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研究

2018-01-20 11:28邹晶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3期
关键词:耐药抗生素细菌

邹晶晶

(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抗生素的使用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抗生素问世以来,挽救了无数生命,抗生素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许多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肺炎、急性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和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等,都有可能是细菌感染,都可以选择抗生素治疗[1]。但其如同一把双刃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抗生素如果滥用,可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滥用抗生素还可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调,并且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危害后果严重。患者及家属不要自己决定是否用药,因为这些病也有可能是其他病菌感染,加上抗生素属于处方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由于抗生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危害,严重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3]。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的1000例患者,统计调查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分析了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并探讨其应对策略,详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4]:①年龄在18岁以上的患者;②临床长期用药的患者。排除标准[5]:①神经精神混乱、休克倾向的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③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④中途停止接受观察的患者;⑤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本次选取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554例和446例,患者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6.3±2.8)岁。所有患者智力清晰,能够准确接受观察,本次研究也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调查统计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内容包括不良反应类型、例数和比例;并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不良反应类型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2 结 果

临床使用抗生素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呕吐(10例)、头晕(8例)、头痛(5例)、肝脏损伤(12例)、肾脏损伤(11例),对于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治疗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剂量不准确、医院管理不到位等。

3 讨 论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有:β-内酰胺类:青霉素(Penicillin)、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万古霉素(Vancomycin)、短杆菌肽(Bacitracin)、多粘菌素(Polymyxins)。抗生素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达到抑制细菌的效果,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DNA螺旋酶(DNA Gyrase),使细菌不能进行正常DNA复制和分裂,分裂繁殖受阻。利福平(Rifampin)作用于细菌的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从而抑制细菌DNA转录成mRNA,无法进行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硝基咪唑类药物(Nitroimidazoles),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形成,使细菌染色体螺旋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抗生素还能够影响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Protein Synthesis)过程和叶酸合成(Folic acid Synthesis)过程,使细菌无法生产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有的抗生素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50S subunit)的药物:大环内酯类(Macrolide)、克林霉素(Clindamycin)、利奈唑胺(Linezolid)、氯霉素(Chloramphenicol)、链阳霉素(Streptogramin)。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单位(30S subunit)的药物:四环素(tetracycline)、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细菌无法合成生长和繁殖的重要物质叶酸。抗生素的使用还能影响细胞壁合成(Cell Wall Synthesis)来达到治疗效果,使得细菌处于低渗透压环境发生溶胀破裂而死亡,或者和细菌细胞膜之间进行相互作用,提升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开放离子通道,导致细菌内部物质渗出,发生电解质平衡失调死亡[6-7]。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重视,抗生素应用下可能引起耐药菌病原微生物躲避药物而不断地产生变异,并且产生更多耐药菌株。现阶段,没有任何一种抗菌药物无耐药现象。在抗生素杀菌的同时,也将对人体造成损害,如引起胃肠道反应,影响肝肾功能等。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抗生素还将增加二次感染概率,在一般情况下,人的口腔、呼吸道以及肠道均寄生有细菌,菌群之间相互拮抗并维持平衡,但在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敏感菌将被杀死,而不敏感菌则快速繁殖,拮抗作用和平衡被打破,则导致未抑制的细菌、真菌侵入引发二次感染。抗生素滥用也可能引起某些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感染的困难。同时,抗生素由于吸收后在肝脏代谢,因此容易造成肝脏药物损害。国内抗生素滥用情况比较普遍,即使是一些专业医师,也会在手术后,给患者开一堆抗生素,作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只是这样滥用的后果只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一旦感染,病情也会变得难以控制。抗生素使用有剂量规定和范围,在给患者使用时,应该要严格遵医嘱使用准确的剂量和规定的疗程。抗生素用量大,同时也会增加药不良反应;而用量少了,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剂量,也无法彻底将体内细菌杀死,还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耐药[8]。抗生素不是仙丹,一剂药下去,就立刻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要想使抗生素有明显药效,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药时间是否足够;二是,血药浓度是否达到有效水平。很多人在用药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马上换药,这样不但不利于病情,还会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抗生素也不可多种同时使用,不合理联用抗生素,不但不能增加疗效,还会导致更多药物不良反应。也有一些人使用抗生素时,一旦见效就立刻停药。这样不但治不了病,还会让细菌有“可操作空间”,导致病情反复。抗生素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抗生素也不例外,不合理使用和滥用,不单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还可能造成听觉神经损害、肾肝损害、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及胃肠道反应等,这些损害情况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甚至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出现超级细菌。

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进行了统计,并提出了合理用药相关措施。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果,临床使用抗生素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呕吐、头晕、头痛等,需要及时加强管理,控制用量,明确用药要求。

综上所述,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十分常见,并且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做好抗生素的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耐药抗生素细菌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细菌大作战
超级耐药菌威胁全球,到底是谁惹的祸?
细菌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