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课成了小学的必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应在为数不多的课时内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鉴于此,笔者依照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于为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优化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优化;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具备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在许多小学学校中因为条件限制,学生每周只有一课时来学习这一课程,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成为了小学教师的最大考验。以下笔者结合这一目标,从课堂导入、教学内容、操作实践这三个方面浅显地分析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一、 优化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即教师在备课时用心分析并钻研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内容,从而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大家都在活跃的课堂中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动画原理”这课时,笔者先在电脑中播放了一段1961版的《大鬧天宫》动画片段,学生们因为年纪小,并没有看过这个版本的《西游记》动画片,所以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当片段结束后,他们意犹未尽地想知道后续剧情,这时笔者向其提问道:“你们知道这个动画片是什么时候做出来的吗?”学生们纷纷摇头,“这个动画片是1961年制作的,那个时候因为动画片制作起来非常困难,所以下半集在1964年才完全做好。”这时学生开始提出问题:“那还有没有更早的动画片?”“动画片都是怎么制作的呢?”“现在的动画片制作起来还需要那么久吗?”……笔者发现学生们的问题越来越靠近课本的教学目标,便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将学生引入课本中开始学习今天的内容。学生们因为兴趣所致都积极地阅读课本中的知识讲解,并向笔者询问能不能教他们制作动画,使得课堂气氛异常高涨,并且在教学动画原理与简单操作时,他们都很快地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ACDSee软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利用新颖且生动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自律性较差且好玩好动,传统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枯燥讲解并不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积极地探索创新出新的教学方式才是优化信息技术课的关键。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及时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每节课都充满新鲜感。比如笔者在教学《认识画图软件》这课时,就先给学生们展示了几张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利用电脑系统中自带的画图软件制成的,通过简单的软件功能介绍之后,笔者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分工研究画图软件中不同功能的操作方式,例如有的研究如何调整图片大小,有的研究如何利用上色工具,有的研究特殊笔刷的用法等等,随后再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利用较短的时间得到更多的知识。接下来笔者便让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来合作完成一幅画进行知识巩固,在这过程中,他们都纷纷展开想象力来设计自己的作品,并在交流中弥补自身缺憾。除此之外,笔者在课堂教学时会利用游戏教学法来帮助学生熟悉电脑操作,如刚接触信息技术的低年级学生对键盘、鼠标的操作较为陌生,在上课时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状况,这时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像是纸牌类的游戏能让他们巩固基本操作,拼图类的游戏可以启发其观察能力,射击类的游戏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当学生对计算机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便会更积极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可以满足小学生好玩好动的天性,从而有效解决课堂气氛枯燥又单调的问题。
三、 优化实践操作,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所有的知识理论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印象,若想提高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就要不断地利用实践操作来巩固知识。由此出发,教师不仅要在课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机操作训练,还要让他们在课下也自主地去练习所学内容。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来亲自动手操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Flash基本操作》这课时,笔者在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之后,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他们的操作过程中再对困难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其对细节化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还能在实践中得以巩固。根据之前对“GIF动画”的简单学习,学生在操作“Flash”时明显要熟练许多,并且通过笔者的观察,许多学生虽然无法将理论性的东西讲清楚,操作步骤却非常流畅,更有一些人在设计作品时运用了还未学过的Flash功能,并和周围的人一起开发出了更多新用法。其次在课堂外,教师可布置一些作业任务让学生回家自己完成,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了电脑,让学生在家练习也算是一种课外延伸,还是以“Flash基本操作”为例,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学习已经对应用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便可布置作业,让他们自己在家利用Flash制作一个简短的动画影片,并在下节课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最后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得到更加完善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若想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巩固,就要利用大量实践训练来开拓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为其信息技术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的必修课程,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做好课堂优化工作,让学生在为数不多的课时内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从课堂导入开始入手,再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课堂效率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丽.分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优化措施[J].中华少年,2017.
[2]徐怡红.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
作者简介:
黄艺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和平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