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萍
【摘要】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临床一线工作护理人员110名,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并比较患者和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能显著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其工作积极性,缩短医护距离,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分层次管理;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clinical nursing staff of 110,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analyzed and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working enthusiasm,knowledge and skills level,work efficiency and nursing quality,patient and physician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es work enthusiasm,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work efficiency,high quality of care,patients and doctors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dopt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staff can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enhance their work enthusiasm,reduce the medical distance,so as to enhanc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nursing care,improve patient and physician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taff,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staff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rao City,Shangrao 33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36.018
作为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经济效益和患者满意度[1-2]。护理管理在完成医院工作总任务、提高护理质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故护理管理应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护理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此,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3-4]。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分层次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临床一线工作护理人员110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5名。对照组年龄21~41岁,平均(31.88±9.88)岁;职称:初级护士24名,初级护师19名,主管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3名;学历:大专31名,本科17名,硕士研究生7名。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32.04±9.92)岁;职称:初级护士27名,初级护师18名,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学历:大专33名,本科18名,硕士研究生4名。两组护理人员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如依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经验及工作年限安排其工作岗位,并根据科室工作量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实力和综合素质等实际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同时满足护士的需求。观察组给予分层次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划分层次,明确岗位职责。根据学历、工作年限、技术职称和综合素质测评将护理人员划分为层次,包括N5(高级专科护士)、N4(责任组长)、N3(高级责任护士)、N2(初级责任护士)和N1(助理护士)五个等级,依据层级安排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范围及权限,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和任务并履行,负责所管床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健康教育等),满足患者病情的护理需要,其中责任护士采取竞选上岗方式选取,以确保护理质量。(2)考核标准。成立由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考核委员会,具体负责考核工作。并将考核制度和具体考核方法通过全院护理人员会议、各护理单元会议等途徑告知全院护理人员,确保人人知晓,使其了解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的,从而以正确的心态接受考核,使各项考核工作顺利进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继续教育、护理单元考核成绩等,并且分层级考核,高年资护士可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考评;此外,护士长或护理部还可以通过对观察考核对象的平时工作情况进行测评,并定期反馈测评结果,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要求,测评结果计入护士技术档案。(3)建立和完善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对各级别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人人掌握该级别护士能具有的各类知识,以保障优质护理的质量;具体的培训形式多样,如每月科室可集中进行护理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以及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等,其中对于新上岗护士和低年资护士可进行岗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对于高年资护士可进行继续教育。(4)人员分配。根据本科室护理人员情况,各科室可设置责任组长2~3名,如本科室无符合责任组长条件的人员可空缺或由护理部从其他科室调配;非临床一线护士不做分层要求,未经注册的护士不得单独值班;合理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责任组长带动低级别护士的工作能力,缓解其工作压力,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5)薪酬制度。依据划分级别调整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并根据其平时工作情况和考核成绩给予物质奖励,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endprint
1.3 观察指标 (1)于管理前及管理后3个月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包括自评和他评两种形式,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越高。(2)于管理前及管理后2个月采用本院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和操作技能考核标准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均为100分,85分以上为及格。(3)于管理后3个月采用本院制定护理工作检查标准评定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内容包括四部分,即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认知知晓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率。(4)于管理后3个月采用本院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表评定两组的护理质量,内容包含有病区管理(每周由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考核,每月四次,共48次)、护理文书书写(每组选取400份护理文书参评,由质控小组考核)和护理服务(每组抽取110例患者对其进行调查)三部分,每部分均为100分,85分以上为合格或满意。(5)于管理后3个月采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评估两组的满意度,每组选取70例患者参评,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干预措施和健康指导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6)于管理后3个月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评估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每组选取45名医生参评,问卷内容包括工作态度、执行医嘱时间等,总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滿意(75~90分)、不满意(<75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比 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3个月,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管理前均明显提升,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对比 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3个月,两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较管理前均明显提升,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提升均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两组医生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874,P<0.05),见表6。
3 讨论
临床护理管理的核心主要是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分配,并使每名护理人员发挥各自的才华,形成合力,共同完成管理目标[5-6]。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多数医院护理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各种新式的诊疗技术和手术的运用,如肾移植开展、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等,对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9]。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以往的护理人员配备、排班模式及工作安排造成医院护理人员的紧张,使护理人员无法为患者提供细致、专业的护理和照顾,很难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护理需求,并且不能保证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10-11]。不仅降低了护理效果,还有可能引起医疗和护理纠纷,对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12-13]。鉴于此,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给予科学的分层次管理模式,以确保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从而提高满意度。
分层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原是用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制定的管理目标,对所管理对象进行适宜的精细分层,并根据各层次的管理需要,使各项管理职能层次与之相对应,如设计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等,系统、优化的整合管理与人力资源,实现各层次人员管理的最优化,以尽可能减少成本投入,获取最大化的效益的过程。随着现代护理模式中的核心发生变化,即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其临床护理管理工作更加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和程序性[14-16]。为此,分层次管理模式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中。护理人员的分层次管理是依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根据级别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护理人员人尽其才、职称对应、职责明晰,使各层次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挥优质的服务,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和岗位价值,激发护士的进取心和成就感;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使护理管理进一步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加强护理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以构建专业的护理人才团队,促进护理垂直管理,创建平等、互助、竞争的工作氛围,从而全面推动护理团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医护之间有效配合与医疗安全需求,促进医护团队协作,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实现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医院发展做贡献,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7-20]。
本研究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给予分层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护理质量以及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均较高(P<0.05),说明通过分层次管理,可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的发生,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中无论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学历高低,都是从事相同技术含量的工作,如注射、输液等,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和开发,加之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的护士无差别待遇(薪酬、福利等),易使部分护理人员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丧失工作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直接造成护理专科人才的流失,护理人力资源遭到浪费。因此,给予分层次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人员实行按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划分层次,低级别到高级别实施竞争上岗,明确各级各类护士的职责要求,根据护士等级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证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潜能;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加强知识技能培训,并健全考核制度,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通过人员调配,能更好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了患者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的落实到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和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调整,如配以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和自我成就感,稳定护理队伍,加强护理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endprint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能显著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其工作积极性,缩短医护距离,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慧华.分层次、分专科培训模式在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在职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442-1443.
[2]高祖梅,张龙.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4,28(34):4313-4315.
[3]胡欣玥,李菲,李文涛.针对内科病房护理投訴的护士能力分层培养模式的建立及可行性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41-543.
[4]焦静,张晓静,吴欣娟,等.护士分层信息化考核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248-1250.
[5]赵丽.层级管理在三级综合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医学,2014,35(8):1074-1076.
[6]肖红岩.分层次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河北中医,2014,36(12):1884-1885.
[7]赵庆华,肖明朝,刘捷,等.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6):94-96.
[8]张萍.护士定能分级管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9):2699-2701.
[9]杨丽敏,叶新芳,王涤菲,等.国内外护理层级管理的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161-4164.
[10]余青.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8):108-110.
[11]郭卫丽,吴帆,郭颖,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01-1403.
[12]宋萍,许小嫚.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6):931-933.
[13]袁薇,古启启,杨明莹,等.护士分层管理中晋级与降级标准应用的探讨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69-4070.
[14]梅丽芳,康雅琴,朱红.分层次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及护士职业疲惫感的影响[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3):71-73.
[15]李雪松.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8):2170-2172.
[16]黄萍,高碧蓉.手术室不同能级护士培训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2):1189-1192,1200.
[17]王娴,张洁,方谊.层级与绩效相结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6):742-746.
[18]肖宏,张禹,孙雪莲,等.分层次管理对护理人员理论掌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94-97.
[19]袁涛.综合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分层次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4,28(12):1507-1508.
[20]兰岚.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3123-3125.
(收稿日期:2017-11-20) (本文编辑:张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