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贵松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41508)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4~5月份和9~11月份多发。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3月龄的猪最易感,重症病例多发生于育肥晚期。
此病表现症状,发病突然,食欲不振,体温高升,高可达42℃。受此病的影响,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病程略显长些。此病伴随病症,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咳嗽气喘,时有腹泻。个别感染病例中,口鼻中流出红色泡沫状液体。在腹下、四肢、耳朵等处,均含有不同程度的淤血症状。有的急性死亡,有的不死,将转变为慢性感染病例[1]。
气管和支气管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症状类似于内毒素休克病变,表现为肺泡与间质水肿,肺充血,出血。肺炎病变多发于肺的前下部,而在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常出现界限清晰的出血性突变区或坏死区。
多为两侧性肺炎,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和膈叶部分区域,病灶区呈紫红色,坚实,轮廓清晰。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
由于继发细菌感染,致使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常与肋胸膜发生纤维性粘连。
常于膈叶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周围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环绕,肺胸膜粘连,严重的与心包粘连。
养猪生产期间,一些不良应激的刺激,如环境改变、频繁转移、长途运输、通风不良、气候骤变等,都有加重此病感染的情况。就临床症状分析,因典型症状突出,剖检病理多见,初步诊断此病不是难题。
发现疑似感染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可通过实验室诊断以确诊。
从患病猪的鼻子、支气管、肺脏等处的病料组织,剖检分解病料组织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明显可见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基本可确诊为此病感染。
严格消毒管理制度,此病致病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没有芽孢有荚膜,运动性差,喜欢在厌氧的二氧化碳环境下生存。此菌外界抵抗力差,一般的消毒药剂可清灭。为此,日常规范消毒管理,尝试多种消毒药剂喷杀,对消灭此菌消毒不错。同时,注意改善通风,确保空气清新。注意改善喂料,增强猪体抗病体质。
严格引种管理制度,在流行猪场发病情况的调查中,不少诱因可追溯到不规范引种将病猪引进而造成的。为此,应规范引种,做到不到有病猪场引种。严格全进全出,配合场地彻底消毒,而后空置1周后方可重复使用。所有引进猪种早先要隔离饲喂,经血清学检测无病患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有步骤的净化患病猪场,对患病猪场要定期组织血清学检测,所有检测显阳性病例的猪只,制定长期有效的药控方案。通过定期投放高敏药物,如泰乐菌素、青霉素、林肯霉素、壮观霉素等等预防,能大大降低群发感染的可能。
严格免疫接种工作,常用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对控制此病效果不错。每个猪场流行情况不同,可尝试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通常情况下,妊娠母猪产前6~7周,安排首免。产前2~3周,安排二免。两次加强免疫能大大提升母源抗体水平,而增强仔猪抵抗此病能力。仔猪接种,首免在3~5周龄。二次加强免疫,选择在3周后。种公猪免疫,每年2次即可。上述接种,经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效果最理想。
发现有感染病例,务必及时隔离,积极对症用药,能起到缩短病程的目的。
经大量的用药实践,可尝试这样的治疗措施: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浓度10%每次0.1~0.2ml/kg,肌肉注射;配用丁胺卡那注射液,浓度10%0.2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用 3~5d。
大群感染,发病病例数量多,可尝试拌料喂服。土霉素,每吨饲料600g;磺胺嘧啶,每吨饲料1000g;连续用1周,同样有不错的疗效。期间在饮水中,配用VC,对病情的康复效果不错。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而诱发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此病目前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致病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外界抵抗力差,日常通过规范消毒管理,完全有消灭致病菌而降低此病感染的可能。同时,更应落实好其他综合防病措施,注意改善通风、加强喂料管理,规范引种管理,严格免疫接种,应健全猪场养殖环境,对控制此病的高发流行效果不错。临床确诊的易感病例,务必及时隔离,积极对症用药,以缩短病程康复治疗。