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2018-01-19 11:46彭铁光
南方企业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群高职院校

彭铁光

摘 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既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失调,又影响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根据 “一带一路” 国家发展战略,结合湖南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有效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能力,取得了明显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服务产业

近年来,高职教育虽然得到了十分快速的发展,但就业困难仍然是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是导致就业难的关键因素。如何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紧密对接经济社会中的产业结构,按照产业、行业发展要求使高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校专业布局涉及面过的问题。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原有24个专业,涉及到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旅游、食品药品与粮食等6个专业大类,陶瓷艺术、皮具设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等专业与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旅游服务、国际财经产业的对接不紧密。在经济新常态、“互联网+”背景下,商贸流通加快推进了传统商务企业转型升级,网络零售、跨境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等新业态层出不穷,呼唤着更多合符需要的专业人才,而学校当开设适应新业态人才培养的专业稍显不足。

1.2专业间发展存在不均衡性

近年来,专业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重点建设的国经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会计等专业规模越来越大,教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也越来越强,而适应产业升级的新兴专业发展过慢,专业之间的这种非均衡性在一起程度上制约着学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1.3专业资源配置共享度不够高

学校原有的专业群的专业结构不太合理,部分教学院(系)的专业跨度过大,资源共享性较差,也难以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要求。

1.4特色专业(群)核心竞赛力不够强。

学院每个专业群重点打造一个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为龙头,较好地带动了专业群的共同发展,但仍然面临特色专业(群)体系建设不够系统,标志性成果不够,特色专业(群)的内涵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问题。

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思路

专业群的建设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常态需要,湖南省高职院校应以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要通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着力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对接产业紧密、专业特色鲜明、适应并引领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特色专业体系。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立足服务湖南开放经济发展,深度对接现代商贸产业、现代电商产业、现代旅游产业和现代财经产业,遵循“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新增、撤消、调整等方式,建立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了深度对接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商贸、国际电商、国际旅游、国际财经四大专业群。通过深化工学结合、订单主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为依据,融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能力递进”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以资源共享为平台,重组校内实训教学条件,校企共建了共享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以名师大师为引领,以“双师素质、教学能力、国际视野”培养为重点,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結构合理的师资团队。通过近几年的专业群建设,有效提升了专业群服务产业集群,并引领产业发展的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原则

3.1对接产业原则

特色专业群建设应与社会需求一致,紧密对接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的专业群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深度融合。

3.2优先发展原则

每个专业群要确定优先发展的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要做到政策优先、资金优先,以确保特色专业建设领先发展,并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专业群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推动整个专业群的建设与改革,提升和引领相关行业的发展。

3.3校企共建原则

专业群建设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重要切入点,专业群核心专业要与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合作共建专业群,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不断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3.4资源共享原则

特色专业群建设要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充分发挥课程、师资、场地设备、企业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提高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效率。

3.5协同创新原则

专业群建设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凝练办学特色,要以学校的示范特色专业群为核心,带动学校相关专业群的发展。

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

4.1建立预警分析、快速响应专业调整机制

——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高职院校要建立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库,预警信息涵盖专业结构、人才需求、就业状况、人才培养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等。学校要完善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专业建设年度评估制度,以便有效监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程度,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建议。

——建立专业调控快速响应机制。高职院校要依据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布点专业,如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面向外经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旅游服务产业重点开发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导游(国际方向)等专业,限制和淘汰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停办皮具设计、商检技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应用日语等与学校发展功能定位、区域及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专业,

——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高职院校要紧跟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发现相关行业的新情况、新业态、新技术,根据产业发展变化淘汰落后专业,释放专业群的集成资源,形成滚动发展和专业渐进拓展。要瞄准行业相关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真正构建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4.2完善工学结合、订单主导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搭建职业教育集团平台,依托相关行业企业,探索订单培养、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的国际商贸专业群与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即阿里巴巴合作伙伴)等企业进行了校企深度对接合作,共同实施教学、顶岗实习与就业培训一体化,践行六双六紧贴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电商专业群与湖南天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圳阿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基于校企合作搭建校园电商实战平台和企业电子商务生产性实习平台,推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构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全面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要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建立第三方对专业的评价。

4.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一是要根据有关教学标准的要求,参考国际先进标准,结合企业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或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等,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的教学标准应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是要以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为核心,面向学生职业生涯,按照“业务流程导向、职业能力主线、项目任务载体”的建设思路,着力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和业务流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三是要对接行业产业及其发展的新业态,根据专业群面向的特定服务领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核心专业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共性与差异性,建设专业群共享课程、专业群特色课程、专业群互选课程三个模块,构建三轮驱动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四是要重点建设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4.4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打造对接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群

高职院校要按照“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的发展思路,立足区域经济,对接相应产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响应湖南“一带一部”和“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发展战略,对接湖南现代服务业中的外经贸、电子商務、旅游服务和商务咨询等产业,构建了国际商贸、国际电商、国际旅游、国际财经4个特色专业群,并充分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整合教学资源,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提升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

学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核心,引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业务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学校最具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专业群;以电子商务(跨境方向)专业为核心,引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网络方向)、移动商务、电子商务技术等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学校行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大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以旅游管理(国际方向)专业为核心,引领酒店管理(涉外方向)、空中乘务(国际航空服务方向)、导游(国际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 (国际会展方向)等服务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学校最具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专业群;以会计(涉外方向)为核心,引领财务管理(涉外方向)、财务管理(成本管控方向)、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国际投资方向)、会计信息管理等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发展,形成学院最具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国际财经专业群。

高职院校要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专业群建设更多政策倾斜,确保学院特色专业群优先发展,特色专业重点培育。特别是要创新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专业群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提升了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从而引领学校专业群全面发展,真正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心亚,鲁武霞.专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实践超越 [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

[2] 杨善江.产业调整视角下的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5-9.

猜你喜欢
专业群高职院校
工程应用型本科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构建初探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新兴专业集群化的路径分析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