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俊山
摘 要:作文评改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确实也是非常令人费心的一个环节。针对新课标下作文评改存在的许多问题,经过多年经验的总结,从目前评改存在的误区,一步步探索出对作文评改实效性的指导方法,形成一定的规则,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评改;实效性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把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定位为自我读书、自我作文。可见作文在学习中占据多么重要的位置,因此各类作文班层出不穷,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青睐。但是评改却没有受到该有的重视,评改应该分为“评”和“改”,评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指导,达到思维碰撞的效果;改其实是一个展示美的过程,是作文修改的最高境界,通过修改,让学生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实效性修改意义重大。
一、当前习作评改的误区
1.教师精益求精,文章面目全非
学生写作文,老师批改,是非常正常、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有些家长认为老师密密麻麻的作文修改,洋洋洒洒的作文批语是认真的表现,以此来判断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语文老师也常以此来博得赞同和欣赏,殊不知,这种精益求精的修改已经把学生原有的思路全部否定,我们却还在得意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2.评改的主体不对
在我们传统固有的思維模式中,学生写完作文后,理应由老师评改,作文的好坏应该是老师说了算,但是有的老师在参与评改的过程中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以成人的思想来审查和考量孩子的作文好坏,老师的评改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对与错、是与非的权威。长此以往,学生依赖老师的评价,认为写完作文以后交给老师评价是理所应当的,而对评改后的修改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思考,无意中缺乏了自我评改的思想和意识,这样使得老师在评改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却站在了从属地位。
3.教师放任自流地让学生全部评改
有的老师意识到了评改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把评改这项工作交给学生,这是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却有很多问题。教师没有教给学生正确的修改方法,也没有正确的修改步骤,久而久之,学生的修改成了应付差事,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与不批改有何区别?
4.反馈时间过长
一般在学校一篇作文的修改要用一个星期,当老师批改完发下来的时候,其实学生对本篇作文的关注和热情已经消失了,往往只是看一眼打的A还是B就把作文本收起,对习作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
二、对作文评改时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1.学生自己修改
任何文章的优先修改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在学生写完一篇作文后,教师应该当场指导,告知修改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精读用删点、打星的方法初步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发现自己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
2.学生之间相互评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修改不如学生的修改,学生个人的修改不如共同的修改。”因此让学生自己评改后再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改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采用的方式有同桌间的互相评改、小组评改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不同意见,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辩论,这样会很好地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这种方式也是学生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因此这对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至关重要。
3.家长协助学生批改
我们可以根据作文的内容,例如贴近生活的或者和家庭有必要联系的文章,例如“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我最喜欢的动物”“我的优点”等作文,请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作文进行修改,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4.教师做最后评改
毕竟教师有比较深刻的见解,在作文经过层层修改后,转到教师的手中,教师对作文提出整体性的、有高度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会使学生的作文有质的提高。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听取教师具有指导性的建议,经过认真思考,我相信对下一篇习作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同时,修改完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展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这样既表扬了习作好的孩子,也对习作差的孩子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作文实效性的评改研究与策略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详细地分析了研究现状,主要有四点,分别是教师精益求精,文章面目全非;文章评改的主体不对;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评改;反馈时间过长,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性意见,分别是让学生自己评改;学生之间相互评改;家长协助评改;教师最后评改。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思维的局限性,未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希望此文可以引起广大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崔旭虹.作文评改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5.
[2]刘绍芳.提高作文批改的实效性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16.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