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2018-01-18 21:42赵浩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评价理论图式理论

赵浩

【摘要】积极话语分析以“友善”“宽松”“和谐”的态度,以“否定”和“肯定”相结合的方法,以“建设性”为目标对话语作分析,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通过探索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发现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进行积极话语分析。

【关键词】积极话语分析;评价理论;以和为贵;语境分析;图式理论

一、引言

当今学术界对话语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非批评性话语分析(no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和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两类。在分析方法上,积极话语分析主张“三多模式”(multimodal):多模态(multimodal),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系统的意义对意识形态的作用;多层次(multistratal),对语言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等层面作分析;多功能(multifunctional),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围绕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宏观探索

1.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定量的方法系统分析语篇话语积极性,其次通过定性的手段,运用手动和PDF检索的方式具体统计出语篇中出现的积极性词汇,从而得出相应的数据和比率。此方法区别于机器单一、重复的查找方法,使语篇在数据统计方面更加科学、严谨。

2.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运用评价理论为例,首先对评价理论进行分解,将各个系统依次应用在语篇中,然后以范例的方式将分解的各部分一一加以分析,最后将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整合,从而体现出语篇的积极意义,进而使论文内容充实,逻辑清晰。

3.使用Corpus Tool软件统计。大多数学者使用软件统计态度资源在语篇中的分布,比较态度资源在不同类语篇中的分布是否相同,并给出相应的解释,通过考察语篇中态度资源的分布和不同态度手段的应用,探讨在不同类语篇中偏好使用哪些态度资源和态度资源三个子系统的使用比重。

(二)微观探索

到目前为止,积极话语分析还处于初创阶段,它的理论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评价理论是积极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而且以词汇意义分析为主的评价理论只是积极话语分析可使用的理论资源之一。

1.评价理论。作为积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评价理论是由Martin和White教授在Working With Discourse Analysis一书中提出的,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是根据元功能理论中的人际元功能的不足而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和语境理论。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Martin和Rose指出,评价是一个关于人际意义的系统。人们通过评价资源向听者或读者表达他们对人和事的态度并以此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帕默(Palmer,1989)认为日常生活中大多数话都不是在陈述事实,而是在不断地对情景、人、他人的话等作评价。汤普森指出:“评价是任何语篇的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马丁对评价理论的定义是:“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2003:23)Martin认为,评价理论是对话语字面所表达的情感、态度等及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评价,与此同时还关注话语所起到的联盟作者等的作用以及话语背后所隐含的寓意。换句话说,评价理论不仅关注话语的字面含意,还关注话语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寓意。评价理论在分析语篇的过程中,既注意文本展开后人们对评价性词汇修辞功能的理解,又注意人們领会人际意义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由感情移入和系谱联系所造成的社会连带关系。

2.Habermas交往行为理论。Habermas交往行为理论的评价模式对积极话语分析的评价标准也做出了适当的补充。由于积极话语分析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故它不仅在话语意义解释的视野上需要拓宽,而且在话语的评价标准上需要把语言研究的成果与社会道德规范相结合,在原有意义解释系统之上形成一套话语评价标准,这就需要吸收诸如Habermas等哲人的话语评价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Habermas的理论影响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发起,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也会提供一个较为全面评判话语的框架。可以说,交往行为理论已经把哲学上讲的“真、善、美”体现在话语学的基本标准上了,它使人们在评价话语方面有了依据。

3.“以和为贵”的思想。将我国古代“以和为贵”的思想引入积极话语分析中也是很重要的。 《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是以和谐为目标的。该思想不只是表达主观的愿望或态度,而且是要实际地处理事物内部相关的各个部分、各种成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自然界而言,使万物各得其所就是要尊重和保持其自然状态;对社会人事而言,使万物各得其所则要建立一种适合现实需要的秩序。所以,古人在讲到“礼之用,和为贵”时又说:“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在国际关系上,各国、各民族、各种不同文化,都要努力做到各得其所,才能有真正的和平和发展。如果在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的一切方面都做到了各得其所,那就是理想的太和境界了。因此在语篇分析或写作中,我们要想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就应该考虑“以和为贵”的思想,这样我们的出发点才会是最高境界的。当然,在积极话语分析当中运用这一理论去指导实践,才会使积极话语分析更趋完善。

4.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Halliday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观(functional)”和“社会符号(sociosemiotic)”,语言的本质与人们对它的需要和它所应具备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方面的需要,即表述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即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运用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对语篇的及物性、人际语法隐喻、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语篇的语境等进行积极话语分析。endprint

5.语篇的语境分析。Halliday(1994)曾指出人类所有的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分析一个语篇要先分析它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Van Dijk的分析框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文本部分和语境部分。文本部分系统地分析话语各个不同层次的结构,语境部分用来分析这些文本结构生产的认知和社会因素、条件、局限性或影响,从而间接地分析它们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根源。

奥地利学者Ruth Wodak提出语篇历史分析方法,从认知的视角结合人类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解读话语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历史背景分析必然包含语篇交织性分析。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的长处主要在于它不仅考虑文本的直接语境(immediate context)和现实的社会语境(situational social context),而且考虑历史语境(remote social context)。

6.场域理论。场域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它超越了主客观的二元对立,将人们的社会活动解释为在特定的场域中参与者以惯习为主导的实践活动。人们进入某一个场域中,凭借自己掌握的资源自动找到在场域中的站位,并在场域的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符合该场域的惯习。参与者在惯习的形成、调整和发展中获得实践感。这一带有鲜明整体性特征的研究范式为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7.认知科学的图式理论。图式概念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首先提出的。Van Dijk(1981)指出图式是指“高层次的复杂知识结构”。Anderson(1977)指出其功能是经验组织和解释中的“概念支架”。Marcel Adam Just和Patricia A.Carpenter(1987)指出,一个图式的框架包括一个信息槽,每个信息槽都被贴上标签,显示着它包含哪些信息。这些填料在没有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听者就用自己正常的判断来填充,即“系统默认值”。当遇到新信息时,新信息就会对信息接收者的当前知识结构产生影响,可归纳为三种过程:(1)追加,已知信息被新信息追加,并未改变当前图式;(2)调节,在当前图式下,新信息不能完全符合已知信息,所以图式就更加符合经验;(3)重建,当新信息在调节当前图示的情况下还不能符合的时候,就导致新的图式建立。因此新信息的传递对读者或听者来说影响很大,甚至可以左右其思维或感情。因此,通过图式理论可以利用一些语言手段让人们在头脑中显示“和平图式”,并揭示其积极的一面。根据Rumelhart的图式理论,图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语篇内容及主题的熟悉度。内容圖式是决定语篇理解的核心和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知识的不足。形式图式是“有关文本各种修辞结构的背景知识”,修辞结构指文本的结构方法。形式图式是读者理解语篇的催化剂,只有了解篇章的结构特征,才能把握篇章的重心和脉络。

8.多模态理论。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认为图像、音乐、颜色等如同语言一样也是社会符号,参与语篇意义的生成,因此可以用韩礼德分析语言的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分析图像。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突破文本语篇,通过视觉上的影响和情感道德上的介入和移情,让积极话语分析更加多元化,从而加速和谐社会的进程。

三、结语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索了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宏观而言,基本上都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并且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话语分析。微观而言,不同学者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话语分析。但是笔者发现目前仍未有学者从言据性这一视角进行积极话语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永生.积极话语分析: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英语研究,2006(04):36-42.

[2]胡壮麟.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J].当代外语研究,2012(07):3-8.

[3]Martin J.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olidarity and change[J].Revista Canaria De Estudios Ingleses, 2004(49): 179-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理论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图式理论在医学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He For She演讲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评价理论视角下《香水》中格雷诺耶的人物塑造
评价理论及其应用分析
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狄金森诗歌
图式理论指导下的独立学院英语听力教学
评价理论下英语足球评论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