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娟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对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随着国内金融行业“互联网+”的发展,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应对竞争,从自身优势出发,不断创新,转变业务理念,推陈出新。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来论证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余额宝;工商银行;实证检验
互联网理财产品与工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1.1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根据易观智库的研究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理财市场的规模即将达到10万亿级,其中有55%的理财产品为货币基金类的理财产品,其他均为互联网理财公司提供的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 而这其中以與货币对接的基金占据主体地位,以此为代表的是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的余额宝,资金规模接近八千亿,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 以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由于其极大的客户群体而占据了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半壁江山。 近来传统的商业银行也开始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相继推出了符合自身主营业务的理财产品,使得互联网金融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繁荣。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互联网金融产品有着不同的分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按期限分类可分为活期、定期和其他灵活设限型;按照风险的种类可分为低分险、中风险和高分险;按照投资种类可分为债券型、货币市场工具型、票据型和保险型。互联网产品的种类丰富、收益不同,这一特点使得大多数用户的投资需求得到了满足。
1.2工商银行理财业务的总体概况
工商银行于2004年发布“债市通”理财产品和“稳得利”人民币代客理财产品,这标志着工商银行金融理财业务的正式起步, 在这之后工商银行又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金融理财产品,从此工商银行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2006年前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各自的金融理财产品,国内金融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工商银行理财产品收入持续增高,并且理财产品的收入在工商银行金融业务的总收入中所占比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一绝对的优势让工商银行能够长期处于国内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目前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体系种类繁多,有股票类、股权类、商品类、外汇类和增值服务等多种收益形式和收益值的理财产品,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财产品体系。能够满足客户大多数的理财需求,这一体系下,以客户经理、理财专家、理财顾问等金融理财专员为主的专业的金融团队建立了起来,专门为各类客户提供专业、个性的理财服务规划,客户的绝大多数理财需求也得到了满足同时,工商银行的理财业务的专业化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工商银行理财业务收入规模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2015年工商银行个人和私人理财业务收入达359.1亿元,较2014年上涨73.9%,其中个人理财业务占比同比上涨201%,增幅明显,由此也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在应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竞争下所做的努力和改进。2016年工商银行年末余额为19462.2亿元,较之2015年上涨4.5%,由此也可看出在面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攻势下,工商银行的传统理财业务所受到的影响,国内金融理财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
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影响的理论分析
2..1互联网理财产品与商业理财产品的概念
首先,互联网理财产品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财的融合,而互联网金融则是以云计算、网络支付和电子商务等的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因此,我们可以定义互联网理财产品是互联网领域的信息技术在金融理财领域融合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的新型理财形式。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目前商业银行运作的商业理财产品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两类,一般我们认为商业理财产品即是包括存款储蓄、外汇兑换、信托基金、金融保险和证券交易等多种可以满足客户资金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或者可以狭义的认为是商业银行向投资者出售的面向证券或货币市场的投资计划。
2.2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近年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迅速扩张,首当其冲的是商业银行。高流动、高收益和低准入门槛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经出现便迅速挤占传统金融理财客户资源,分流经营存取款业务的传统商业银行的部分存款,使得本就在短期理财业务和活动收益率方面不占优势的商业银行雪上加霜,加剧了金融理财市场的竞争。
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以其一体化的理财模式和支付方便快捷、流动性强的优势,将互联网与货币基金挂钩,提供了比商业银行高的活期存款收益,使得众多客户的日常闲置资金集中进入了互联网理财金融领域。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央行部分开放存贷款利率限制,以使存贷款利率随资金流动而上下浮动,符合市场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理财意识匮乏的客户成为了金融理财市场的用户或潜在用户,这些客户同样也是商业银行开拓理财新业务的潜在客户,越来越多的人由此拥有了理财思维,对于国内金融理财市场的扩大和蓬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工商银行理财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从理论上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和风靡国内金融市场对国内传统商业银行有着双重影响。但仅从理论上来分析是无法得出准确结论的,因此我们通过选取恰当的数据指标来进行实例验证,进一步证实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工商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以下我们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阿里旗下的余额宝理财数据作为实例研究对象。
3.1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针对当前国内互联网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且产品之间与货币挂钩关系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我们从狭义的角度出发,针对互联网公司依靠互联网技术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工商银行理财产品的具体影响的分析,以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阿里旗下余额宝的资金规模作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实例研究的代理变量;工商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夹击攻势之下奋起直追,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与自身传统金融业务优势互补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鉴于我们研究的重点是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工商银行整体业务的影响,因此我们选取工商银行年末资金余额规模为工商银行金融业务实例研究的代理变量。
鉴于实际研究的是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与货币挂钩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工商银行金融业务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首创的、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余额宝来反映当下国内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因财务数据获取源的限制,我们只能获取到余额宝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资金规模数据,我们根据实际统计数据使用Quadratic Average方法将其转换为符合统计要求的数据;我们使用了工商银行2013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整体金融业务月末余额资金规模数据作为对比数据。使用软件Eivews将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得出相关统计结果,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将余额宝资金规模数据代表变量命名为A,将工商银行月末资金规模数据代表变量命名为B,下表1为经数据处理后的统计学描述。
3.2实证分析过程
为了满足统计数据的均值与协方差为常数的平稳性过程,或者是满足同均值、同方差的平稳性过程,避免出现统计学中的“伪线性回归“现象,我们在进行实证分析过程之前首先要对选取的变量指标INA和INB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统计的数据特点,我们采用ADF方法分别对选取的变量指标INA和INB进行平稳性检验,其平稳性检验如下表所示:
从表2的ADF检验结果可知,在以上的检验过程中,我们选取A作为国内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指标,B作为工商银行金融理财业务的指标,并且能够看出其平稳性检验并没有通过;另外,对原有数据进行一阶差分的运算,原有数据的一阶差分结果所映射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通过平稳性检验。在以上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我们队数据进行协整实验的检验,能够得到两个代理指标A和B之间是存在协整关系的。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研究A对于B的冲击和B对于A的冲击的响应,我们得到了最终的结论:在长期内,互联网理财产品一方面能够加剧金融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同时也能够促进理财产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结语
经过上述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等一系列实证分析过程以及得出的统计学结果,我们认为以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为代表的狭义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过程与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过程二者之间存在互相均衡的动态变化发展关系。即在余额宝、京东钱包和百度钱包等各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推出市场与发展初期,不可避免的对工商银行的传统理财业务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影响了工商银行传统理财业务的短期收益,使得工商银行的年末资金规模收益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而从长远的影响角度来分析观察,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工商银行的理财业务的发展呈正相关,即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成熟促进了工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
这一实证检验结果符合本文在前述理论中分析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工商银行理財业务的影响机制。即在以余额宝、京东钱包和百度钱包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理财产品挤占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理财市场,争夺了部分原来商业银行的理财客户,影响了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效益:但在长期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兴起不仅仅是加剧了国内理财市场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迫使传统商业银行(本文以工商银行为例)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理念与理财业务相结合,并结合自身原有的市场优势开发出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理财產品,提高理财产品的竞争力,争夺更多的潜在客户,从而有利于工商银行理财业务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锦虹.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36(01):7-12.
[2]陈秀梅. 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 宏观经济研究,2014,(10):122-126.
[3]李鑫,徐唯燊. 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若干问题的辨析[J]. 财经科学,2014,(09):1-9.
[4]李二亮. 互联网金融经济学解析——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2):33-39.
[5]曹凤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 金融论坛,2015,20(01):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