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雄文 朱兆钧 熊远香 蔡永明 陈森泉 姜翠菊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 加之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增加, 使得诸多人员感染真菌, 并且感染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使得诸多真菌产生耐药性, 因而使得临床治疗产生诸多困难。因此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的感染疾病, 降低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需要对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严密了解[2]。本文将重点探讨沙井地区耳部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沙井地区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患者的基本资料, 采集其外耳道分泌物进行研究。
1.2 方法 先收集疑似耳部真菌感染患者病例, 采集其标本, 包括形态学检查、培养鉴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选取培养基、酵母鉴定培养基、微生物鉴定仪、细菌鉴定系统、试剂药敏条与血平板等培养基与仪器。
对真菌进行培养鉴定:将送检标本送至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 对其进行常规的涂片操作以寻找孢子与菌丝。将标本接种于沙堡培养基中, 并将其放置于22~28℃的保温箱中,约1周后对其进行真菌鉴定;对于不能进行鉴定的真菌按照酵母鉴定培养基的相关操作说明进行二次鉴定。
进行药敏试验:采取酵母菌微量稀释法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测量;采用试剂药敏条对其进行药敏试验。
1.3 观察指标 ①送检样本的真菌培养分布情况。②送检标本分离的真菌分类。③真菌的药敏结果。
2.1 送检样本的真菌培养分布情况 2013~2016年送检的标本数量分别为288、356、378、395例, 2013~2016年的真菌阳性检出例数分别为36、46、54、62例, 2013~2016年阳性标本检出率分别为12.5%、12.9%、14.3%、15.7%。2013~2016年的送检标本数量及阳性标本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2 送检标本分离的真菌分类 在患者的分泌物样本中分别检测出多种不同种类的真菌, 主要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曲霉菌等。
2.3 真菌的药敏结果 主要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等药物进行真菌的药敏试验, 其中2013年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6.1%、0、16.7%、0, 2014年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9.4%、0、40.0%、0,2015年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44.4%、0、44.4%、0, 2016年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45.6%、0、45.6%、0。
伴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 真菌与细菌也产生诸多的不同变化, 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真菌中的酵母样真菌呈现出较多数量的分布, 主要包括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等[3]。依据2013~2016年的实际情况分析, 丝状真菌的数量与比例均有所增长, 并且对于耳部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而言, 其主要的致病菌为丝状真菌, 其中居首位的为烟曲菌[4]。曲霉菌是最为常见的污染杂菌, 具有较多种类, 在曲霉菌中最为常见的则为烟曲菌, 其具有生长于繁殖速度快的特点, 可在人体的多个不同部位引起病变, 如皮肤、耳、鼻腔等, 因此需要对该病菌予以重视[5]。经过2013~2016年临床医生的检测可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霉菌等成为引发耳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菌,并且通过对送检样本的真菌培养结果可知, 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霉菌的数量在不断上升, 分布范围在不断扩大, 同时生活环境受到污染, 因此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 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真菌的检测, 并采取合理的用药方式[6]。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 2013~2016年的阳性标本检出率为12.5%提升至15.7%,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对于真菌的敏感性在不断上升, 并且在患者的分泌物样本中分别检测出多种不同种类的菌菌, 主要原因在于临床医生在不断加强对真菌的研究,并使用较为先进的检测方式, 因而有效的提升了阳性检出率,并明确真菌的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 沙井地区人口来源复杂, 人口密度高, 流动性高, 以年轻务工人员为主的特点, 本文认为2013~2016年沙井地区耳部真菌感染病原菌例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临床医生更需要将关注度置于对真菌的研究方面, 同时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对感染进行控制与预防, 才能降低耳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确保地区人员的健康, 观察该地区发病率, 对珠三角务工群体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