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丹
摘 要: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各行各业管理国有资产的要求变得越加严格,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依旧在对待资产的管理还停留在体制上的管理。想要创新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点,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本文将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望对行政事业单位今后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 国有资产 问题 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方面加强管理力度,建立怎样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能够被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并可使用的,但所有权实际上归国家所有,并可以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无论是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性的资金而形成的资产,或者是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相关的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而再形式的资产,以及单位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和其他被法律认可为国家所有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其资产的表现形式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1.2.1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随着不断深化改革的公共财政体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显得非常重要,财政资金将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转向公共事业领域,这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对国有资产的总量需求和比重的增长。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需要将资产的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的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才能更有效的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显得日益重要。
1.2.2有利于加强资产监督检查
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总量需求的增长,通过对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资产统计、资产综合评价等一系列的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为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应有的条件。
1.2.3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规范的国有资产制度管理,从资产的购置、资产的使用和资产的处置等环节进行相应的制度管理,对资产的购置进行可行性分析;资产的使用过程进行分级管理;资产的处置进行控制管理。有利于大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减少财政资金不必有的浪费。
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重视
随着我国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但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还受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依旧还停留在旧的管理体制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重视管理意识差,没有设置与之相配套的管理监督机制,没有相应的落实资产管理领导责任制,没有建立相应的资产考评管理机制,从根源上就造成许许多多国有资产在管理上的漏洞。
2.2管理意识淡薄,造成资产浪费
由于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一些领导虚荣心理、攀比心理的存在,再加上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产量的增长迅速,但由于没有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使资产管理混乱、松散。还有,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方面也比较随意不按制度执行,在资产购置方面,与供货商勾结不走政府采购程序或弄虚作假超标准高配置采购物资,造成所采购物资未反映在单位的资产账面上。
在资产处置方面也不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办理,致使有些资产虽然已经进行了处置或已进行了报废不再使用的资产,长期不进行清理处置依旧在单位的资产账面上进行反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账实不符。再有,有些国有资产已经不再继续使用又不及时进行资产报废处置,报废残值收入无法及时收回上缴,造成国有资金的大量流失,给管理国有资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2.3监管力度不够,造成账实不符
很多单位因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在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着账外资产,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进行资产的核查与清点,导致单位资产的账目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发生。本来有些国有资产还在合理的可使用年限内而提前报废并购置新资产使用;还有些领导干部、部门管理人员为满足个人私欲追求新产品、讲品牌、讲排场、赶时髦、超标准不断地更换新资产、新设备;还有些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在资产采购中弄虚作假、采购物资账目混乱;种种迹象造成财政资金的流失和许多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甚至有些严重的还出现了个人侵占国有公共资产的现象,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器材以及各种办公用品。
2.4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知识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这就让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资产与使用资产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责任心。由于有些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业务的知识不熟,造成固定资产账目混乱,资产漏记少记不记现象时有发生,又没有对资产进行认真的管理登记造册,造成许多单位账外资產的存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建立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要想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好,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单位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资产管理人员和单位全体职工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并定期开展管理国有资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并建立相应的专人管理国有资产的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的采购申报审批制度、验收登记制度、入库登记制度、资产报废处置制度。对国有资产按每个人设备配置情况、使用的情况登记造册并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头,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国有资产的采购情况、库存情况、使用情况、报废情况进行清理,同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并将责任制度落实到各责任人。
3.2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资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业务水平,相应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使采购信息、配置信息、使用信息、报废信息等这些国有资产的管理信息都历历在目,清楚明了。定期并及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的各项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更新,要最大程度的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利用价值,尽可能减少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和财政资金的流失浪费。
3.3运用科学的采购管理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方面上,应当严格按《新预算法》规定,先编预算再采购,未编预算不采购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应与本单位本人所履行的职能职责需要相适应;坚持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从工作实际出发,从严控制,合理的科学配备。
3.3资产财务管理规范化
国有资产的管理应强化资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建立国有资产核算的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和资产卡片账,并认真做好国有资产卡片的登记和记录。其次,建立国有资产购置管理,对内部转移资产及资产处置的审批制度,必须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结束语
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就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改革,并在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在旧的管理体制上国有资产管理的诸多问题。作为国有资产使用人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改变旧的传统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高云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7,(04).
[2]董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践问题与强化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
[3]罗菲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强化措施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4).
[4]胡智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J].财会学习,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