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

2018-01-18 10:08罗功寿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构想物理教学思考

罗功寿

[摘 要]湖北省今年秋季高一新生正式进入高中综合课程改革,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对每个物理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考验,我们通过学习改革省份的成功经验,认识到了高中课程综合改革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教学方法和全新的考试测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及高考方式也随之被彻底的打破,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将会全面展开,那么,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呢?文章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物理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构想;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2-0050-02

一、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标高

这次课改中物理知识的板块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的两本必修教材变成了现在的三本必修教材,内容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前的选修内容中的电场和磁场部分选进了必修教材之中,同时删除了一些繁杂的知识点或者明显地降低了要求,如多用表的使用等,同时增加了一些必做的学生实验。课改后,物理教师实行“走班教学”,学生参与水平考试或高考的等级考试,这样课程标准对各知识点的要求就与从前的应试教育要求大不一样,总的说来,水平考试要求学生的能力为高中毕业水平,等级考试水平为高于水平考试要求,低于以前高考要求,但要把每节课教好,还得研究每节课知识点的新要求,才能让学生既不增加负担,又能很好地把握新课对学习的要求。完成好这一任务就能迈好新课程教学的第一步。

二、研究新教法,落实核心素养

在各个阶段的物理教学改革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落实双基——落实三维目标——落实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法要紧紧围绕物理学科的新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因此,我们的教学再也不能像应试教育那样,以知识主线为线索展开教学,而相适应的是:以问题导向为主线,引导学生快速、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自觉、积极地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物理知识,不是以前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没有求知的欲望。如今的教学应是:情境创设—问题设置—学生参与—教学探究—得出结论—实践应用—提升能力。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中速度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从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入手,引出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再建立速度的概念,最后区别速度与速率。整个过程学生都是按知识发展的顺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就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如果按问题导向来展开教学,就应该是这样的课堂结构:

首先创设情境:举出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运动实例,如:A.子弹出枪口的速度;B.列车在某一段路上的运行速度;C.地球的自转速度;D.雷达信号显示战斗机正以某一速度向东偏南30度方向前进;E.小李骑车速度可达10m/s……其次,依情境提问设疑,由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比较探究,最终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科学思维也得了很好的培养,达到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还有,如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教学及光电效应的教学,按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要求,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研究学业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原来的以教为中心转变為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中心,就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脑中有结构,手中有方法;心中有学生就能很好地划分好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就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素养,就能依据不同的学生对象,正确地对待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与技能结合程度、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结合程度。依据对象,针对性地选择方法,从评价的角度来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研究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做好课题研究

新的课程改革促进了高考招生制度的配套改革,新的高考招生制度已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了招生条件的范畴,而综合素质中含金量最高或者说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内容就是学生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多,环节复杂,时间长,审核方式综合等,具体程序一般是:选题—申报—审核—研究过程—形成结论—网上公示—申报结题—审核—面试—审核结论等。学生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课题研究能力,这样才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才能让学生考上名校。与政治、地理、历史、化学、生物学科相比,物理学科是最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学科,因此,物理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的科研课题,不断提升自己指导学生研究课题的能力。

五、研究学生性格,做好选课指导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选科,为今后的职业生涯的选择做准备,但学生刚进入高中,年龄小,社会实践缺失,选科还存着一些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才能顺利过好选课关,安心学习,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选科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选科指导,要有科学的选科依据,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及中学生心理学,注重观察学生日常生活的特点,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同时与学生交朋友,让学生把自己性格特征的真实面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教师就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科学地为学生做好选科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六、对高中物理课程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

1.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让自己成长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优秀物理教师;改革不能等、不能靠,也不能失败,因为教育是对人的工作,我们不能用人来做实验。我们要以高度的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2.课程改革后,我们没有与新课标相适应的同步教材,也就是说眼下的教学现状是:新的课程标准,旧版本的教材,且两年内都没有相应的新教材。如何处理好这一新旧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3.如何处理好高考物理等级考试的水平降低与新课标中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提高之间的矛盾。

4.快速进入导师角色,主动承担班主工作与普通教师工作。

5.面对新课改,物理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下降与学生选考物理人数偏少与物理教师的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

七、结语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都是新课程教学中将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只有早做准备,虚心学习,大胆创新,用积极的心态对待高中物理课程综合考改革,用行动参与改革,才能为高中教育综合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不负百姓希望。

(特约编辑 南 宾)

猜你喜欢
构想物理教学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