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及《刘延东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都提出“要依托专业群,发展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学习方式的职业教育,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1]~[3]。因此,积极发展基于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已经有了必要的体制基础。
近年来,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标准实施过程中,虽然注重工学交替、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诸多老问题还是没能彻底解决。如仍旧遵循学科体系下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老范式[4];过度强调专业的特殊性,而忽视相关专业群共享的理论知识、基础技能、职业素养要求;课程体系没能根据定位的职业岗位群的学徒岗位标准来设置综合性课程,职业关联性不强。以上问题带来的困境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能柔性地、动态地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就业市场波动性特点;不能挖掘学徒的个性化潜能;不能满足企业对工匠型人才的需求。这些症结是人才培养观念落后以及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运行组织形式存在缺陷导致的,这不是哪一个专业系室能解决的,必须从学校层面对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运行组织形式进行系统反思与整体重构。而人才培养标准设计和教学运行组织的技术基础是课程体系范式的建构。因此,构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范式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高职院校参与“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强调以师带徒促进实践教学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5],也是职业教育将校企合作由顶岗实践、订单培养、小班化教学、工匠精神培育不断拓展、综合、深化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Thomas Kuhn的理论,范式可以描述为特定时期内一个共同体成员所认同、遵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课程体系范式是高职院校师生群体在教学领域内所共同认可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的总称,它直接规束着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范式是在工匠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等典型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规范。有了这个范式,才便于高职院校综合考虑学生职业倾向、知识结构等因素,创新各种课程体系变式,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使学生具备未来大国工匠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范式组成要素主要有:课程体系构建步骤、课程体系内涵、课程体系实施保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课程体系范式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柔性特征,保证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步骤: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归纳→专业技能领域归纳→岗位群职业能力归纳→课程提炼→教学保障。通过开展合作企业人才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以专业技能领域归纳作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切入点,通过对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出岗位群对应的行业基本能力、岗位专项能力及岗位综合能力;参考合作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兼顾学徒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本需求,提炼出校企共建的课程,并执行“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联合授课制度[6]。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课程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内容必须对接工匠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和专业能力要求。可将课程体系划分为4个课程门类:工匠素质养成课程、行业基本能力课程、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和个人职业拓展课程[7],它们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结构
(1)工匠素质养成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使学徒具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讲授此类课程时需要结合企业文化和工作岗位,传承优秀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学徒的价值创造也是基于企业的工作岗位。此类课程包括人文基础、职场英语、教育部规定高校学生必修的“两课”等。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手段等可灵活多样,特别是教学内容结合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历史、企业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协作等,则效果更佳。此类课程有必修课,也有任选课。
(2)行业基本能力课程
此类课程也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要从合作企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使学徒掌握某一行业的通用基本能力。讲授此类课程时应包含相对完整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术技能,可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相关职业技能抽查标准为参考,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优化。此类课程均为必修课,学徒必须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的课程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学徒入职的重要依据。
(3)岗位专项能力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二学年,以合作企业岗位用人标准为依据,使学徒掌握具体岗位的专项能力为目标。讲授此类课程时,尽可能采用“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授课形式。在合作企业生产旺季,可由企业安排学生(学徒)开展工作岗位专项训练,企业师傅面向学生的工作岗位在生产现场负责岗位技能传授;在企业生产淡季由学校导师在企业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负责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完成两年的学习后,按照“课程考核+岗位资格考核+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的学徒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进行考核。此类课程要根据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设置多个课程,以供学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增强就业岗位的灵活性。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生命。高等艺术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是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的塑造和形成,加强艺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而作为教师中的佼佼者,名师比普通教师的示范性、榜样性更强,对学生品德养成影响也更大。因此,名师的评选与培育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4)个人职业拓展课程
此类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学年,根据学徒的职业取向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学徒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使学徒处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变”的优势境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此类课程中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建议改为毕业作品。毕竟工匠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院校照搬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本科院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做法,效果较差,饱受师生诟病。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证明,职业院校学生可以设计或制作一个展现其技能水平的毕业作品。毕业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或学徒岗位的任务完成一个实物、撰写产品使用说明书、讲解工艺流程、开展市场调查分析、演示专题策划方案、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阐述自己的创业计划、总结岗位生产任务问题、挖掘创新性建议、提出技术变革或应用性研究方案等。总之,此类课程要以师带徒的形式指导学徒自由选择课程,实施在岗的个性化培养。
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是现代学徒制避免被流于形式或纸上谈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都需要统筹规划。
(1)“匠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所以现代学徒制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的“匠师型”教学团队,即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企业师傅,要联合或独立成为工匠的师傅。为此,要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或设立兼职教师岗位,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力度。完善教师定期下企业锻炼制度,并将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通过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学校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行业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使教师成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企业师傅在教学中要把企业的先进理念、工艺等“搬”到课堂中来,带着市场前瞻性来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开发,使职业院校的教学能更切合市场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从而造就一个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匠师型”教学团队。
(2)开展“小班化”教学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一系列举措时出现了学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岗位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进而出现学生在工作初期进入角色慢、专业技术水平低、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等问题。探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职业院校的大班教学同质性培养与就业岗位异质性技能之间存在着矛盾。现代学徒制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高端技术技能岗位要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工匠型人才。由于无论是学校教师或企业师傅,还是学生,其能力层次是有差异的,精力也不是无穷的,所以,传统的订单班、包班制、导师制等,都很难实现上述目的。而“小班化”教学则能充分发挥导师、学生的潜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现代学徒制“小班化”教学的具体路径如下[8]。
①小班组建
②小班导师选择
小班导师是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一起组成的双导师,每年一起着重培养5~15个学生。小班导师要规划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就业岗位。虽然导师不是一个新的称谓,但是对导师的要求却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过去那种滥竽充数的个别现象在现代学徒制面前将原形毕露。只有导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扎实了,才能率领自己的团队去跟踪社会发展技能岗位或高端技术技能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
③小班学生建议
因为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所以新生入校后,要尽快根据自己的兴趣,综合家长的建议,选择自己的小班导师,尽早融入导师的工作团队中。
④小班教学工作要求
工匠素质养成课程、行业基本能力课程等公共基础性强的课程按传统大班教学模式展开,导师必须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师父式地关注学生,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岗位专项能力课程和个人职业拓展课程由导师负责。小班化教学是现代学徒制真正落实的关键点,要结合合作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岗位的自身特色开展具有时效性的特色课程教学。
⑤小班教育教学管理
实施现代学徒制“小班化”教学模式后,由于传统行政班和现行学徒制班的分离,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上将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如现代学徒制班报名人数少、学生考试不及格、学徒岗位考核不合格、学生对岗位不满意、学生对企业不满意等。解决这些问题时,可参考图3所示流程,并尽可能由导师去处理。
现代学徒制“小班化”课程体系范式,具有较强的柔性及可操作性,能满足学生根据就业需要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团队、专业拓展课程等,可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与可持续发展,也能促进导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提高学校和合作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相信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结合“小班化”课程体系范式,形成特有的课程体系变式后[9],其成效一定会更加显著。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511/t20 151102_216985.html,2017-01-10.
[2]刘延东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讲话[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s7055/201701/t20170122_295559.html,2017-01-20.
[3]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5/201409/174583.html,2016-03-01.
[4]刘红燕,汪治.重构高职院校课程框架体系的范式与功能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56-161.
[5]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117.
[6]陈秀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6-89.
[7]李传伟,王燕妮,董先等.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状况分析与驱动力研究[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7-20.
[8]朱志伟.高职“小班化”分方向梯队式人才培养方式探讨:来自台湾高校的借鉴[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10.
[9]王亚鹏,蒋丽华.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回归全面发展导向——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范式[J].高等职业教育,2011,(1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