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
摘要: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有机整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起始于学生出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家庭教育的功能不断弱化,途径越来越窄。因此,探索开展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对于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优良家风
一、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现象比较普遍
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埃斯萨(Eva L.Essa)提出了儿童发展的同心圆理论。埃斯萨指出,儿童生活的环境是由家庭、学校、社区这三个同心圆组成的。最靠近儿童的同心圆是家庭及其成员。许多家长从学生小时候起就重视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但是学生上大学后,家庭教育普遍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业指导缺失,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终于上了大学,自己在学业指导上的责任已经完成,许多家长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业状况一无所知;二是思想教育与精神交流缺失,一些家长更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与物质生活,对学生嘘寒问暖,但很少与他们进行思想及精神的交流。
2.错误的大学生家庭教育做法时有发生
爱是教育的源头,也是家庭教育的源头。因为有爱,孟母才三迁居住地,以便孟子接受更好的学校教育;因为有爱,在危险来临的时刻,家长才会奋不顾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毋庸置疑,家长对学生的爱是无私、伟大的。但当前家长群体呈现两种极端:一是对学生不放手,依然延续着中小学阶段的管理模式;二是对学生放任,几乎对学生的所有事情不过问、不指导。有的家长强迫学生选择某专业,最终学生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丧失学习兴趣,造成学业困难;有的家长要求学生进国企、事业单位,而学生并不感兴趣;有的家长从小对学生有求必应、百般顺从,导致学生的独立能力较差,到大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家长以为满足学生的物质追求,就是爱学生,其实这都是溺爱。可以说,一些家长不会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也感受不到家长的爱,这样的现状使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家长往往以爱的名义,给予学生错爱和溺爱。
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既有教育缺失的问题,也有教育偏差的问题;既有家庭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有学校教育的问题;既有家长的因素,也有学生的因素;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
二、造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原因
造成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主观方面
一是传统观念的误导。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期盼学生考上大学。这些理念误导了家长,家长误认为学生进入大学就已经成功了,因此很多家长在学生进入大学后,不再继续进行家庭教育。二是家长教育理念的偏差。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学生依附于家长,家长可以支配学生的行为,左右学生的选择,剥夺学生的权利,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身上。因而,有的家长对学生施以错爱;有的家长认为学生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应当无条件地满足学生的要求。
2.客观方面
一是受限于空间上的阻隔。家长和学生难以进行中学阶段的面对面式的交流。虽然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视频聊天等功能已经普及,但有相当部分的家长并不会使用该功能,也有的学生不愿意与家长进行视频聊天,家长和学生缺乏沟通的渠道,造成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家长和学生存在代沟。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接触的信息量变多,不再局限于从家长那里获得信息,因而家长的教育功能也随之弱化。三是受限于家长的认知状况。部分家长已经无力开展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无法向学生传授经验。四是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家长有能力满足学生过度的物质需求,因而客观上也助长了家长对学生的溺爱。
除了以上主客观因素,学校教育这一外部因素也是造成家庭教育现状的重要因素。一是学校教育没有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学校很少主动告知家长学生的在校表现,这使得家长不了解学生情况,家庭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二是学校没有主动承担起对家庭教育的培训指导工作,很少有高校开设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常态化的培训。
三、开展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途径
1.真爱育真才,用正确的爱助力学生成长
家长只有正确理解什么是真爱,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爱。放手但不放任、放手但不放纵。只有放手,才能还学生一个成长的广阔舞台。随着学生成年或即将成年,学生必须学会独立生活,因而放手是家长必然的选择。放手,就要从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开始,让学生独立完成报到手续,让学生亲力亲为,让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思考、判断、抉择。家长可以指导,但不可以代劳;家长可以协助,但不可以包办。只有放手,才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有的家长担心自己放手后,学生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弯路,这是家长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的意义所在,在挫折中成长成才,也是成长的一种方式。放任、放纵,就是不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任由学生不健康成长。有极个别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精神面貌置之不理,等到问题越来越大、无法挽救时,才如梦初醒、悔不当初。因为学生虽然成年或即将成年,但是心智还未成熟,且依然处于可以塑造的阶段,因而家长的指导和教育依然不能少,放任绝不是这个阶段家长该做的。
2.利用优良家風培育学生的优良品德
一个锱铢必较的家庭培养不出学生的大格局,一个见利忘义的家庭培养不出学生的奉献精神,一个精神颓废的家庭培养不出朝气蓬勃的学生。笔者通过对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等学生群体的观察发现,一个特殊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的存在。个别学生与家长之间有深层次的矛盾,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只能从解决家长的矛盾入手。个别家长不勤奋、不上进的精神面貌,也深深影响了学生在校的精神面貌。笔者建议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身先垂范,做学生成长的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家长首先不能做。只有这样,家长在学生心中才有威信。也许家长的一次不文明行为就教育不出学生的文明礼仪,家长的一次推诿逃避就使学生的责任意识丧失殆尽。endprint
(2)严格要求,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
好学生是管出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家长要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出高徒,家长即教师,严格的家长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因为家长对学生不严格要求,造成学生走偏人生道路的例子不胜枚举。
(3)注重倾听,做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家长如果不了解学生,不善于倾听,教育则无从谈起。有的家长在没有听学生的意见前就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不敢再说出来。家长在发表意见之前,先听听学生怎么想,想想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想,怎样才能改变学生的想法。家长可以与学生讨论热点事件,听听学生的想法,再分享自己的看法。平等的交流环境、互动的交流方式,能够让学生愿意倾诉交流。
(4)注重家校联动,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支撑,学校教育又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开展大学生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联动起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从国际上看,美国是现代教育中较早探索教育合作的国家,其家长教师联合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 PTA)是推行家校合作(Home School Cooperation)的典范。日本的“学社融合”、新加坡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作”、香港地区的项目化运作,都为高校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借鉴。家庭和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与中小学相比,高校很少召开家长会,甚至没有家长会,家校通短信平台也几乎没有,不过不少高校都建立了家长QQ群。除了这些渠道外,家长还应主动与学校进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二是通过建章立制,形成家校联系的常态化机制。目前,有的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建立家长委员会,从而推动常态化机制的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家长普遍分散,高校可以按照片区成立小组,如华东、华中、华北等小组,开展相关活动。三是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对家长的培训指导。此时,高校与家庭具有了双重关系:合作者的关系,即双方共同承担着对学生的培养工作;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即学校教师是施教者,家長是受教育者。
参考文献:
[1]张宏钰.关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8).
[2]杨爱娥.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和谐发展——浅谈新时期高校的家校联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