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蚝节:沙井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7-04-19 20:13刘渊源李丽唐成茂
南风窗 2017年1期
关键词:粤曲沙井蚝油

刘渊源+李丽+唐成茂

12月22至12月31日,第十三届深圳宝安沙井金蚝节开锣。自2004年至今,沙井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三届金蚝节。

素有“千年蚝乡”的沙井因蚝而蜚声国内外。从宋代开始沙井就插杆养蚝,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发源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沙井街道办推陈出新,在传统蚝文化的根基上,融合创新元素,金蚝节已成为深圳文化盛宴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金蚝节已是沙井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精彩纷呈 第十三届金蚝节开锣

今年的金蚝节的主题是:魅力蚝乡,古韵沙井。为期10天的金蚝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分为“五大主题活动”:开幕式系列活动、金蚝美食周系列活动、购物嘉年华系列活动、粤剧粤曲文化系列活动和群众性体育文化系列活动。

金蚝节离不开吃蚝、品蚝和论蚝。沙井,作为蚝文化的鼻祖,先后推出了“十三道蚝味”:1、蒜蓉蒸鲜蚝;2、芝士炉生蚝;3、炭烧生蚝;4、蒸馏水灼生蚝;5、好味鲜蚝汤;6、原只炭烧蚝;7、鲜蚝粥;8、煎蚝饼;9、金蚝烙;10、蒜香烧生蚝;11、蜜汁脆蚝;12、葱姜炒蚝;13、酥炸鲜蚝。

除生蚝外,蚝油、蚝鼓、蚝罐头是沙井蚝加工后的三大拳头产品。蚝油是以生蚝为原料,经煮熟取汁浓缩,加辅料精制而成。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黏稠适度,营养价值高,亦是配制蚝油鲜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沙井蚝罐头驰名东南亚。这种罐头用熟蚝作原料,用高温油炸,加入各种调料制成。打开罐头,浓香扑鼻,與鲜蚝之美迥异。蚝罐头从工艺上说可能与豆豉鲮鱼罐头相近,但香味却胜之。

蚝豉是蚝肉的干制品,是粤菜中的一道风味名菜。

购物嘉年华是近年来沙井金蚝节纳入的商贸和旅游新元素。本届金蚝节期间,购物嘉年华包括蚝产品卖场展销、蚝产品网络展销、商家联合让利大促销、商家休闲娱乐体验和蚝乡一日游。金蚝节成为卖家和买 家的狂欢节。

据悉,本届金蚝节仅美食街就设展位72家,其中本土商家40个展位、“宝安四宝”8个展位、中华及台湾美食24个展位。

“逛”是沙井金蚝节中必不可少的节目。除了购物中的“逛”,更能体验沙井蚝文化的是逛沙井的蚝文化景点,除了逛沙井最大的沙井蚝文化馆,沙井古墟历史文化风情街沉淀了沙井蚝文化的核心元素。

该古墟历史文化风情街区位于沙井街道中西部,北自新和路,南至新沙路,东自壆岗工业大道,西至西环路,面积15平方公里,包括沙一、沙二、沙三、沙四、蚝一、蚝二、蚝三、蚝四、辛养、东塘、衙边、步涌、壆岗村,是深圳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是沙井蚝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物景点众多。古村落、古祠堂、古寺庙、古墓葬、古井、古树,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著名的景点有:深圳最早的历史名人东晋孝子黄舒墓,深圳最早的地面建筑遗存宋代龙津石塔,南宋至清代的归德盐场衙署旧址,以蚝壳为墙的江氏大宗祠,祭祀南海王的洪圣古庙等。

沙井素有粤剧之乡的美誉,粤剧粤曲在沙井群众基础深厚。金蚝节期间,市民在品蚝之余,不仅可以逛蚝乡美景、买蚝乡手信,还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粤剧粤曲。

本届金蚝节,粤剧粤曲的三大看点是:1、在广东、香港和澳门颇负盛名的粤剧大腕丁凡和蒋文端联袂至沙井演出;2、由沙井中小学组成的“粤剧粤曲传承团”闪亮登场;3、粤剧粤曲进社区好戏连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金蚝节的盛宴中,沙井街道办还推出“音乐大餐”、“体育大餐”和“华语文学大餐”,中央电视台10频道特别推出了沙井蚝文化记录片。

源远流长 沙井蚝文化根深叶茂

据历史记载,沙井的蚝民主要是南宋理学家陈朝举的后代。当时陈朝举被金兵追杀举家南迁,辗转来到宝安沙井一带。清乾隆年间,朝廷取消盐场,以陈姓为主的沙井盐民利用石头、瓦片等养蚝,发展成沙井蚝业。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记载,“冬月珍珠蚝更多,渔姑争唱打蚝歌。纷纷龙穴洲边去,半湿云鬓在白波。”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海边打蚝的情景。蚝田最初在龙穴洲的附近,后来发展到沙井及其周边的福永、黄田、前海、后海和香港流浮山一带。沙井人由于代代养蚝、制蚝、品蚝,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蚝文化”。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沙井蚝民们成立蚝业社,互助发展。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沙井蚝业社(大队)都是全省、全国的模范和出口创汇大户,被视为劳动者的标杆。1958年,沙井蚝业社的蚝产量达到3632.9吨,成为当时全国收入最高的合作社之一,沙井蚝民的勤劳由此可见一斑。上世纪50年代,沙井蚝业社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合作社”、全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成为深圳首个获得国务院奖状的劳动集体。沙井蚝民陈淦池作为代表进京领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这是国家对沙井蚝民勤劳奋进精神的肯定。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沙井从海洋文化的农耕时代进入“工业革命”,百万外来务工者涌入沙井,沙井成为深圳外来人口中的最大聚居地之一,沙井蚝开始举家外迁,沙井蚝开始外迁广东惠州、阳江、湛江等地。

目前,沙井各类养殖企业在异地的蚝养殖总面积已经超过20万亩,年产鲜蚝近30万吨。沙井蚝产业从业人员达万余人。“沙井蚝”通过外移基地生产,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而且海水盐度、温度、浮游微生物、水质等都与沙井蚝原产地一致,同时生产严格采用“沙井蚝”的技术标准进行,保证鲜蚝的品质与“沙井蚝”无任何差别。同时,为了保证沙井蚝的沙井特色和技术优势,所有异地养殖的鲜蚝均运回沙井,进行后期加工和制作。

对于沙井蚝文化的历史,长期研究沙井蚝文化的深圳市作家协会于爱成博士说:“从宋代以来沙井就因蚝有名,深圳也因沙井蚝而在长期的暗夜中发出一丝微光。这正是沙井之于历史、之于未来,不可磨灭不可低估的本钱。也是沙井在深圳历史上不可替代的一页。

推新出新 沙井擦亮蚝文化招牌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南翔认为沙井蚝文化有三个要点:一是宗祠文化。没有宗祠,中华文化就如断线之珠,散落一地。有了宗祠,就有了一根柔韧的丝线,将历史、现在与未来串接在一起了。沙井蚝文化的重心是打造原汁原味的宗祠文化,起码是在建筑、布局、渔农文化等方面看到更多的修旧如旧,而非整旧如新,或者,干脆一拆了之。二是生态文化。沙井位于岭南之南,山水相连,是都市中的乡村,尤其希望沙井在生产美味之时,打造出符合人类居住的自然生态环境。三是海洋文化。沙井位于珠江出海口,是咸淡水交汇之处,具有海外文明的某些特质,譬如外向性、、包容性与吸纳性,沙井除了守护住宗祠、舌尖上的沙井之外,沙井应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吸纳更多更好的异族异邦异质元素,也就是舶来品。

从2004年的首届金蚝节至今年的第十三届金蚝节,沙井街道办不断创新工作思维,不断给金蚝节融合新的文化元素,如今的金蚝节早已超越单一的美食与旅游元素,沙井蚝作为“内核”,已融合经贸、旅游、体育、文化与历史的多元要素,成为沙井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沙井蚝作为沙井的文化符号,不仅是沙井文化的“根”和“魂”,也是深圳文化的核心文化组成部分。

在蚝文化的历史进程中,特别引入注目的是,深圳已开始了大规模根治茅洲河污染,茅洲河由黑变清指日可待。按照深圳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未来的沙井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随着深圳西部沿江新城在沙井的建设,沙井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将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西部滨海新城区。

猜你喜欢
粤曲沙井蚝油
粤曲艺术的传承及创新探究
蚝油甩不出来怎么办?
沙井蚝, 与珠江共枕千年涛声(组章)
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研究
谈当代民族唱法如何演唱传统粤曲——以《昭君出塞》为例
粤曲《回归颂》
蚝油这样用才能提鲜
魅力湾区耗美沙井
深圳沙井蚝传承千年异地养殖续品牌辉煌
粤曲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