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1-18 07:15韩超群
考试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培养

摘要:自主学习方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旋律。自主学习是培养人才和创新教育的需要,高中数学承担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担,笔者今天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以分析,首先论述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浅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给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培养

一、 引言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做到自觉主动发展。学生学会怎么去学习,是目前教育界的重中之重。培养高中生对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 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单独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的一种新的类别,也是学习形态的新境界。它的特点是,学生知道怎么去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主动、建构式的学习。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探讨,应处理好讲解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面对教和学的关系上,处于相对独立阶段的高中学生,应当做到“先学后教”。也就是让学生先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独立学习,解决每个人现有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最近出现的问题。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只有实现师生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行合作学习,共同以主人的身份来完成教学进度。

在常规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是根据每个人学习能力的要求,主动调整学习目标并不断努力改进的过程。

三、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状态比较普遍,在课堂上是教师讲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的脑袋里只是老师“灌输”的课本知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所造成的后果。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有助于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善于交流、养成技能,使学生在老师正确的带领下有计划的学习。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机制,培养学生如何去学的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更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学生获取新知识就像植物吸收营养一样,只有自己本身才能完成,别人是不可以替代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的角色,促进学生做到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方法和技能。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认为讲授的方式更加合适,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变少,逐步丧失了自觉学习能力。实践证明,教师的启发开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很重要。

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动力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时,也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会积极配合探索这门学科知识。数学学习活动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脑力活动,需要兴趣、思维、想象力等因素的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情感融洽,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本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在学生面临困难时给予帮助、获得成功时给予肯定,使他们在自由愉快的状态下进入学习,形成积极的心境和良好的学习气氛。

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自主学习和发展。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更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情景。根據学生的日常活动,营造使学生感到愉悦的环境。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就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当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时,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 培养学生积极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自去完成。对于学生来讲,善于提问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课堂上学生会质疑是其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的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学习的条件,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三) 引导学生探究,拓展学习能力

1. 引导学生多观察

观察不是进行简单的浏览,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去发现问题。细致的观察是顺利完成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探索知识并有所发现的前提。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一些观察的机会,让大家踊跃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高中数学阶段,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是以清晰的表象为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中给学生提供细致观察的空间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给学生提供展示思维的空间

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数学课堂的重点。学生进行思维展示的过程,不仅是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也是加强思维的变通性和创新性和流畅性。同时传播知识,促使学生思维不断开拓。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展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正方体的物体,让学生自己画出它的侧面展开图,然后比比看谁画的最多,再由教师来验证大家画的对不对,学生就会很积极的去参与。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方法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我们相信只要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坚持不懈,一定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让自主学习成为教育研究的主旋律,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研究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及知识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王盛松.漫谈自主[J].江苏教育研究,2002(4).

[2]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韩超群,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市第十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高中数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