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意
摘 要: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升精神层次,减缓心理压力,达成修身养心的目标,无论学生是否向着音乐专长方向发展,音乐鉴赏教学毫无疑问都是十分有利的,文中将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育 音乐鉴赏教育 有效性教学
高中阶段的各科教学与其他阶段有着十分明确的区别,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面临着高考这一重要转折点,面对着骤然增加的学习内容及大幅提升的学习难度,能够平均分配给各个科目的学习时间十分有限,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便成为了非艺术生可不参与的科目,这显然是对音乐鉴赏教学的错误认知。因此为确保体现出其重要作用,文中将针对分析,并给出教学改革意见。
一、高中阶段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学生需要决定自身未来的专业,需要面对高强度的学习,需要面对高考的应试压力,同时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易受影响,很难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在这一阶段的音乐鉴赏教学,对于音乐方向及非音乐方向的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对于音乐方向的艺术生来说,鉴赏音乐、理解音乐情感内核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是步入音乐专业领域的第一步。而对于非音乐方向的学生来说,音乐是能够帮助其洗涤身心,排解压力,转变心态,养成正确学习与生活态度的重要环节,相当于心理疗法的一种,实质上对于音乐方向学生来说,排除专业学习需求以外,也有着同样的含义,可见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意义是不可被忽视的。但就当前我国高中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大致教学概况来分析,目前我国高中院校的音乐鉴赏教学还要得到进一步优化,才能发挥出其实质作用。第一点问题是认知不正确,如同以上所述,教学领域、校方、教师、学生自身都普遍认为音乐鉴赏是以音乐方向学生为主的,对于非音乐方向的学生也是不必要的。第二点问题是教学模式不灵活,音乐的展现形式有许多,每种方式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忽略这一点,无法体现出授课的意义。第三点问题是教师无论在选材环节、鉴赏环节还是评价环节都并未重视学生的个人理念,会限制学生的感受与思考。意识到问题所在,无论是学生自身、教师、校方还是整个教学领域,都应当更积极的去完善鉴赏教学,打造更具实际意义的音乐鉴赏课堂。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认知,了解鉴赏教学重要意义
音乐,是一门修身养心的艺术,创造音樂,演绎音乐或许需要一定的天分及技术基础,但欣赏音乐却是不需要任何门槛的。对于音乐领域的人才来说,音乐是爱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生的追求,是不可脱离的。对于不在音乐领域中的人来说,音乐同样可以是爱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可脱离的,是重压之下身心的唯一救赎。其最重要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一个人的音乐感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也在于帮助一个人平复内心,清空负面情绪,全身心的去感受音乐,转变心态,改变态度,久而久之一个人的性格也会产生变化,一言蔽之便是修身养心。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更应当重视音乐鉴赏教学,让音乐方向与非音乐方向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去通过音乐鉴赏培养自身素质修养。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升课堂实效性
音乐并不是只以声音形式存在的,肢体语言、表情、内容演绎等,都是全方面展现乐曲内涵的要素。乐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神态、姿势、动作能够体现其对曲目的理解及投入的程度,歌曲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表情、造型、台风、肢体表现,是体现歌曲魅力的关键,舞台剧、歌曲mv等更是借助剧情演绎让歌曲情感内核更完整的体现了出来,这些都是体现音乐并让人去感受音乐的要素。教师在鉴赏教学当中也应当更积极的融入这些要素,让学生更快投入。例如知名流行歌手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earthsong》的mv便是十分成功的音乐场景演绎案例。歌曲震撼的旋律与歌词,配合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展现出了自然界不可思议的美,主角的小女孩,更代表着自然环境未经污染前的可爱与纯粹。无需过多解说,通过眼见耳听,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歌曲要倾诉什么。
(三)尊重学生个人理念
学生的思想不归属于任何人,但我国的教育模式长久以来都更倾向让学生去记住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十分不利,音乐鉴赏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大脑、眼睛、耳朵与内心去感受音乐,就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鉴赏与表达。在选择曲目时,应更多去了解学生的喜好及成长需求,进而选择更符合学生审美且具备艺术价值的曲目。鉴赏结束后,应当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表达出自身对曲目的理解,对于不同的理念,不可简单以对错定论,而是要通过讨论提问激发学生内心真正的理解,这样才是有意义的鉴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鉴赏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无异于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与教育,无论是对于音乐专长或是非音乐专长的学生来说,音乐鉴赏对其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得到教学领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蒋海燕.山区高中多元文化音乐鉴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6,(06):158-159.
[2]徐亚东.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教学方法探析[J].新课程(中),2015,(10):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