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机器人教育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机器人教育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文章分析了机器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期在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中促进中小学生创新提供参照。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中小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重新能力是实现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提高我国在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小学时期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教育时期,也是青少年培养个性品质的重要阶段。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一直以来,我们比较重视对青少年应试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大家比较公认的短板。所以我们要更好地利用机器人教育这一培养学生创新能的良好载体,来促进对中小学生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常务会又在2016年7月20日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这是对我国未来5年科技创新的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发展新经济,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广泛开展机器人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造就新世纪创新人才、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及时开发大脑潜能培养中小学生学科学、爱教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为素质教育开拓了一个广阔的领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 机器人教育可以激发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涵盖多方面内容,强调手脑并用,是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机器人融合了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传感器、无线通讯、声音识别、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代表着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前沿。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在高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中分别设立了“人工智能初步”、“简易机器人制作”选修模块,部分省市也把机器人教学内容纳入到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科学课程中。
例如:
在制作“桌面防跌落机器人小车”实践中,设计要求是:制作一款小车能够在桌面上自由行进而不会跌落,当走到桌子边缘的时候能够自动转向,从而规避跌落。
该制作活动可分为六部分:车体搭建、传感器布置、控制和驅动单元的端口设置、程序编写、整体调试和制作总结等。
制作流程:
第一步,搭建小车
我们将两个马达放在控制器的下面,如图所示:
第二步:布置传感器
采用的传感器是红外传感器,传感器位置放在车体前部左右两个顶角边缘处。
第三步:控制和驱动单元的端口设置
将小车左侧的电机插入控制器的电机1插口,右侧电机插入控制器的电机2插口,小车左侧的红外传感器插入控制器的端口6插座,右侧传感器插入控制器的端口5插座。
第四步:程序编写
(一) 编程思路:
要让小车能够走到桌边的时候能够自动转向,首先就需要能够可靠的检测到桌边。这里采用的是红外传感器。当小车走到桌边的时候,传感器会伸出桌面,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就无法检测到反射信号,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我们只需要持续判断两个探头输出信号的情况,然后再控制小车做相应的转向。
小车在桌面行驶的过程中,总共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 小车的左侧传感器有输出信号,而右侧传感器没有输出信号。这说明小车右侧的传感器探头已经位于桌面的外侧,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小车跌落,需要控制小车左转。
2. 小车的右侧传感器有输出信号,而左侧传感器没有输出信号。这说明小车左侧的传感器探头已经位于桌面的外侧,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小车跌落,需要控制小车右转。
3. 小车两侧的传感器都检测不到信号,这说明小车的前进方向是垂直于桌边的,两个传感器的探头都位于桌面的外侧,这种情况下既可以让小车左转,也可以右转。
4. 小车的两侧传感器都能够检测到信号,这说明小车没有走到桌边,小车只管前进即可。
(二) 编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小车的两侧传感器分别对应哪个端口,这个要记清。
2. 小车转向可以考虑加一定的延时,也就是靠延时控制小车的转向幅度,以便能够比较好地避免跌落。
参考程序如下(这里定义小车左侧传感器接端口6,右侧传感器接端口5):
第五步:整体调试
1. 如果运行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在转弯时加入延时,使其转弯幅度更大一些。
2. 传感器是红外传感器,所以这个小车最好在白色的桌面上或是浅色的桌面上运行,不能在黑色的桌面上运行。
第六步:制作总结
1. 分组任务驱动模式,五人一组分工合作,组长负责制。既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又锻炼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对程序的编制和故障与bug的排除,多采用“头脑风暴”方式,给每个小组成员均等的机会,集思广益,开阔思路,以创新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
3. 组与组之间,在制作过程中充分交流。通过组长沟通和指导老师的协调,使得各组之间密切配合。
4. 指导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创新热情,使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
总之通过机器人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实现某种任务的创意设计,加深对机器人结构的理解,在解疑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尝试。在总结成功和失败中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加强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倡导百花齐放,个性发展,在“做中学”,边学边做,在创新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柏昌,张禄.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机器人教材内容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6):14-16.
[2] 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3] 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孙胜,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