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立辉 王兴民
翼状胬肉在眼科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该疾病因为患者受到了外界刺激, 导致了新血管生成和纤维细胞异常增生。当前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 传统方式是切除胬肉, 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风险性, 患者恢复不理想[1]。现在临床微创技术发展快速,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得到了高度关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丝裂霉素C是抗代谢抗生素药物, 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结构交联, 导致DNA的结构和合成受到影响, 抑制NDA复制以及RNA合成, 可以有效的阻止纤维细胞增生, 无论是静止期还是增殖期都有效果, 翼状胬肉是大量纤维细胞增殖导致的疾病。本文研究翼状胬肉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7例翼状胬肉患者, 排除心、脑、肝、肾等器官系统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Ⅰ组(21例)、研究Ⅱ组(25例)。对照组男9例, 女12例;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55.8±5.7)岁。研究组Ⅰ组男 13例, 女8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4.6±5.4)岁。研究Ⅱ组男14例, 女11例;年龄42~67岁, 平均年龄(54.5±4.6)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 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 爱尔凯因表面麻醉, 于翼状胬肉颈部和体部结膜下注射适量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显微剪从胬肉头体部交界处剪开结膜组织, 钝性分离胬肉体部和巩膜;剪除已分离出来的胬肉体部组织, 将角膜面上的胬肉组织分离切除, 处理干净角膜表面组织, 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1.2.2 研究Ⅰ组 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切除术同对照组, 术后采用浸有0.2%丝裂霉素C(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生产批号:20120107)的棉片覆盖于巩膜上约3~5 min,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1.2.3 研究Ⅱ组 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翼状胬肉切除术同对照组, 修正球结膜并暴露巩膜面烧灼止血形成规整移植床后, 将术眼上方球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植入, 植片上皮向上, 保证侧同植床角膜缘相对合以及结膜缘同植床结膜对合, 以无创伤缝线进行固定, 同时将植片供区球结膜拉到角膜缘, 间断缝合, 最后进行加压包扎, 术后给予常规护理。术后15 d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拆线, 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三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膜充血率、术后半年和1年治愈情况, 并统计复发情况。治愈:角膜上皮愈合完全, 结膜平滑, 角膜组织柔顺, 无新生血管和纤维细胞异常增生情况[3]。复发:检查显示存在新生血管和纤维细胞异常增生情况, 结膜充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Ⅱ组上皮愈合时间(4.58±0.42)d, 住院时间(7.32±1.36)d;研究Ⅰ组上皮愈合时间(5.32±1.42)d, 住院时间(8.58±2.42)d;对照组上皮愈合时间(6.52±1.42)d, 住院时间(10.23±2.42)d。研究Ⅰ组、研究Ⅰ组上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Ⅱ组上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研究Ⅰ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结膜充血率比较 研究Ⅱ组结膜充血率为4.0%(1/25);研究Ⅰ组结膜充血率为23.8%(5/21);对照组结膜充血率为57.1%(12/21)。研究Ⅱ组、研究Ⅰ组结膜充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且研究Ⅱ组结膜充血率低于研究Ⅰ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三组术后半年、1年治愈率比较 研究Ⅱ组术后半年治愈率为76.0%(19/25), 1年治愈率为88.0%(22/25);研究Ⅰ组术后半年治愈率为47.6%(10/21), 1年治愈率为57.1%(12/21);对照组术后半年治愈率为19.0%(4/21), 1年治愈率为33.3%(7/21)。研究Ⅱ组、 研究Ⅰ组术后半年、1年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Ⅱ组术后半年、1年治愈率高于研究Ⅰ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三组复发率比较 研究Ⅱ组复发率为8.0%(2/25);研究Ⅰ组复发率为33.3%(7/21);对照组复发率为66.7%(14/21)。研究Ⅱ组、研究Ⅰ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Ⅱ组复发率低于研究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翼状胬肉在眼科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该疾病因为患者受到了外界的刺激, 导致了新血管生成和纤维细胞异常增生。当前的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方式是切除胬肉, 可是具有比较高的复发率和风险性, 患者恢复不理想。翼状胬肉在眼科中的发病率比较高[4], 受到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感染[5,6]。现在临床中出现翼状胬肉的几率比较高, 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临床中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该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切除组织, 获得治疗效果[7]。本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治疗, 治疗后角膜上皮组织需要较长的时间修复, 术后角膜缘干细胞功能无法获得恢复, 也无法对角膜组织的纤维细胞再生进行抑制, 容易引起结膜充血和复发[8-10]。
丝裂霉素C是抗代谢抗生素药物, 在手术治疗时, 丝裂霉素C对手术区域产生了直接的作用效果, 可以有效的抑制手术区域, 对纤维细胞分裂和增殖炎性反应进行抑制, 减少手术部位的纤维瘢痕, 可以有效的对翼状胬肉复发进行预防。
有研究表明, 患者发病是因为角膜缘干细胞受损伤所引起, 对患者的角结膜功能屏障造成了影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此为基础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自身角膜组织对受损的角膜缘进行修复。角膜组织的组织相容性比较好, 因此角膜受损伤组织能够不断的愈合, 实现修复角膜上皮组织的效果, 对纤维细胞再生也有抑制效果, 患者的复发率比较低。此次研究中,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 在使用该种治疗方式时需要注意:①使用的移植片必须不能有角膜缘干细胞;②患者的角膜组织内还有翼状胬肉残留。临床中为了提升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预后, 切除时一定要将胬肉组织切净, 并选择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综上所述, 临床中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使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是十分理想的方式, 住院时间较短, 预后效果突出, 临床治疗安全可靠,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