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宇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一科,辽宁 东港 118300)
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吞咽困难,急性脑卒中的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1]。严重的吞咽困难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从而延缓患者的康复治疗,促使患者受到长期的病痛折磨,临床研究证实吞咽困难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的病死风险。基于此,本文将结合70例实际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对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治疗提供新思路。
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研究要求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资料回顾性研究,在此过程中有35例患者给予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方案,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另外35例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方案,将其命名为对照组。70例患者中有4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为(56.89±16.7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年出版)中关于《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关于脑卒中诊断的描述:临床表现为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为主,比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可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发病后经头颅CT或MRT检查可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2]。脑卒中患者具备以下任何一个特征都可判断为存在吞咽障碍:咀嚼和舌运动的异常,不能形成可吞咽的食团;食团在口腔内推动至咽部的过程发生障碍;食物通过咽部的过程发生障碍[3]。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40~75岁;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④能够配合并愿意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患者;⑤资源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对治疗方案的配合度不高、拒绝艾灸、系统护理干预治疗的患者;③出现严重针灸不良反应的患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等。
1.4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基础治疗,给予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调控血压、血糖,通过冰刺激、摄食训练等方式治疗吞咽困难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还要给予艾灸治疗方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艾条,对半切段备用,点燃艾条后吹艾条至红火状态开始施灸:选择手三里、合谷、风池穴、风府穴为施灸穴位,每个穴位施灸10 min,每天治疗1次;施灸过程中要以患者感觉局部温和而无灼痛感为标准适当调整施灸距离[3]。
1.5 疗效评定方法: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方法,评定条件为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将吞咽困能力分为六级:1级为在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或不能吞咽;2级为在具备3个条件的情况下误吸频率减少;3级为在具备2个条件的情况下误吸频率减少;4级为在选择适当食物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出现误吸;5级为在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出现误吸;6级为吞咽正常。采用治疗措施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级别提高不同分为显效:吞咽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水平提高2级,或接近正常;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有所改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水平提高1级;无效:吞咽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水平治疗前后无变化[4]。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根据资料的不同类型采用相对应的统计方法,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1 治疗前吞咽能力评级比较:两组患者采取临床治疗之前的吞咽能力比较结果,在采取治疗措施之前,两组患者在吞咽能力评级中无统计学差异,各个等级的患者数量相同,治疗之前,实验组和对照患者吞咽能力为1级的各有5例,2级的各有15例,3级的各有12例,4级的各有3例,5级和6级的例数为0。
2.2 治疗后吞咽能力评级比较:两组患者采取临床治疗之后的吞咽能力评价比较,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吞咽能力为1级的有1例,2级的有2例,3级的有8例,4级的有10例,5级的有10例,6级的有2例;对照组患者吞咽能力为1级的有3例,2级的有8例,3级的有10例,4级的有9例,5级的有4例,6级的有1例,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吞咽能力提升水平比较高。
2.3 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实验组治疗显著效果22例,占62.8%,治疗有效12例,占34.8%,治疗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治疗显著效果6例,占17.1%,治疗有效20例,占57.2%,治疗无效9例,占25.7%,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数据统计计算得到P=0.03<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艾灸治疗方法,是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并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于全身,从而达到温煦阳气、文通气血、温经散寒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目的[4]。脑卒中首先发生阻滞者便是督脉,所以疏通风府穴有利于醒脑开窍;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是胆经与阳维脉的交汇处,风池穴具有调理诸阳、平息脑腑之风邪、健脑宁神、清理头目的效果,中医认为脑卒中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衰退、气血逆乱所致,所以治疗时应以醒脑开窍、通督调神为主,在配合偏瘫肢体附近经络及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就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5]。经过对比研究,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艾灸联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更为明显、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