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仙
摘 要: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清晰的“时空观念”,这不仅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点、理清历史事件脉络有着重要帮助,同时“时空观念”的培养也是塑造核心素养、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由此,主要从“时空观念”的概念出发,并结合其优势意义着重分析具体的培养方法,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培养途径
历史核心素养既是社会发展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学生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与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将“时空观念”引入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其培养方式的探究,以树立“时空观念”为途径的“穿越式”学习,对学生发散思维学习历史也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优化。
一、关于“时空观念”的概述
“时空观念”指的是联系特定的时间、事物以及空间展开观察分析所依据的条件,在历史背景下的“时空观念”则主要是指历史的时序观念以及历史的地理观念,通过对以上要素的深入观察分析从而得出正确、客观的结论。将此观念引入高中历史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理环境、史实内容等掌握得更加清楚,透过在“时空观念”与历史思维框架下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背后的关联性建立起更加全面、紧密的联系,从而也为学生分析历史的发展变迁与实现延续、进步的过程,得出科学解释奠定基础。
二、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高中学生的阅历与认知水平尚浅,由于没能建成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所以在看待历史事件时往往会受到一些局限性的影响,将当下的价值观念、意识态度带入到历史事件的评价过程中通常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只有将历史事件还原到历史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对特定历史时空下的故事有着深刻的体会。以人民版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该章节中对古代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进行梳理,并且对“大一统”的形成过程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能够对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与政治形态产生清晰认识。而要让学生对古代的政体制度做出客观评价,则还需结合当时的实际环境,引导学生学会用前人而非今人的眼光来分学习。
(二)有利于有效改善学习中的不足
“时空观念”的提出与发展能够对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起到改善性作用,概况来说应当有以下方面:
1.能够弥补对历史“时间”理解的不足
以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为例,在对国际工人运动与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进行阐述时,年代性的时间概念是从“横向”时间线上进行排列,将社会主义的产生、工人运动、十月革命纳入到一个章节中进行学习,这种归纳属于较为表面层次的掌握。而将俄国的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来看,为社会类型的转变打下了基础,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将“十月革命”与“鸦片战争”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做出“纵向”的对比,则可以得出隐含层次的关系,这也是逻辑性的时间概念。由此看来,将年代时间概念、逻辑时间概念以及其他划分标准相互统一,进行宏观性、多角度的对比,从而才能为学生理清思路,避免死记硬背而造成张冠李戴、颠倒混淆等情况的发生。
2.能够弥补对历史“空间”理解的不足
历史事件的发展往往需要同特定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甚至是事件发生的空间系统也应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所要分析的内容。学生在从“空间”要素进行研究时,则需要跳出狭隘的地理界限,采取更为宏观的规律解析方式,不仅要从中国内部进行比较,而且还可以对东、西方文明进行对比,继而才能从中找出异同点,为人类思想文明的演进过程产生更加具象化的理解。例如,将我国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时所涌现的孔子、孟子等名家同古希腊时期的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进行比较,从双方提出的思想、所代表的阶级、所反映的意識形态等展开详细分析,通过这种“空间”网络架构的搭建,使学生能够对人类历史文明达到更加熟悉的了解程度。
三、高中生“时空观念”培养途径探析
(一)把握历史事件,明确时空线索
要培养高中学生的“时空观念”,首先需要让学生具备基础的时空线索把握能力。历史教材中所提炼出的历史概念,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验与人类辩证思维的联系思考所概括的,能够反映其本质属性与内在关联的概念。由此可见,要对这些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达到理解与记忆的效果,并将这些复杂、琐碎的因素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那么“坐标轴”的利用,则能够对高中历史学习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作用。将“时间”与“空间”作为时空坐标,在此维度中让学生通过历史要素的整合,可让历史事件展现出全貌。其具体实施办法为: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视为坐标横轴,将空间作为坐标纵轴,并在横轴上逐次添加经济、政治、科教文化等事件内容。以“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例,在横轴上要填入古代中国的经济贸易活动状况、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曲折的发展历程等信息,为了加深印象,还可以对国内外资本主义产生的土壤进行对比。
其次,巧妙运用教材与教辅用具,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捋顺历史线索。其中,地图作为历史教材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构成,不仅能够向学生展现形象的空间地域形态,同时经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学生也能够分析时代变化所带来的改变,从而营造出“动态化”的变迁感受。以人民版必修一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例,利用历史地图完成对该章节的学习,学生通过翻查地图,从而得出由辛亥革命至民国时期的疆域变化,以及国内区划的调整。再如,清朝政府时期的行政区域划分可以分为省、道、府、州、县五级,而在民国时期则对道级、县级的区划进行调整,截止到1926年底,全国所辖的行政单位总共有33个,其中包含台湾省在内有23个省,特别行政区5个,特别市1个,下设有道98个、县1800余个。从地图中进行分析,也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更加深刻的历史事件时空概念。endprint
(二)关联历史知识,了解时空联系
要杜絕学生在背诵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加深历史事件的关联性研究与时空要素的联系研究,也成为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在历史学习中,只有找准主线才能为学生运用联系的方式看问题提供可靠基础。通过对关联知识开展学习,能够让学生不断对知识网络进行拓展,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记忆时,通过对前因后果的了解,从而建立起历史事件的延续与衔接,继而也让学生在梳理时间线条时能够变得更加明晰。
举例来说,在对近代革命历史进行学习时,学生可以将1919年至1927年间的时间段进行划分,通过连接不同阶段的历史“点”,再由点及面地编织出整个历史发展“网络”,这也为时空联系的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譬如,在1919年,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重要力量登上了革命历史舞台,在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的成立是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成功示例,也体现了领导工人进行运动成为党开展事业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进,工人运动遭遇了失败使得党意识到只有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又为国共合作的推进提供了条件等。通过这些历史知识点的连接,可以勾勒出详细的知识体系。
(三)剖析历史背景,构建时空框架
建立科学合理的时空框架,需要对历史背景进行深挖,从而才能让历史分析能够扎根实际。同样以人民版必修一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在对西周“分封制”进行探讨时,若是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看,这种“分封”具有强烈的皇权专制色彩,同“禅让制”相比较而言也更显得有失公平,背离了“公天下”的轨道而让国家成为“家天下”,在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分封制度的实施属于“开倒车”的情况。但是结合当时的实际历史条件来看,“周”的建立不仅形成了庞大的国家体系,而且管理的疆域也更加辽阔,要让整个国家保持稳定有序的发展,则需要委派官员深入各地各区域进行管理,所以“分封”不仅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选择,同时因其满足集权统治、生产力发展以及中央与地方交流的需要,因而分封制在当时也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四)梳理历史进程,概括时空发展
概括解释历史事件,完成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需要建立在学生具备时空思维的能力之上,只有让学生能够形成“时空观念”,并且在历史进程中可以任意提取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才能让学生对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做出合理、深刻的理解认识,通过把握历史事件蕴含的时间、空间“经纬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总结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通过摸清事件“来龙去脉”,让学生可以对历史进行合理评价与解释。当学生完成准确的时间、空间定位后,能够直接获取固定的历史坐标,这种具有便捷性的学习方式也成为历史事件的高度概括与发展时序汇集。例如,在学生完成世界历史的概览性学习后,可以以19世纪的世界市场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对时间的概括,从而总结出工业革命、自由主义发展、政体变革、海外殖民扩张等内容,而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反复学习,从而让学生对完整的资本主义市场产生更为具体的认识。
通过“时空观念”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这不仅能够让广大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养成以“时空观念”分析历史事件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能通过观念改变促使高中教育实践的改革得以深化。因而,只有通过不断强化关于“时空观念”的运用探索,并将其运用到学习中,才能让学生在历史知识中实现自由穿梭。
参考文献:
[1]冯刚.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途径初探[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6.
[2]王福华.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培养的实践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2017.
[3]艾宛虹.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7.
[4]夏辉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落点:以“时空观念”为例[J].中国教师,2017.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