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雯
【摘要】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勵与改善功能。文章针对音乐课程评价存在的“评价即考核”、过度应试教育等错误观念和问题,强调评价应突出音乐实践活动,承认并重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应强化音乐教学过程的日常形成性评价,改进传统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
【关键词】音乐课程;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评价即考核”等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受到极大损害,音乐课程评价也偏离了初衷,传统评价方式已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因此,改革音乐评价方式迫在眉睫。笔者结合音乐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音乐课程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握评价主要原则
音乐学科课程评价有其学科独特性,应在遵循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突出针对性。
(一)音乐能力评价应突出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与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得到全面体现。音乐能力是一种综合了人的知、情、意心理过程的能力,不能狭义化。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在音乐会、音乐比赛等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来综合考查学生的音乐素质,学生不感到紧张,乐于接受,并能达到科学评价的效果。例如,苏少版八年级教材的内容侧重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笔者在期中安排一次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一至两件中国民族乐器,以此作为平时检测。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分工合作,收集文字、音响资料,制作PPT,设计语言,安排互动活动等,完全忘记了是在检测。有的会带上自己的乐器,实物解说,现场演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音乐教学评价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音乐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环境。音乐欣赏时,笔者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动作、线条、图形、色块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尊重个人体验,肯定不同表达方式。对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潜力。同时,引导学生纵向比较,发现优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三)音乐教学评价应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个体的音乐体验,导致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甚至丧失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音乐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上,笔者常常鼓励学生,让学生觉得自己能行,只要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如使用“你的方式很独特”“你的想法有创意”等语言,或给予学生赞许的目光、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这样能让学生得到教益,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阶段性评价测试也应遵循这一点。
二、强化音乐教学过程,重视日常形成性评价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演唱、演奏等方式,观察评价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方法、知识、技能等,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一)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式、知识与技能,这三者是音乐课程目标包含的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核心的目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包括:“丰富情感的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这在评价中尤为重要。如,苏少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故乡歌谣”,意在让学生通过音乐体验思乡之情。思乡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文化。现在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打小没离开过父母身边,基本上体验不到这种情感,所以在上这一课时,笔者将重点放在情感体验上。第一步,选择余光中的《乡愁》,配上班得瑞的《雨滴的回忆》,让学生朗诵。在略带忧伤的音乐中,一些多愁善感的女生眼里已经出现了一抹清亮。第二步,让学生聆听费翔的《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她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学生会轻轻跟着哼唱,渐渐进入思乡情节。后面学唱《念故乡》一歌,在情感方面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有的学生课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乡愁是一条漫漫求学路,我在这头,父亲的期盼在那头”“秋天,乡愁是山上层层的红叶,只一抹淡淡的斜阳就沉醉了”等,笔者也为之感动。
(二)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音乐课程是以其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达成课程目标的。这是一个实践活动,是每个学生参与的纵向过程。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也应如此。刚升入初中,学生基础有高有低,有的连唱名、音名都不会,如何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进行过程评价,如采用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和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方法。笔者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成长记录袋”,忠实记录该学生的音乐学习成长过程。“成长记录袋”主要包括:音乐学习经历(课前资料搜集、制作音乐小报、节目单等)以及教师对其的客观评价(歌唱能力、小小打击乐的使用、综合音乐素质和能力考查等)。成长记录袋是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三、改进传统笔试方法,完善终结性评价
因为笔试方法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就全盘否定其作用,是矫枉过正,因噎废食,也是不可取、不现实的。音乐课的终结性评价离不开笔试,但必须改进传统笔试方法。笔者结合科研项目做了以下改进。
(一)试卷重在检验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endprint
“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是苏少版七年级音乐测试的基础知识点之一。笔者在听力部分安排了有别于传统选择题的两大题型:听辨乐器的音色,听辨乐曲的演唱、演奏形式(见表1、表2)。此外,音乐基本技能方面也安排了识读乐谱题,但是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即听音乐选择与乐曲名相对应的谱例。
(二)试卷兼顾难易,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笔试试卷要统筹考虑:一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考出及格分以上,学生整体上能取得良好和及格水平;二是要有一点比较难、极难的题目,这样便于优秀学生作答,激发求知欲,避免其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三是要有一定的常识性、基础性题目,这样只要认真上课就能作答,保持基本面的分数。为此,备选题目要分为极难、难、中、易、极易等五类,再进行排列组合,评估学生作答情况,出一份比较满意的试卷。例如,前文所说的听辨乐器的音色,前五个片段和后五个片段难易程度不同;听辨题从第一大题到第四大题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的;填空题中,说出汉语民歌三大类、京剧的唱腔和四大名旦以及丝竹乐器的分类,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音乐课上能够吃透知识点,对相关音乐文化有所积累才能作答,这样才能使优秀学生通过考试脱颖而出。
(三)将学生自评与他评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有益补充
不能单纯地采取教师出题学生考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在终结性评价中与教师互动及共同参与的内容,多渠道评价学生的发展。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如,期末唱歌与器乐评价中,可以举办班级音乐会,让每一位学生表现音乐特长,吹、拉、弹、唱皆可,力求生动活泼。教师提出评价标准:自信自然——端庄大方,大声唱、奏,不扭怩作态;给人以美感——完整自如,情绪饱满,有表现力,有感情;学习态度——认真准备,按时完成; 技术水平——音准、节奏准确,唱、奏技法正确。学生根据要素表演,根据要求评价,使学生对相应技能与要素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品位。学生在自评、他评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展示才华,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以音乐的审美活动形式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龍亚君.试论音乐教学评价[J].音乐创作,2009(01):144-146.
[2]郑颖琼.浅谈音乐教学评价的方法及原则[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7):115,117.
[3]邝嘉.浅谈高校音乐教学评价的类型与内容[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149-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