的长度和身高差不多。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拳头的一周和脚长差不多。

3.说一说、画一画,身体上还有哪些“尺子”?

生3:我的身体是一把尺子:我每步长约50厘米,上学时,数一数走了多少步,就能估计出从家到学校有多远。我的身高是130厘米,如果我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我就知道这棵树一周的长度大约就是130厘米……

以上教学环节,既体现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又具有浓浓的“生活味”,通过测量一搾长、一步长、脖子一周的长度、腰一周的长度、双肩平伸的长度、身高等活动,沟通了身体中的尺子和生活中相关事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身体中的“尺子”留下深刻的记忆,学生在有效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掌握数学,最终领悟数学的价值。但切记不要把数学生活化当作“单一”的目标追求,而将数学的学科性弱化了。生活化必须构建与数学性之间的平衡,努力实现以“最优化的生活素材”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经历留下可供回味的记忆。

(责编 林 剑)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教材内容作业设计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